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以现代信息技术条件对人才的要求为出发点,提出了适应现代教学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并针对士官<数学>课教学具体探讨了‘‘贯彻‘以学为主'、强化‘六种意识'"教学模式的内涵、基本特征、操作程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稽古是古代君主稽考前代圣人以修身、治政的传统,在后世的实践中,因参与主体扩大至士人,行为对象兼及经史,稽古表现出治政与治学的不同趋向,至北宋以"稽古之学"得到理性概括。北宋陈瓘奏议中论及的"稽古之学",体现了宋儒希求探明六经原旨的集体追求,同时表现出在疑经变古思潮下,宋人追溯本经、藐视汉唐传注之学,强调经典经世治政社会功用的宋学精神。从学术史角度看,"稽古之学"在宋代的确立,标志着以训诂为主的汉唐"传注之学"发生了重要转折。宋儒以治世为旨归的解经,流于心性之学的樊篱,是对汉唐经学的矫枉过正。  相似文献   

3.
李培宏 《社科纵横》2007,22(7):147-148
儒家思想的代表者孟子和荀子在人性论方面存在着"性善论"与"性恶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论.这一认识论上的根本分歧导致其哲学思想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进而影响到其教学思想的异同.前者重视"思",主张"内发",后者则重视"学",强调"外求".实践中,应该将二者予以有机的整合,做到学中有思,思中有学,形成"学→←思→←行→←学"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一、"史学危机"与政治化史学的终结 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主流是经史之学,其中以经为主、以史为辅,二者之问利用互补.其中经学为体,它是中国古代社会构建其意识形态体系的根本所系;史学为用.在政治上它有鉴往知来的资治功能,在道德上它有褒善贬恶的劝惩功能.经史之问的这种体用关系,从文化体系的结构功能层面,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运作.  相似文献   

5.
"1+X"证书制度作为我国职业教育近年来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真正做到了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就业人才结构相适应、高职院校教学与社会职业培训相结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随着"1+X"证书制度的逐步完善,必将推动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深化改革,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科学合理性,完善职业教育证书培训体系,明确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优化职业院校的教育机制.学生以"X"证书与课程实现学分互换,在"X"证书的培训过程中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实现"X"证书培训体系与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一体化运行机制,真正做到以证促学、以证促教.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针对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主干课程实施了小班化教学,例如《作物栽培学总论》《耕作学》等,以《作物栽培学总论》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和教师对小班化教学的感触,从学习心态、上课效率等方面探讨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效果和收获.结果表明,小班化教学对教师而言是很大的挑战,并且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能力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更大.对待学生要从以前的以"管"为主,转换到现在的以引导为主.教师需要增加集体备课和交流,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小班教学效果更好,但其中很多具体实施的细则,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理论角度阐述了"三案一体化"的概念;并以所在学校八年级物理学案为例,从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矫正迁移三个阶段探讨了"三案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最后就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该文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知识能力和"双创"能力的培养需求,依据课程要求和教学内容,构建了融合"双创"、形式多样、主体多元的课程评价模式,探索了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以赛促学等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9.
"油气储层地质学"是石油地质学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学科,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为了适应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培养,该文分析了"油气储层地质学"课程特点,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讨论教学改革.教学理念上"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教学内容上理论体系模块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增加实践训练环节;教学方法上合理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清代"汉学"兴起过程中,汉代的伏生与郑玄两家《尚书》经说重新受到重视,先后形成了以"宗郑"为代表的古文经学一派和以"师伏"为代表的今文经学一派,两派之间发生了多次交锋,可称之为清代《尚书》学中的"伏郑之争"."伏郑之争"涵盖了《尚书》学的文献层面、 经说层面及相关经说史料的性质归属层面等,其产生原因与清代经学重视师法家法的整体风气及今古文经学背景下学术风尚、 学术背景改变密切相关.清代《尚书》学"伏郑之争"不是两汉"今古文之争"的历史重现,而是清代学者在新的知识背景及历史语境下对两汉《尚书》学的阐释与重塑,其背后牵涉到的学术背景、 政治环境与现实诉求都与汉代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登记注册成员的信息为基础,从学历/学位、职称、职务、所在学科、研究/教学/行动、性别比例、区域分布和年龄分布等八个方面对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的师资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国大陆妇女/社会性别学的发展提供一份基础性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MOOC时代教育资源给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理论性课程带来了新的机遇.SPOC模式的应用可以加快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以填鸭式教学向知识互动性教学的转变.集合型设计教学知识点,可以实现以平行教学替代顺序教学,非常适合MOOC+SPOC教学模式.按照相对独立性和底层性的要求设计《投资学》课程的原子知识点,有利于在MOOC+SPOC教学模式下实现知识互动性教学,从而完成《投资学》课程教学知识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归化"与"异化"是两种较为'常用的翻译方法,它们以翻译的主体和对象为边界,前者要求"接近读者",后者要求"靠近作者".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大众文化日益趋同,而文化本土化又使得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继续存在.因此,归化与异化具有各自适用的范围.在以商业利益为目标的文本翻译中,应以归化为主;而在以文化传播为目标的文本翻译中,应以异化为主.  相似文献   

