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美国现代派诗歌的发起人埃兹拉·庞德的意象派诗歌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生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庞德为中国新诗运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诗歌创作又对20世纪30年代“现代”诗派与左翼诗人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而且一直延续到40年代的中国新诗派。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文坛,随着现代心理学派的新发现,增进了人类对其自身的认识,也使得传统文学,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跨入了现代的门槛,从爱伦·坡的唯美主义倾向,到詹姆斯的意识流手法,一经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融汇,即刻酿成了现代派文学的轩然大波,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便是世界性现代主义潮流在中国十里洋场激起的艺术回荡。  相似文献   

3.
新感觉派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以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人为代表的一个小说流派,他们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技巧,并且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文章着重分析了新感觉派小说的现代主义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4.
施蛰存是新感觉派中极有特色的作家,他的心理分析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小说在表现都市人的生存困境时,注重捕捉独特的人生感受,在丑陋的现实中寻找温情,用心理分析的手法解读人性,并追求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推进小说现代化进程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诗理论批评经历了早期的“文白之争”,中期的为人生诗派与为艺术诗派之争和后期的普罗诗派与新月诗派、象征诗派之争;派中有派、流中有流,且节外生枝、旁枝侧出。从为新诗的合法性存在而斗争,到为新诗的主流走向而论辩,再到为确立新诗的美学原则而审思,20年代的中国新诗理论批评走了一条由外而内,越来越沉着、稳健、科学的发展道路。20年代是中国新诗理论批评史上最有生机、最富成果的辉煌年代。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汪曾祺是一个既在潮流之中又在潮流之外的独特存在。评论者在谈到当代小说的“游戏”性质时,主要始于“现代派”、“先锋文学”,而忽略了汪曾祺的小说。笔者试图从游戏姿态、游戏心理、游戏手段和游戏取向四个方面分析,表明汪曾祺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进行了结合小说与游戏的最初尝试。  相似文献   

7.
中国 3 0年代的现代派小说是在世界现代派文学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但由于救国图存的需要 ,显得不合时宜 ,因而是不成熟的现代派小说。其创作内质、表现手法 ,都保留了现实主义的一些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以比较文学的视野具体考察了 3 0年代中国现代派小说所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影响。 40年代 ,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压倒一切 ,西方现代主义理论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渐次消退 ,现代主义作为流派在中国现代小说中已经不可能存在 ,但是有些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较深的作家 ,在他 (她 )们的小说创作中仍然表现出较明显的现代主义特色 ,主要是张爱玲、钱钟书、徐皊等  相似文献   

9.
“九叶诗派”的作品表现了40年代的个人、民族和时代精神,它以长远丰富的继承性、借鉴性和艺术革命,上承李金发、戴望舒以来的现代诗派的传统,下启80年代初的“朦胧诗派”,并与西方现代诗派呈同步发展的趋势,成为我国新文学及世界文学极其宝贵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出现于30年代的中国现代派小说,既与日本新感觉主义小说有着相似的思想与艺术倾向,也因文化传统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着明显区别。就相似方面而言,在思想倾向上,30年代中国现代派小说亦注重暴露大都市的病态生活、病态人生,细腻、生动地揭示现代人的潜意识活动及性苦闷特征;在艺术上,则呈现出与都市生活、人物心理相关的或杂陈、或急速、或舒缓、或冷艳的节奏与风格。就相异方面而言,一是超越了性本能的规范,注意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二是在表现手法上,摈弃了日本新感觉主义小说的杂沓与无序,注意了文句的逻辑性、连贯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出现一个重要的诗歌群体,后来被称之为"九叶"诗派.该诗派成员共9人,实分为两支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毕业于西南联大,受到外国现代派诗歌的熏染较深;辛笛、杭约赫、唐祈、唐湜、陈敬容则较多接收新诗的艺术传统或现实主义精神.穆旦、辛笛作为这两支的代表,其诗学风格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文中试图以他俩人为例,通过分析比较他们诗学风格的差异,来了解九叶诗派内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哲学思想是文化的核心灵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既是一种现代哲学思想,又是一种现代科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基础之一,它在文学层面的应用导致了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产生。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作家对精神分析学说的吸收运用,表现在思想与技巧两个方面。施蛰存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运用于其小说创作,其作品便具有浓郁的现代派色彩,但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却有其独创性。  相似文献   

