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过去20多年来,由于特殊的地缘条件和良好的经济基础设施与产业配套条件,粤台两地具有进行经济资源整合和产业结构互补的良好条件,广东也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最集中的省份,台商投资结构演化和粤台产业合作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台资企业的产业关联度不高,台资企业的技术溢出和学习效应不明显和台商投资软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进入新世纪,广东应进一步调整对台商投资的产业导向,优化台商投资结构,重点引进台湾大企业投资,努力提高广东本地企业对台资企业的产业配套能力。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的产业结构由农业为主发展到轻工业、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及服务业为主。进入21世纪,台湾产业转型面临发展瓶颈。在国际金融危机、大陆区域经济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台商投资开始向环渤海经济区转移,环渤海地区必须抓住机遇,立足互补,优化结构,提升渤-台两地产业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由于海峡两岸政府或当局对创投业的定位不同,从而导致两岸在创业投资中资金供给、制度供给两大职能发挥的差异,同时产业结构、资本市场完善程度的不同,使得两岸创业投资在投资规模、组织形式、资金来源、投资领域、投资阶段、退出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源的特殊关系,使得两岸创业投资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当前台湾创业投资已进入成熟阶段,发展速度明显减缓,而大陆发展潜力较大、发展迅速.加强海峡两岸创业投资合作,对双方来说其结果应该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令人期待的是,随着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关系的不断改善和推进,两岸创业投资合作也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自主成长与外向推动:产业结构演进模式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主成长和外向推动是产业结构演进的两种模式。自主成长型产业结构演进 ,是以经济结构相对封闭为前提 ,产业结构变动主要受到国内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产业创新等因素影响与制约 ;而外向推动型产业结构则以经济结构开放为前提 ,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技术引进在产业演变与升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和知识经济时代日趋临近 ,我们应当自觉参与国际分工 ,努力构建与开放型经济运行体系相适应产业结构 ,形成与开放经济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方式 ,经济运行流程和利益分配机制 ,为我国产业结构演进、升级的良性循环拓展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5.
随着海峡两岸形势趋缓,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济关系正在逐步发展。近来,台胞回大陆投资的势头十分活跃,充分利用这一趋势,大胆地吸引台资,是福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当务之急。 一、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台湾逻辑IC产业实现后发优势、存储IC产业落入后发优势陷阱的重要因素,证实了后发优势需要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才能成立。通过比较分析大陆培育IC产业面临的严峻、复杂环境,总结出集约发展、企业家及知识产权、政策引导等从台湾IC产业发展中获得的重要启示。归纳两岸IC产业合作的三种模式,即垂直分工、直接投资与两岸合作,并对未来趋势进行研判。  相似文献   

7.
台湾岛内产业结构的急速变化使台湾核心产业与出口支柱产业的内容日新月异,半导体业、光电产业和金融保险业将会成为台商到大陆投资发展潜力巨大的主体产业。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们面临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如何适应形式,抓住大好机遇,把云南的经济建设搞上去,不但是云南人民关心的问题,而且已成为海内外关心云南发展的各界人士议论的话题.本文打算从对外开放角度,对云南与台湾的经济合作问题作一点粗浅分析.一、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及云南所处的地位80年代以来,随着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台湾海峡政治局势的逐步缓和,海峡两岸的经济关系开始发展.1987年,台湾当局正式开放两岸民间交流后,海峡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更为迅速.其表现是:第一,海峡两岸的民间贸易不断扩大.由于台湾当局禁止台商与大陆进行直接贸易,大陆与台湾的民间贸易都是通过香港转口进行的.1979年,中国大陆刚刚开始实行对外开放.这一年,海峡两岸通过香港进行的转口贸易额仅为7000多万美元.1987年,海峡两岸的转口贸易就达15亿美元,1990年又增至40亿美元,据报道,1991年这种转口贸易已达58亿美元.在1990年海峡两岸的转口贸易中,台湾对大陆的出口达32.78亿美元,占台湾当年出口额的4.8%,大陆对台湾出口达7.65亿美元,占台湾进口总额的1.3%,大陆实际上已成为台湾的第5大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产业结构进入开放领域 ,促使产业结构调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以及产业技术结构、组织结构、投资结构的立体式调整 ,科技产业的结构变动不仅仅表现为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素质结构的整体变化以及技术创新、产业经济规模扩张和集团化的迅速发展 ,而且表现为全球范围的需求结构的变动 ,以及国际贸易、国际资本等导向性作用。研究转型期科技产业结构调整的运作模式以及产业结构演进趋向 ,对认清中国在全球科技结构调整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走出自己的科技产业转型道路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8年3月22日,台湾地方领导人选举结束,代表国民党参选的马英九获得大胜,预示着海峡两岸关系将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新时期,迎来两岸经贸关系大发展的新时代。重新执政后的国民党,将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采取更为积极开放的大陆经贸政策,与大陆进行经济合作。其中,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将会很快成为现实,海峡两岸期盼已久的直航将逐步落实,“陆资进岛”与放宽台商大陆投资限制会逐步开放,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与制度化建设也会提上两岸协商的重要议程。  相似文献   

