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中壮族地区如上林、忻城、来宾、武鸣等县,属丘陵地区。与汉族文化交流密切、悠久。这一地区的壮族婚嫁从始至终经15个程序: 一、发媒。谁家想找新媳妇,都要用好饭菜招待媒人,然后请她物色姑娘,这叫“发媒”。媒人说成一桩亲事,男方给媒人猪肉和钱,叫做“媒钱”。建国后,有些地方仍请媒人说亲;有些男女双方自己认识后再找个中间人当介绍人。对介绍人要请吃喝,但不一定给肉和钱;有些赠送其他礼品。二、盯相。女方家答应了亲事,媒人将女方的意见转达给男方,叫做“回话”。男方让媒人领到女家亲眼盯视姑娘的长相,叫做“盯相”。也有些到圩镇上“盯”的。双方都有好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滇东南X村壮族"不落夫家"婚俗的考察,以农民生活意义世界为切入点,从村庄社会基础的视角,对壮族"不落夫家"婚俗从"不落"到"坐家"的衔接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壮族社会"不落夫家"婚俗与早婚、传宗接代、夫妻感情磨合、人品和能力考验、社会舆论等构成的社会基础存在高度关联。它是壮族社会婚姻的筛选机制,对规制个人婚姻行为、建立稳定家庭和维系地方婚姻秩序彰显了乡土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壮族地理处于一个视野宏阔的区位优势中,汉文化、现代文化和壮族周边多样化文化生态与壮族地域特色文化相互交织;壮族自然资源富饶、生态环境优越;壮族先民们的首创精神涵化在稻作文明、石铲生产性文化以及干栏建筑等壮族特色文化中。根据壮族天人互动互适文化模式,找准壮族文化发展方位,有针对性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众认同,对于调适壮族文化,引领壮族文化良性转型和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壮族传统伦理道德影响着壮族的一代代人,而当代壮族大学生大部分生于壮族地区、长于壮族地区,对本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耳濡目染,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道德品质无不深深打上了本民族的烙印。笔者在展开相关调查的基础上,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阐述了壮族传统伦理道德对当代壮族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壮族麽教是从壮族原始巫教中发展演变而成的原生型民族民间宗教。原始巫信仰在壮族麽教中元所不在,如影随形。壮族布麽由巫觋演变而来,壮族布麽与女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6.
壮族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形象、生动、真实地展现出了壮族社会的历史发展,饱含着壮族人民对自己乡土的热爱和怀念,是承载壮族人民伦理道德观念和道德理想的重要载体.它彰显了壮族劳动人民的优秀道德品质,反映了壮族人民的道德评价观念,表达了壮族人民的道德理想追求,因而也成为了壮族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载体.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云南壮汉民族文化的交流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清时期进入壮族地区的汉族移民包括官员、农民、手工业者和工商业者。流官是汉文化的倡导者、引导者。一般汉族移民融入到壮族民间,构成了壮汉民族文化交流的主体。改土归流后,壮族土官不时到京朝贡,形成了壮汉民族文化交流的特殊方式。通过这些途径与方式,壮族接受了一些汉民族的思想观念与生活习俗,迁徙到壮族地区的汉族移民也受到壮族文化的熏染,逐渐融入壮族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8.
壮族嘹歌和苏格兰民歌分别由壮族劳动人民和苏格兰劳动人民创作,充分体现了两种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壮族嘹歌是中国民间文学的瑰宝,《平果壮族嘹歌》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格兰民歌是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传。通过壮族嘹歌与苏格兰民歌中思维原型的比较,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壮人和苏格兰人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为壮族及壮族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壮族师公教经书内容丰富,蕴涵了壮族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国家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诸多文化因素,沉积着壮族民众质朴而深邃的思考。挖掘壮族师公教经书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全面抢救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观点认为壮族"不落夫家"婚俗是历史上壮族母系制的残存,文章通过与壮族同源的傣族入赘婚俗的比较,并结合相关史料,说明壮族"不落夫家"并不是母系制的残存,而是壮族妇女反抗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壮族由母系向父系转变的残存应是入赘.  相似文献   

