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的一手数据,基于迎合理论,对企业在R&D补贴申请中的迎合行为进行了识别,并实证分析了迎合行为对R&D补贴政策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存在策略性增加非发明专利投入、对标政府科技专项设立研发项目等行为,以向政府发送虚假的研发能力信息,迎合科技创新政策筛选标准;企业迎合行为会削弱科技创新政策的正向引导作用;政府R&D补贴目标导向的短期性和企业研发投入长期性间的冲突是诱发企业迎合行为的主要原因。研究建议,健全R&D补贴的遴选标准,综合考虑新产品产出等产出性指标;转变R&D补贴激励机制,实行"科技券"等后补助制度;发挥市场机制在研发创新中的主导性作用,减少政府替代性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2.
李义超  许丽丹 《西部论坛》2021,31(4):110-124
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会影响自身的资源配置,进而影响其创新行为.若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主要是为合理利用其闲置资金,则可以通过改善财务流动性增加创新投入,进而提高创新产出;若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主要是为短期套利,则可能挤占创新资源,进而不利于创新产出的增加;由于不同的企业在资金状况及治理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的创新产出效应会表现出明显的企业异质性.以2009—2019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广延边际角度(是否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和集约边际角度(非关联委托贷款发放规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样本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对其创新产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贷款规模越大抑制效应越强;相对来讲,融资约束较低、股权集中度较高、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样本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对其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更大;样本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或者增加非关联委托贷款规模,都不会促进其流动性供给的增加(即不存在资金储蓄效应),反而都会减少其研发强度(即存在资源侵占效应),进而抑制创新产出增长.上述结论警示新时代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纠正不合理的资金配置行为:一方面,金融监管机构应进行科学引导和适度监管,约束企业主要为短期套利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进而挤占创新投入的短视行为;另一方面企业要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并改善资本结构、优化治理结构,促进创新投入和产出增长.  相似文献   

3.
张慧慧 《社会科学》2023,(2):128-140
面对技术创新复杂性以及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急迫性,充分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成为促进企业创新产出的重要路径。高校研发人员作为基础研究人才的主要群体,如何有效发挥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是优化产学研模式的重要议题。通过将工业企业专利数据与高校科技研发活动数据进行匹配,研究发现高校研发人员规模增长能够显著促进其所在城市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总量的上升。分专利类型来看,高校研发人员促进了企业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同时抑制了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在利用高校扩招作为工具变量以缓解内生性问题的情况下结论依然非常稳健。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高校基础研究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溢出作用,同时以项目委托的方式进行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优于技术转让。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创新激励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时空效应的理论机制,并运用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模型,研究研发补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等创新激励政策对不同类型企业研发投入的时空效应后发现,研发补贴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短期和长期激励作用,而忽视时空效应会高估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短期激励作用并低估长期激励作用。创新激励政策的时空效应在不同类型企业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研发补贴对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长期激励作用最高且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效应。为此,建议从区域一体化的高度协调地方政府制定创新政策,确保创新激励政策的扶持链与企业的创新链相一致,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等。  相似文献   

