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特外援ABC     
按外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排列,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一。这是联合国有关组织1994年公布的。 发现石油以前,沙特政府的年收入仅3500万里亚尔,相当于700万美元。而今,这个欣欣向荣的石油大国以蓬勃发展的工农业和日益加快的经济增长率为世人瞩目,并且不断地向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和伊斯兰机构提供慷慨的援助、源源不断的巨额援款 1973~1993年的20年中,沙特通过双边、地区和国际合作途径,提供的援款达2450亿里亚尔,占其年均国民生产总值的5.5%,远远超过了联合国有关援助国每年提供的外援不低于其当年国民生产总值0.7%的要求。目前,全世界已有70个国家从沙特的经援中受惠,其中非洲38个,亚洲22个,其他地区10个。沙特援助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机构——沙特发展基金会(SFD),1975年~1992年为60个国家的273个项目提供了贷款。据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1983年发表的题为《经济发展合作》的报告,1973~1987年沙特提供经援总值在援助国中居第二位,1982~1986年居第四位。1988年,沙特外援占欧佩克外援总值的89%。 1988年,各工业国的外援平均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0.36%,沙特的经援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2.7%,是各工业国的7倍多。1989年,沙特经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6%。1990年为3692百万美元,占生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海湾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历来十分活跃。而这一地区的贸易又以科威特和迪拜为中心,这两地进口的货物,除百分之二十本销外,百分之八十都转口至伊朗、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等国。那里的商人几乎是要什么就进口什么,什么东西有利可图就购买什么,而政府对此从不加以限制,进口关税也非常低,现在科威特和迪拜的关税都只有百分之四。海湾国家盛产石油,有大量外汇,多年来一直是各国产品竞争的市场。  相似文献   

3.
1991年以来,中东和平进程发生了实质性转变,为阿拉伯经济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使阿拉伯各国能够最大限度地投入经济建设,推动地区经济不断发展。 一、阿拉伯经济的过去及现状 阿拉伯经济基本上以石油生产为主。总体上看,石油一直是阿拉伯经济的命脉与支柱,为阿拉伯人民带来巨大财富。目前这一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6000亿桶,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7%,石油出口占阿拉伯国家年出口总值的80%。天然气储量为434560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31%以上。阿拉伯国家通过出口石油和天然气换来大量的石油美元,为经济建设提供了雄厚的发展资金。  相似文献   

4.
1993年底,世界银行发表了1992年中东地区经济发展的年度报告,对中东各国总的经济形势做了科学的概括,而且回顾了从1977年至今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总的看,中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有两个特点: 1,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经济发展悬殊,而且差距愈来愈大。1977年至1992年,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约旦和以色列的国民生产总值如下表: 单位:亿美元 1977年 1992年 埃及 121 300 叙利亚 71 145 伊拉克 183 93 约旦 21 39 以色列 100 670  相似文献   

5.
黑色金子——石油和随之而来的石油美元,使沙特阿拉伯成了世界上最有钱的富翁,阿拉伯世界中举足轻重的巨人。1980年,沙特阿拉伯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120亿美元,相当于人口为其9倍的埃及国民生产总值的5.5倍。1982年初,沙特在海外的存款为1,616亿美元。沙特第三个发展计划(1980—1985)期间的总投资高达2500亿美元。经济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90年代初,一场阿拉伯兄弟间的内战以及由此造成的油价下跌,使海湾国家的石油收入锐减.1994年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6个成员国的石油收入比1993年减少5.4%,约为700亿美元,为此海合会国家迅速采取财政紧缩政策,调整发展计划,实施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7.
美国和阿拉伯国家历来有着比较密切的经济关系,在过去的两年中,这种关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1986~1987年期间,美国对这一地区的出口额增长了13%,主要表现在对伊拉克、埃及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出口的增长上。但这远远不能使美国得以补偿,因为美国从这一地区的进口额已猛增了35%,主要是进口原油大量增加。这样,到1987年底为止,美国的外贸赤字已达210亿  相似文献   

8.
一、人口发展现状 阿拉伯世界人口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每年增加700多万人,是世界人口高增长率地区。 阿拉伯国家的人口出生率有3种情况: 1.出生率在4.5%以上的国家有索马里、也门、阿曼、吉布提、约旦、毛里塔尼亚与苏丹; 2.人口出生率低于3.5%的国家有黎巴嫩、巴林、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突尼斯与埃及; 3.其他阿拉伯国家介于前两者之间。 阿拉伯人口死亡率为:索马里2%,毛里塔尼亚1.9%,吉布提1.8%,苏丹与也门1.6%,其他阿拉伯国家均在1%以下。 二、人口发展政策与趋势 阿拉伯各国的人口发展情况差异较大,各国在人口问题上的态度与政策可分为下列几种: 1.产油国,如利比亚、伊拉克、沙特等梅湾国家,拥有大量的石油美元,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缺乏劳动力。所以都持鼓励生育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阿拉伯世界》2004,(3):6-6
备注:同一时期,中国与以色列的贸易额为18.3145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29.2%,其中,中国出口为11.4105亿美元,增长26.9%,进口为6.904亿美元,增长33.4%。  相似文献   

