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英美学术界,中西方文学关系的比较研究已经成为新的关注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学渊源和影响。无论作品语言、形式及其产生的时代有何不同,总是能够辨识出渊源的巧变、中介的存在、类型的变异、主题的移植以及神话原型。中西方文学事实上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二、影响过程中,翻译的作用和局限。语言障碍和翻译局限造成中西文学相互认知和理解的误差。三、将西方批评概念用于对中国文学的阐释和批评。近几十年,一批新移居西方的中国学者,除了注重传统中国文学研究所强调的文学与社会、哲学和历史的关系外,越来越注重运用“新批评”和语言学批评等形式主义批评来研究中国文学文本。四、其他文学比较领域的探索,如“后形象变形”,即研究神话和历史中人物的文学变形;修辞学批评,尤其关注修辞与智慧之间关系;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比较,如文学与绘画、音乐、宗教之间的比较也是目前欧美中西文学比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文学研究的学科自主性与知识学依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知识的专业界分不仅仅只是知识对象的范围的分区,更表现为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专业性自洽,比如社会学的田野调查、语言学的句法/语义分析、历史学的文献考据等等,乃是这些学科知识成为体制性的知识生产系统的合法化依据.作为一门体制化的学科知识,文学研究并未形成自身独有的知识依据和阐释技术.近代以来的文学研究更多地是从各种外学科借取知识依据,从而实施自己的学科知识创新工程,因而美学、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知识纷纷被引入文学研究,形成了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道引人注目的学术景观,即知识战争.文化研究的登台,使得文学研究走上了一条多学科知识互涉的道路,学科间性的知识视野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3.
目前,跨学科性研究成为当代语用学的一种新进路,具有学科互涉融合化、解释趋向认知化与研究范式复杂化等特征,对 当代语用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学科互涉作为21世纪学科发展的重大趋势,对许多新兴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外研究成果表明,学科互涉是一种边界跨越和重构的活动,其本质是为了实现知识的融合.频繁的学科互涉容易形成"贸易区","贸易区"有利于拓展原有学科边界或诞生新兴学科.人力资源开发学科就是在学科互涉和人力资源开发实践过程中诞生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相似文献   

5.
目前,跨学科性研究成为当代语用学的一种新进路,具有学科互涉融合化、解释趋向认知化与研究范式复杂化等特征,对 当代语用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文艺学学科反思成为焦点话题。陶东风教授2001年发表《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认为,国内文艺学教学与研究存在以宏大叙事为特征、非历史的本质主义为思维方式的问题,严重束缚了学科自我反思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并导致文学理论与当代文学和文化脱节。此文引起较大反响。在我的学术视野里,大约见到以下几种意见:其一,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终结了,当代社会已然进入后文学时代,文学研究应让位于文化研究或文化批评;其二,  相似文献   

7.
文学人类学研究越来越成为国际国内学术界的一种跨学科“边界”的范例,因此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然而,毕竟文学与人类学在知识谱系范畴属于不同的学科,二者走到一起的学理背景和操控功能等也因此受到学者们的注意和质疑。以仪式理论为例,就文学人类学叙事中的形式等物化体征进行分析,试图在学理上对文学人类学研究作一些铺垫工作。  相似文献   

8.
从分科立学到学科互涉的转向背景中,中国儿童文学的学科化演进衍生了"纯文学"与"非文学"两种截然不同的实践路径。两者都在不同程度上曲解了中国儿童文学学科的知识范畴、思想阈限、研究方法,不利于对学科本体性的理解。究其因,学科本位主义制导了该学科知识化生产及在此基础上的关系认知。学科界分是跨学科实践的原点。中国儿童文学的学科化是从多学科体系中"发现"、在析离中开启学科自主性的过程。在文学与时代发展同构的历史语境中,中国儿童文学的跨学科拓展应在强化学科主体性的基石上有效地推进,从而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乔纳森·多利莫尔(Jonathan Dollimore)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学者,其政治文化批评思想引起当代西方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并触动了我们对目前学术界所关心的文化批评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双向建构是多利莫尔政治文化批评的基本策略,主要体现在他的批评话语呈现出鲜明的"文本间性"特征,并积极倡导在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动态双向建构中寻求文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这种批评策略对我国当前的文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在七八十年代成为西方电影界一种重要的理论批评流派。它的生成和发展吸收了精神分析学、语言学、符号学、阐释学以及后结构主义等一系列学科的理论要素。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与批评也开始受到中国电影评论界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