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赵紫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首先还是让我们看一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是指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当代中国的实践,提出许多新的理论观点,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问题。而检验“发展”的客观标准是生产力,即所提出的新的理论观点,是否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三大初步总结、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进一步概括的十二条,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它构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基本实践。我们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双百方针”,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和繁荣文学艺术,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魏巍(一)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在一九七八年三月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的讲话中精辟地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  相似文献   

4.
傅扬  朱广学 《社科纵横》2010,(2):105-107
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始于19世纪末,当时各种社会主义理论都得到展现,马克思主义并未被显著介绍。但在“五四”期间这种状况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主要用来指“马克思社会主义”,从此开始了“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化的历程。为什么中国人唯独青睐马克思主义呢?当然有社会历史背景,但本文力图从马克思理论的思想内容和方法找到根据,提出是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打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邓小平的伟大实践思想的九个方面,论证了邓小平经济哲学的逻辑起点或最高范畴是“生产力标准”,这一标准,实际上即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性原理在中国现时代实践中的具体、生动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论断,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学说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同志在充分肯定和一再重中“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于1988年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和论断。这是他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而得出来的新结论。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学说的丰富和发展,而且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毫无疑问,它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的。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娟 《社科纵横》2007,22(6):22-24
科学发展观作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它进一步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深化了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的和依靠力量的认识;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总体布局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要使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个论断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在理论上的深化,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和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依据的科学论断邓小平同志在阐述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时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考察社会主义阶段根本任务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由马克思所发现的历史唯物主义所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把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发展的高度,从而使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来是哲学理论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最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了李永年、杜建平同志主编的《哲学与实践》一书。本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与具体实践的结合上做了最新的尝试。综观全书可见如下特点: 第一,鲜明的实践精神,理论密切结合实际。理论指导实践,这既是理论的目的归宿,又是理论自身发展的出发点。具体地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去指导活生生的改革实践,才能实现其理论意义,也才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第一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该书以“万源县科技兴农”这一典型作了很好的阐发,形象地说明了生产力的两种形态、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生产力的条件、以及“科技第一生产力”原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社会科学与生产力的思考周叔进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全党全国人民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方针。现在理论界和广大干部...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社会变迁的终极因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却长期为哲学、经济学所遗忘,甚至出现批判所谓“唯生产力论”一类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然而,客观规律总是以其不可抗拒的力量,迫使人们承认它。生产力终于在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恢复了它的权威! 党的十三大确认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了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基本路线。这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认清中国社会生产力的现状,是作出上述论断的基本依据。正如赵紫阳在“十三大上的报告”中描述的:“突出的景象是:十亿多人口,八亿在农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一部分现代化工业,同大量落后于现  相似文献   

12.
孜孜求是,构筑科学理论新体系浙江省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华兴(杭州310025)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最后是因为:“总起来讲,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那末,为什么说它是一个...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力量,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多年来,这个为人类社会实践所充分验证的科学真理,却连遭厄运,被林彪、“四人帮”和他们那个颇有权势的“顾问”诬为“唯生产力论”而打入十八层地狱。理论是非上的颠倒,导致实践上社会生产力的大破坏,使我国国民经济濒于全面崩溃的边缘。 在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新时期中,高速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已成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当前,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力量的原理,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彻底批判林彪、“四人帮”妄加给“唯生…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科学论断是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真总结了我国的历史和现状,科学概括出的最新结论,这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生产力标准不仅有其客观基础,而且有其理论依据。第一,这是由“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根本观点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就是“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15.
杜淑冰 《探求》2002,(Z1):86
一、正确理解“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主义之所以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就在于它能最终创造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 ,也是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人阶级是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 ,社会化大生产又是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的 ,因而工人阶级代表着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也就必须忠实地代表着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6.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的最早提出者,是在联邦德国和美国很有影响的法兰克福学派成员哈贝马斯。他是非马克思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论者之一。 哈氏生于1929年,著有《理论与实践》(1963年)、《认识与人的兴趣》(1968年)、《技术与科学是意识形态》(1968年)、《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化问题》(1973年)等书。他继承了本学派马尔库塞关于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主要生产力”的观点,于1968年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命题。这一命题概括了当代新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让我们先简要地回顾一下社会主义制度给我们带来了些什么变化,然后再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讲社会主义带来的变化,可以列出若干条,但归根到底是看两条:一是看它是否促进了生产力更快发展;二是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怎么分配和使用。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要逐步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告诉人们一个根本道理,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精辟论断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道路为什么成功的根本奥秘: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得益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位领导人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使之不断产生新的飞跃:提出"三个有利于"并作为评价一切工作最根本的是非标准为标志,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第一次飞跃;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提出为标志,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第二次飞跃;以"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的阐释为标志,从六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使之成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支点,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第三次飞跃.新时期以来,三次飞跃的历程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人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且是巨大的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命题,一个论断。但是,从我们现在看到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稿看,他们并没有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样的话。马克思只是讲过,生产力里面包括科学,或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科学在多么大的程度上转化为生产力,以及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