11.
壮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壮族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是壮族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壮族文化的重要栽体,充分体现了壮族的民族伦理文化特点.壮族民间故事《妈勒访天边》充分体现了壮族勇于探索自然、改造自然、勤劳勇敢、坚韧不拔、团结互助、乐于奉献、诚实守信、恪守诺言等民族伦理文化特征.全面系统地发掘、整理、研究,批判地...  相似文献   

12.
壮族女性是壮族纺织文化的主要载体,她们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纺织文化的同时,自身角色也在被纺织文化不断地塑造着。纺织文化已成为壮族女性角色认同的标志和能干与否的衡量标准,是壮族女性杰出的劳作和交际方式,对壮族女性有着双重塑造功能。  相似文献   

13.
壮族巫文化与壮族麽教文化、鸡卜文化、花山文化、铜鼓文化、青蛙文化、师公文化、道公文化等一起是壮族民间宗教信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而巫信仰和麽教信仰则是壮族原生型宗教信仰文化形态,壮族巫信仰蕴含丰富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4.
壮族土司制度起源于汉、唐时期的羁縻制度。壮族土司制度在历史上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发展到明朝中期已经日益腐朽没落,改土归流政策势在必行。清初的改土归流对壮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都造成极大的影响。研究清政府对壮族地区的改土归流政策及其对壮族人民的影响,有利于对壮族的历史和现在的发展有更好地认识,还可以以史为鉴,为当代的民族政策服务。  相似文献   

15.
隆林壮族八音是壮族北路八音的典型代表,与南路八音遥相呼应,两者共同组成了独具特色的壮族八音。文章从隆林壮族八音的历史渊源、组织形式、活动场合及社会功能、表演形式及音乐特征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为壮族南北路八音的比较研究以及更深入挖掘壮族音乐文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 ,民族教育面临坚守文化特色与融入主流社会的两难选择 ,而现代教育多元化改革为实现壮族教育与壮族传统文化的对接提供了新的契机 ,壮族优秀文化需要融入现代壮族教育体系中 ,才能焕发新生活力 ,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各方面 ,都具备接受壮族传统文化的广阔路径 ,应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育体制等环节 ,实施有效的教学改革 ,推动壮族教育与壮族传统文化对接合流 ,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壮族的农事祭祀节日系统内容十分丰富。在文化属性上,它体现了鲜明的稻作文化或说“那”文化特征,反映了壮族宗教信仰的内涵,展示了壮族的认识水平和民族心理。壮族的农事祭祀节日系统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壮族歌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也独具特色,它是壮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审美人类学视野的观照下,通过对壮族歌咏文化的实地调查,进一步探讨壮族独特的以歌代言的诗性思维与民族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云南是壮族分布的重要地区。在全省 2 5个少数民族中 ,人口位居第四。就壮族居民分布而言 ,仅次于广西。杨宗亮所著《壮族文化史》,作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史丛书之一 ,从宏观考察壮族历史文化出发 ,把论述重点集中于云南壮族 ,在西南众多民族之间纷繁复杂的文化关系中 ,理出云南壮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 ,全面系统阐述了云南壮族文化的来源、发展变化及其特点 ,在壮学研究中是一部难得的新作。综观杨宗亮《壮族文化史》,在壮学研究中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对云南壮族分布格局之由来 ,作了系统的历史分析。云南壮族主要聚居于毗邻广西的文…  相似文献   

20.
从民族法文化的角度审视壮族的民族精神,壮族的法律精神作为其民族精神的次生系统,可以概括为:集中体现于壮族《麽经·布洛陀》中的和谐精神,反映在壮族伦理道德《传扬歌》中的正义精神,壮族民间故事中蕴含的善良精神。三种精神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共同构成壮族社会的法律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