5.
提高创新效率对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能通过促进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对创新效率提升产生积极影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间的中介变量;不但本区域数字化能显著促进本区域的创新产出增长,而且本区域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周边区域的创新产出增长;当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占比较高时,会增强数字经济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数字经济增长都会促使相邻地区专利申请授权数快速增长;在全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会逐渐下降。因此,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促进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发挥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对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卢垚  项后军 《西部论坛》2021,31(1):84-100
企业创新需要金融支持,目前银行信贷依然是中国企业创新的主要融资渠道.由于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通常具有较高的风险规避偏好,而企业创新活动往往具有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导致企业银行贷款规模的增长可能抑制其创新活动,其中长期贷款增加不利于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增长,而短期贷款增加有利于企业创新投入增长;同时,银行净息差的收窄降低了企业短期融资成本,进而有利于企业创新投入的增长.利率市场化增强了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权和银行间的竞争,使其获取风险溢价的机会和动机增强,进而改变银行的信贷决策,并可能对银行信贷的企业创新效应产生双面影响:增加对企业创新项目的贷款(尤其是长期贷款),从而弱化贷款规模增长和长期贷款增加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强化对企业创新项目贷款利率的调整(尤其是短期贷款),从而弱化银行净息差收窄和短期贷款增加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利用2008-2017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表明,利率市场化总体上促进了企业创新活动,但也确实是通过银行信贷影响企业创新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减弱了贷款规模增长和长期贷款增加对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的抑制效应,另一方面也减弱了银行净息差收窄和短期贷款增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效应.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对于不同产权性质、行业和规模的企业,利率市场化通过银行信贷对其创新活动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而且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此过程中也有不同的表现.应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建全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支持作用,并进一步加强对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以提高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创新项目偏好,进而有效降低企业创新的融资成本,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增长.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1999年~2008年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的年度统计数据,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对我国6项科技产出指标和17项科技投入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科技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强的相关关系,增加科技投入能有效提高科技产出的水平,但不同科技投入对不同产出的影响不同.专利申请授权数受政府科技资金投入的影响最大,而发明专利授权数和高技术出口则受企业科技资金的影响最大;技术市场成交额和国外主要检索工具收录我国的论文总数主要由用于发展研究的R&D经费推动,而科技成果登记数则由基础研究人员的研究与试验劳动投入推动.  相似文献   

8.
科技资助是降低企业研发活动外部性和提高创新产出的重要途径,运用2011—2018年的高新技术企业微观数据,构建基于研发禀赋结构的门槛模型,从研发资助和税收资助两个维度,实证检验科技资助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产出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1)研发资助和税收资助对企业创新产出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相对而言,研发资助的激励效应明显较大。(2)科技资助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基于研发禀赋结构的“双门槛效应”,当企业研发禀赋结构处于合理区间时,研发资助和税收资助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3)当企业研发禀赋结构处于“高研发人员—低研发经费”区间时,研发资助能促进企业创新产出,税收资助无显著影响。(4)研发资助对非国有企业的激励效应明显大于国有企业,税收资助对国有企业的激励效应较强。  相似文献   

9.
高校创新投入和产学合作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创新产出,但现有研究较少将两者置于同一框架内进行研究。以2001-2010年我国十三省市的经济数据为基础,分别考察高校创新投入和产学合作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创新投入和产学合作能够增加企业的专利产出,并且产学合作能够提升创新资本投入对专利产出的边际贡献。在分区域的实证结果中,高校创新投入能够促进一类创新区域内企业的两种创新产出,而产学合作分别作为单独变量和调节变量,也能显著提升一类创新区域内的两种创新产出,但在二类创新区域内,产学合作仅对专利产出的促进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0.
魏芳  耿修林 《西部论坛》2018,(1):100-108
政府为企业提供科技资助是为了激励企业创新活动,而不同的资助方式可能对企业创新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将政府科技资助分为成本分摊型和绩效奖励型两类,并考虑风险投资的调节作用,以2011—2015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不同的资助方式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成本分摊型资助对企业的创新投入具有激励效应,而绩效奖励型资助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挤出效应;风险投资的参与强化了成本分摊型资助对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削弱了绩效奖励型资助对创新投入的挤出效应.政府应加大成本分摊型科技资助力度,科技类企业则应积极引入风险投资,以促进创新投入增长.  相似文献   