10.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火销售市场.从1973年到1984年间,军火商们在世界范围内共出售了价值4,041亿美元的军事装备,其中1,443亿是卖给16个中东国家的.这一数字来自美国军备控制与裁军署(ACDA)最近一期的报告. ACDA报告中所说的中东,是指东起伊朗,西至埃及的地区,包括以色列,而不包括土耳其、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和突尼斯.这个中东的概念包含了世界上最大的三家军火买主.1979-1983年,这一地区购买了价值654亿美元的军火,平均每天支付150万美元.其中世界头号买主伊拉克的购买额为176.2亿美元,接下来是沙特阿拉伯,121.25亿美元,第三名是叙利亚,105.3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有一些阿拉伯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上现代武器的主要进口国家,其中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利比亚、叙利亚和埃及都已进入全世界武器进口国的前10名。1984~1988年期间,根据现有准确数字,直接参加阿以冲突的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利比亚、沙特阿拉伯和埃及  相似文献   

12.
海湾8国除两伊外,其余6国于1981年5月组成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多年来,安全问题始终困扰着各国,尽管5年前结束的海湾战争使科威特恢复了主权,但是海湾诸国依然感到来自外部世界的威胁,其原因何在? 1.战略地位与石油资源 海湾(称波斯湾或阿拉伯湾)介于伊朗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阿拉伯半岛之间,长970公里,宽56~338公里,面积24万平方公里。水深一般不超过100米。海底及沿岸是世界石油蕴藏最多的地区之一,占全球已探明储量的65%以上,沙特、阿联酋、科威特、伊拉克、伊朗是石油储量位居世界前5名的国家。霍尔木兹海峡位于海湾东口,介于阿曼与伊朗间,宽55~95公里,为海湾唯一出口,是中东石油外运的重要航道,战略意义十分重要。每天过往船只达100艘以上,将石油运往世界各地,特别是西欧、北美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石油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最重要的能源,对西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目前,对石油需求量最大的是美、日、俄、法、德、英等国。美国、西欧和日本进口石油的25%、50%和75%来自海湾地区。因此,如同浮在油海上的海湾诸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供给地,举世瞩目,备受关注,故控制海湾地区,保证油价稳定对西方至关重要。 2.大国的渗透与争夺  相似文献   

13.
巴林位于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之间的海湾海面上,由30多个岛屿组成,面积669.4平方公里,是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中最小的国家。巴林的36万居民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在历史上,它曾先后受葡萄牙人和波斯人统治。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起,逐渐沦为英国保护国。1971年获得独立。  相似文献   

14.
一、海湾危机和日本的外交应策1.海湾危机1990年7月,伊拉克在石油开采问题上与科威特发生争执。7月26日,伊拉克将其10万余军队300多辆坦克,集结在边境地区。8月2日拂晓,伊拉克向科威特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占领了整个科威特。科威特政府被迫出走,流亡沙特阿拉伯。海湾危机就此爆发。  相似文献   

15.
海湾6国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料,其中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是名列世界前5位的储油大国.长期以来,海湾6国一直是世界原油的重要供应地.最新的勘探资料表明,世界各国的石油储量大都在缩小,而海湾地区被探明的储量越来越多,目前约占世界总储量的60%(包括伊拉克和伊朗),总产量的40%.1997年11月29日,欧佩克决定从1998年1月起将其生产限额由2503.3万桶/日提高到2750万桶/日,同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各成员国的实际产量(1997年10月已达2797万桶/日)基本持平,以维护欧佩克在世界石油市场的份额.欧佩克作出这一决定,是根据其情报部门的预测,认为至2000年世界原油需求约为7230万桶/日,欧佩克的供应能力估计为  相似文献   

16.
根据沙特阿拉伯的一家刊物1993年11月的排列,阿拉伯国家的10大银行是: 1.利雅得银行 2.国民商业银行 3.阿拉伯金融机构 4.科威特国家银行 5.阿拉伯银行(约旦)  相似文献   

17.
1986年到麦加朝觐的穆斯林人数约为160万,来自全世界的1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856718人是朝觐季节从国外到沙特阿拉伯来的.其余的是居住在沙特阿拉伯的穆斯林.外国到沙特的朝觐者1985年增加了34957人.国外穆斯林中亚洲人数最多,为559443人,其次是非洲,为285908人.朝觐者中有645303人是乘飞机到达沙特阿拉伯的,157658人走陆路,4.8万人走海路.以下是各国人数:  相似文献   

18.
沙特的年均军费开支约占全国总支出的1/3,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军火进口大国,其武器进口量占中东地区的50%以上,1987-1990年,沙特军火交易额高达457亿美元,在国际石油市场低迷的1994-1997年,沙特军火交易额为141亿美元,沙特的军工生产尚未形成体系,存在两大不足:一是军火长期依赖进口,对自行生产缺少一个完整,清晰的长远发展战略,限制了对本国军工业的投资;二是国内缺少研究与开发人员,制约了军工业的发展,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沙特作为国际军火贸易主要进口国的状况还不会改变,它仍将是国际军火商追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阿拉伯海湾国家,上万台建筑、修路设备被丢弃在荒漠之中,遭黄沙侵蚀掩埋,变成了一堆堆坟茔.这些设备有铺路机、塔式升降机、卷扬机、汽锤、打洞机、搅拌机、重型载重车等.据阿拉伯承包商协会测算,这些设备价值300多亿美元.这都是外国承包公司承包项目完成后,因没有新的承包项目而丢弃的设备.这一现象充分说明阿拉伯海湾国家的承包市场在逐步缩小.据统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阿拉伯国家大多奉行了经济改革政策,放开了农产品价格、货币汇率、出口限制等,再加上风调雨顺,所以在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6年阿拉伯国家的农产值约为750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