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务犯罪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这些职务犯罪不仅严重损害了党政机关形象,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近年来职务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犯罪主体的行政级别越来越高,涉案金额越来越大,手段不断翻新,隐蔽性、智能性增强,涉案领域大都与工程发包、人事任免、资源开发利用有关,当事人实施犯罪时往往多种犯罪行为交织在一起等。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经济体制存在缺陷、权力过分集中、犯罪主体道德观念淡薄、监督机制不完善等。为了有效预防职务犯罪,应从强化权力制衡机制建设、高压打击职务犯罪、打造职务犯罪大预防的格局以及加强公职人员自身修养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土地管理领域中的职务犯罪案件有其自身的发案特点,侦查工作应在掌握该领域职务犯罪特点的基础上,提升侦查入门、发现线索、侦查切入、侦查取证、侦查深化和侦查把关等6种侦查技能,加大该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力度.  相似文献   

3.
职务犯罪的成因及其预防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务犯罪是权力腐败最具有危害性的组成部分 ,是权力腐败的极端表现。究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遏制职务犯罪不能单纯依靠刑罚的预防作用 ,须从根本上铲除其赖以存在的土壤 ,建立职务犯罪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进行,职务犯罪案件也呈现出高发态势,而且由于职务犯罪主体所处的特殊地位,使得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处也越来越难。尤其在贿赂案件的查处中,由于职务犯罪证据的特殊性,特别是在行、受贿案件中,其案件证据更多的表现为“一对一”的证据,此时了解“一对一”证据的涵义及其表现形式和特性还有其形成原因,对于查处职务犯罪案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论职务犯罪     
当前职务犯罪的案件大都发生于国家重点机构、行政执法部门、新经济领域、资金密集领域、垄断性行业、国家基本建设的关键环节和关键人员身上。原因就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党组织和领导者治党不严 ,一些领导干部放松思想改造 ,党纪国法观念淡薄 ,对职务犯罪惩治和打击力度不够 ,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不到位。预防职务犯罪 ,重在加强教育 ,开展系统预防 ,加大打击力度 ,严刑峻法。  相似文献   

6.
职务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与公共权力的滥用紧密相关,从经济人的理性角度探讨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提出其预防和惩治措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基于"寻租"理论和犯罪经济学成本收益理论,研究职务犯罪的内在机理,提出如下对策或建议:应增大犯罪的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惩罚成本,控制或减少犯罪收益,提高破案率,从而最终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7.
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是指犯罪人在政治上、经济上居于领导地位,利用其地位和权力而实施的犯罪行为。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是一种特殊阶层、特殊群体的特殊行为。领导干部职务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动机与特征;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个性心理因素、心理过程和规律;不同类型职务犯罪的心理特点等。领导干部职务犯罪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领导心理学等学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8.
职务犯罪侦查在侦查主体、侦查对象、侦查手段、侦查措施等方面具有与普通刑事案件的侦查不同的特征 ,而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忽视了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特殊性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的行使 .为加大反腐败查办大要案件的力度 ,就必须加强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特殊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权监督制约制度强调内部监督,而外部监督制约十分薄弱。由于内部监督效果不理想,检察机关在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权力虚置和权力滥用现象。我国应当完善职务犯罪侦查权监督制约制度,强化当事人、法院和人民监督员对职务犯罪侦查权的监督制约。同时,加强上级检察机关对下级检察机关侦查工作的监督。  相似文献   

10.
行政执法职务犯罪:类型、逻辑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执法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腐败形式,主要类型有徇私型、交易型、占有型、渎职型和滥用型,其犯罪过程有其权力逻辑、制度逻辑和利益逻辑因素。预防和治理行政执法职务犯罪,应当创新执法体制,改进执法方式,强化执法责任。  相似文献   

11.
高校采购领域职务犯罪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扩招引发高校教材、图书和教学设备采购的热潮,由于采购工作的广泛杜会性.使得原本脆弱的职务犯罪防范体系难以对之实施有效监控,因而导致全国范围内的高校采购领域职务犯罪频发。为有效遏制其蔓延态势,必须从制度层面进行全面防范,这已成为当下高校采购领域职务犯罪防范极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立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管理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是政府采购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政府采购实践中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与执行职责不清等诸多问题,与《政府采购法》的规范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应该在借鉴国际政府采购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关于渎职罪的罪过形式,目前我国刑法学界有以下几种学说:单一罪过说、复合罪过说、混合罪过说和模糊罪过说等.本文对上述各说进行了概述和评析,进而提出,在司法实践中应采取单一罪过说的立场,即:刑法分则渎职罪章所规定的个罪的罪过形式是单一的,要么是故意,要么是过失;且多数为故意,少数为过失;其中,滥用职权型(包括徇私舞弊型)渎职犯罪是故意犯罪,玩忽职守型渎职犯罪是过失犯罪.  相似文献   