11.
产品创新是化解需求不足冲击、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一个重要策略.实证分析表明,沿海五省市工业企业为应对危机冲击,确实加大了对新产品开发的投入,但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仍不高,新产品销售收入对工业增长的产出弹性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没有明显领先优势,同时新产品开发投入结构不尽合理,对新产品销售收入的产出弹性呈下降趋势或基本没有提高.未来应把产品创新放在经济创新升级战略中的重要位置,围绕产品创新大力进行制度创新,加快改善投入结构,努力提高大的产品创新项目的扩散、衍生和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创新补贴力度逐渐加大的背景下,基于农产品加工上市公司2007-2016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从滞后效应和创新补贴是否错配两个方面考察创新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激励成效。结果表明:创新补贴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源于滞后1期和滞后2期的挤入效应合计超过当期的挤出效应;政府创新补贴存在呈现"扶持精英"和"保护弱者"的特点;总体上讲,政府创新补贴分配倾向取得良好的创新投入激励效果,但需加大对创新能力弱企业的扶持倾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将数字化转型伴生的数字技术及数据要素效应纳入企业知识投入产出分析框架,实证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质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提质增效。异质性分析表明:公司优先推动采购及运营部门数字化转型、科技高管组织推动数字化转型及在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较好地区推动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提质增效的作用更显著。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赋能企业内、企业间合作创新和企业学习来驱动企业创新提质增效。因此,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将为制造业创新提质增效提供新动力,这对于探索数字经济下我国如何促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波 《河北学刊》2023,(6):97-112
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推动区域一体化的作用取决于制度环境变迁。从理论上看,创新通过产业梯度转移、经济发展效应和创新溢出效应促进区域间要素流动与产业融合,制度环境的改善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和强化市场竞争,制度环境对创新推进区域一体化具有调节作用,创新和制度环境改善,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利用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2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城市创新质量的提升和制度环境的改善均能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第二,制度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发挥创新对区域一体化的促进作用,制度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创新的外溢效应,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第三,城市群发育程度和城市区域一体化水平不同,创新和制度环境对区域一体化的影响存在差异。基于这些结论,得到的政策启示是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改善制度环境,进而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互联网商业模式成为热门概念,越来越多传统企业实施互联网商业模式,但尚不清楚这是企业深思熟虑下的战略驱动还是盲目跟风下的概念迎合。为此,以我国2007—2020年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传统企业实施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同群效应的存在性、深层动因及其经济后果。结果显示:传统企业实施互联网商业模式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驱动机制检验发现,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同群效应在资产结构更轻、“脱实向虚”程度更高、市场估值更低和融资压力更大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支持了同群效应的概念迎合假说,而非战略驱动假说;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实施互联网商业模式虽能够在短期内获得一定的政府补贴收入和市场反应,但仅促进了企业的策略性创新而非实质性创新,且并未提升企业的财务业绩,这进一步说明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同群效应并非战略驱动,而是概念迎合之举。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初期的投融资对资本市场构成了挑战,而风险投资相对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文章使用负二项回归,以科创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风险投资对中国科技创新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风险投资作为"积极的投资者"在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投融资的同时,促进其高质量创新,但对常规创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区域创新政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乾 《中州学刊》2001,(2):31-33
区域创新政策支持系统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条件.它以区域创新体系为背景;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健全国家创新体系,降低创新风险,克服市场激励缺陷,保障创新者利益为依据;以国家导向、区域文化、创新政策和市场力量相结合、创新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相结合为构建原则.区域创新政策支持系统能否真正起到刺激、保障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作用,还受制于政策的决策模式和运作条件.  相似文献   

18.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链合创新是促进汽车产业快速、高效、协调发展的有效方式.由于企业在链合创新合作博弈过程中存在囚徒困境的问题,链合创新应注重合作对象选择,以及合作博弈中信任度和关联度的影响.同时,应建立行业信用档案,加强行业标准,建立行业咨询机构,并加大政府补贴力度,以激励企业合作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补贴政策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东 《理论界》2007,(12):76-78
当前,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目标是农民增收优先、兼顾粮食安全,据此评价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发现,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的经济效应已初步显现,且后者大于前者。但从长远看,该政策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促进农民增收的效应难于持续;粮食主产区补贴标准低于非粮食主产区;政策执行成本偏高;可能引起粮价下跌而抵消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会刺激已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为此,我国必须继续改革农业补贴方式。  相似文献   

20.
绿色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利于同步推进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基于2003-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试点政策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带动效应可持续6年左右。作用机理在于,试点政策具有政府引领效应、人才集聚效应、创新效应及结构效应。但异质性分析显示,试点政策对省会城市、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弱于普通城市,对科教水平较高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弱于科教水平较低城市,且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的促进效果随着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而越来越弱。研究还发现,试点政策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作用效果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