13.
穆旦是我国40年代诗坛的一位奇才。作为诗歌翻译家,他是中国诗歌翻译史上成就最大的一人;作为诗人,他是九叶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研究穆旦,研究穆旦的诗与西方现代派的关系,对于繁荣当代诗歌创作是富有意义的。一穆旦30年代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大量接触了西方现代派诗人包括爱尔兰的叶芝、英国的艾略特和奥登、德国的里尔克等人的作品。他和同学郑敏、杜运燮开始写现代诗,并被闻一多收在《现代诗钞》中。穆旦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中国现代主义小说伴随着对外国现代派文学的引进与新文学一起成长,在大陆中断后却在台湾、香港盛极一时,世纪末又在大陆重新出现繁荣。中国现代派小说在成长中形成了与西方现代派小说不全相同的新景观,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诗派的形成和发展以至后来走向衰微到产生重大转变,说明现代派以及它所体现的一段文学思潮,是研究中国新诗演变时不可以不置一顾而跨跃过去的文学现象。现代派诗歌为后世留下一些堪称朦胧美或半透明的美丽诗篇,为“五四”以来的新诗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克服直露肤浅倾向,纠正放纵感情、挥霍语言和矫饰夸张的毛病,增强诗的蕴含隽永,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把20年代的自由体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坛对“新小说派”及其作家作品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取得进展。流派研究的标志是80年代开始出现直接以“法国新小说派”为研究对象的论文。90年代后,学者们更为关注这一流派的艺术观念与表现手法。21世纪以来,学者们对新小说派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如有些文章开始对“新小说派”的技巧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理性总结,有些文章跨越国别、民族对新小说派展开比较研究。中国对新小说作家和作品的研究也开始于80年代,至今为止,对“新小说派”四大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东方杂志》在1915—1920年间发表了大量旧体诗作,其中大部分为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的作品。本文从这些期刊上的诗出发,分析了宋诗派这一古典文学群体对现代传播空间的占据,以此展现中国文学古今演变中旧派文学生存状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30年代现代诗派是20世纪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本文从它现代诗学观念入手论述其诗歌的现代性.一是文化上的现代性/批判性荒原反应与怀乡病(还乡梦),构成了对30年代典型的幻灭感的超越;二是诗艺的现代性意象化、智性化、散文化,在初期象征诗派基础之上拓进,构成了对五四以来主情的浪漫诗(派)的超越,从而重新估定了它的原创性价值、意义及其对后来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五四以来,新诗蓬勃发展,但新诗过于散文化,脱离了诗歌的本体。新月派和现代诗派在借鉴了中西方诗歌特点的基础上,对新诗进行了反拨,尤其在音乐性的探索上成绩斐然,对新诗音乐性探索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新月派提出诗歌的"音乐美",现代诗派主要是强调音乐性"纯诗",他们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诗歌流派,常常围绕着一种刊物而形成,也因此以刊物而得名,诸如“新月”派就因《新月》杂志而得名,“现代”派就因《现代》杂志而得名,“七月”派就因《七月》杂志而得名.沿此命名法,我将1937,8—1941,1几年间相继存在的《高射炮》、《五月》、《时调》、《中国诗坛》、《战歌》等五个诗刊的诗人们形成的一个诗派,称为“中国诗坛”派,这是一个坚韧性极强、倾向性始终如一的诗派.“中国诗坛”派,源远流长.1928年,郭沫若的诗集《恢复》的问世,显示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诗歌的实绩;30年代初,殷夫的“红色鼓动诗”,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诗歌运动的兴起;1932年,中国诗歌会的成立,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诗歌成为强大的自觉的诗歌运动.“中国诗坛”派便是无产阶级革命诗歌运动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形势下的继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