14.
政府采购法的立法常常给他人带来非自愿的成本或收益,即政府采购法的外部性。政府采购法的外部性,导源于现代社会政府采购立法的决策过程、政府采购立法所拥有的“派生的外在性”以及政府采购立法过程的信息缺失。内在化政府采购法的外部性,须明确界定中央与地方之间、国务院各部门之间的政府采购的立法权,完善政府采购立法程序以及建立政府采购立法损害补偿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在政府采购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公权力的行使,现代法治社会需要对公权力的行使实行司法审查,以保证对依法行政的监督和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对政府采购合同进行司法审查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但更有待我国行政法和政府采购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滥用职权的渎职行为已是影响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法律关于渎职罪的适用范围的限制,使得对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滥用职权的渎职行为的刑罚规制一直处于真空地带,严重影响了对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滥用职权的渎职行为的打击力度,而扩大渎职罪的适用范围,将村基层组织人员作为渎职罪的犯罪主体符合我国当前农村建设的形势需要。  相似文献   

17.
高校的渎职犯罪研究一直是高校职务犯罪领域内较少探讨的问题。原因之一就是对于高校工作人员能否成为渎职犯罪的主体,在学理上和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分歧。两高《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2013年1月9日开始实施,主体外延明确扩大,高校工作人员在行使国家委托职权时,是可以构成渎职类犯罪的。本文通过对渎职犯罪的概念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分析,解读渎职犯罪主体外延扩大后,对于高校工作人员构成渎职犯罪主体的重新认定。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探讨高校工作人员渎职犯罪常见的几种情形、特点及预防。  相似文献   

18.
厘清侦查与调查的关系,需要细致梳理职务犯罪追诉的模式演进。我国传统的职务犯罪侦查带有浓厚的职权主义色彩。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无法可依和不成体系的前期探索,1979年后建立了检察机关主导的审问式职务犯罪侦查;1996年以来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形成了以人权保障理念为基础的审问式与对抗式相结合的侦查模式;2018年以来,在国家统一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构建了以监察机关职务犯罪调查为主导、以检察机关侦查为补充的新双轨构造。这一过程中,职务犯罪追诉权的合理扩张与依法规制是模式演进的基本方向,并直接体现在对职务犯罪侦查立法、权力规范和权利保障的深层推进上。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国新确立的监察调查制度是对以往职务犯罪侦查的承继。在刑事司法体系化视角下,调查与侦查一脉相承,这是监察调查与刑事诉讼有效衔接的基础。在尊重司法规律和坚持法治理念的基础之上,应遵循比例原则以完善监察调查制度,在高效反腐与保障被追诉人权利的权衡中践行反腐败的正当性与法治化。  相似文献   

19.
环境监管失职罪罪过形式的立法空白导致司法实践中对该罪的认定困难。环境监管失职罪的主观方面是单一罪过形式,有且只能有过失这一种罪过形式。较之一般犯罪而言,环境监管失职罪的犯罪构造稍显特殊,负有环境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需承担两个层级的注意义务,一是对被监管者之危害行为或者其他外力因素存在的认知义务,二是对由此可能造成的法益危害结果的预见义务和对危害结果的回避义务,违反注意义务便有成立过失犯罪的可能。环境监管失职罪属于监督过失型犯罪,审判实践中应将其与出于故意心态的滥用职权罪区别开来,准确定性环境监管领域的渎职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根据贪污贿赂的主体的不同,规定了不同的罪名与刑罚,如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受贿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挪用公款罪与挪用资金罪、行贿罪与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这种立法模式直接导致了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刑法保护上的不平等现象。无论是国有公司、企业,还是其他所有制公司、企业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挪用公司、企业财物,收受他人贿赂的,都统一定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将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的主体限制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内。同时,应当在现行刑法规定的基础上,适度降低挪用公款罪、贪污罪的刑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