11.
加快吸引台资,办好台商投资企业,不仅关系到利用境外资金、技术、管理,加快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外向型经济建设,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海峡两岸关系,促使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因此,有必要剖析台商投资企业的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对策,这对促进台商投资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一、台商在大陆投资的现状和特点随着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的转移,尤其是近年来台湾的社会治安恶化,劳资纠纷增多,民众环境保护意识高涨,地价猛涨,原材料短缺,劳动力不足等诸多因素,迫使台资加速外向转移。随着海峡两岸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台胞选择到大陆投资,台资大量涌入大陆,其投资活动逐步从零星、隐蔽、分散发展到成批、公开、联合进行,日益形成一股强大热潮。截止1991年10月底,大陆共批准台资企业2846项,台胞协议投资达36.2亿美元,目前,台商在大陆投资开办的企业已达4200多家,比前期有大幅度的增长,台资已成为大陆外商投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一、两岸ECFA启动协商并取得多项共识1月26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第一次两会专家工作商谈,由大陆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和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高孔廉分别率团在北京举行进行。此前,双方同时公布了相关的研究结论和建议。协商在当天晚上落幕,双方针对协议的名称,基本结构、建立双方商谈工作机制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在协议中文名称方面,台湾称之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大陆方面称之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至于协议的英文名称,这次协商并未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一、海峡两岸贸易的新情势1987年10月14日台湾当局开放探亲的政策在海峡两岸掀起层层波澜,在海外也引起强烈的反响。在台湾,要求海峡两岸直接通商及到大陆投资的呼声四起,一浪高过一浪。现在,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五大贸易伙伴,而台湾也成为大陆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一些台商与大陆进行直接贸易;有些台商干脆将整厂或生产线移往大陆;以往来参与转口贸易的台商纷纷着手与大陆洽谈贸易,有些台商则在香港等地设立联络办事处或另立子公司,计划进一步开发市场;还有些台商以各种名义组团到大陆进行实地考察,仅去年的广交会就有数千名台商参加。据台湾方面统计表明,有70%的台商打算与大陆进行间接贸易,有1/3的企业家愿意向大陆投资。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上海市法学会举行了“大陆与台湾经贸法律实务学术研讨会”。与会者有北京、上海、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四川和台湾等地学者共60余人。大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现综述如下: 一、关于台商在内地进行贸易和投资的法律环境评价 与会者认为,由于海峡两岸40多年的长期隔绝和分离,台湾与大陆形成了两个不同  相似文献   

15.
当前,浙江省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产业结构变动和大调整的关键时期,如何以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转型与高度化为目标,积极有效地调整和优化我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结构,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更好地为我省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是现阶段外资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文章探讨了我省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结构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并提出对优化和引导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对策措施当前,浙江省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产业结构变动和大调整的关键时期,如何以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转型与高度化为目标,积极有效地调整和优化我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结构,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更好地为我省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是现阶段外资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文章探讨了我省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结构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并提出对优化和引导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程度决定了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显示,近年来江西省产业结构稳定表现为"二、三、一"结构,各产业间的关联性和专业化程度偏低。然后,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对江西省产业结构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表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短期波动对经济的影响效果大于第二产业,江西省产业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三次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翔实的统计资料,客观地审视了海峡两岸贸易往来的基本态势,分析了两岸间接贸易的波动与成因,以及两岸贸易与投资的互动关系,充分显示了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实现了资源互补,促进了台湾的产业升级,从而对两岸经济快速增长与健康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作者认为,展望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未来趋势,主要取决于国际经济环境与两岸经贸政策。因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海峡两岸应该在合作互利的基础上,以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地进入国际市场,以两岸的总体实力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这是造福中华民族的明智之举,也是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18.
张东刚  柳文 《文史哲》2003,(6):150-157
近代日本处于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这种过渡型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近代日本投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规模变动特征主要表现为:投资规模成倍扩大,但发展水平不稳定;实际投资率不断上升,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其结构变动主要表现在投资产业(部门)结构的变动、投资主体结构的变动和投资区域结构的变动。通过实证分析,可以探求近代日本经济发展的脉络和成因。  相似文献   

19.
陈建华 《东南学术》2007,(5):111-116
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量的扩张即经济增长,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产业结构的演进与优化。因此,区域专门化分工与区域产业合作对于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闽台经贸合作日益加深,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水平进一步深化。本文在现有区域专门化分工与区域产业合作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闽台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情况,阐述了闽台区域专门化分工与产业合作的现实差异,提出了推进闽台区域专门化分工与产业合作的对策思考,推进闽台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20.
结构调整、企业重组与资本市场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经济结构在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企业结构、地区结构以及经济国际化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经济运行和制度安排层面上的障碍;结构调整机制的安排,市场、企业和政府必须适当的分工;围绕经济结构调整,推进资本市场培育和企业重组的制度创新,是现实经济环境下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