14.
"续"理论认为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高效率学习是通过"续"实现的.该理论为语言学习研究找到了一个新的切入点.该文主要以"续"理论为基础,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不同的上文语境输入方式来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听力成绩,验证读后续听写,视听后续听、续写以及直接听写的听力教学方法是否促进学生的听力成绩,进一步剖析"续"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促学功效.研究发现,基于"续"理论的情景输入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听力成绩,实验班在语音、语法以及单词协同效应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班,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要在教学概念、内容和形式上都要适应改革的需要,积极探索,敢于打破不合理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 "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智能、激发动力的过程,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胡安国以天理统摄《春秋》大义,将之作为经学义理的最高本体,天理以"理一分殊"的方式得到体现。因此,其在经学诠释上,有着"以理驭势"的义理逻辑:天理通过圣人书法落实于具体历史实践,来驾驭和制衡人欲横流无理的时势。以"理"驭"势"的义理逻辑,在诠释中具体地落实为重义轻利、贵王贱霸、尊君抑臣、内夏外夷。胡安国藉以理驭势的内在逻辑建构其《春秋》学的义理大纲,是道学奠立《六经》理论范式的重要表现,决定着南宋到清初《春秋》学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7.
"学衡派"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产生的一个具有文化民族主义色彩的学术流派,有着自己丰富的人生论,涉及人生观与时代背景、人生观与科学、人生观与人生哲学的关系以及人生哲学的性质等问题.在人生观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上,"学衡派"学人认为在社会安定的时代中,会产生一元化的人生观;在社会动乱的时代中,会产生多样化的人生观.他们赞赏安定的社会和一元化的人生观,认为这样可以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安宁.在人生观与科学的关系问题上,"学衡派"学人肯定了科学实证与人文领域的相互关联,主张把科学实证与人生哲学结合起来.在人生哲学与道德哲学的关系问题上,"学衡派"学人认为人生哲学包含道德哲学,道德哲学是人生哲学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在人生哲学的性质问题上."学衡派"学人把人生哲学归结为价值哲学.研究"学衡派"的人生论有助于深化对"学衡派"整体思想的把握,也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历史形态的人生理论.  相似文献   

18.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本,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本文从"互动"教学的质量-搞好"互动"教学的前提以及"互动"教学的核心三个方面对全面实行互动教学进行了探索,最后就实现"互动"教学能够全面地改革课堂教学,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方面进行陈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回归还原的思路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古人所持之"笔记体小说"基本文体观念:以载录鬼神怪异和历史人物轶闻琐事为主的取材观念和题材类型意识,包括博物体、志怪杂记体、琐言体、琐闻杂记体等内部诸多题材类型观念;"史之末流"以及"未可全以为据,亦未可全以为诬"的文体性质认知和"据见闻实录"的写作原则界定;以"游心寓目"、"广见闻"、"助谈柄"为主而兼"寓劝诫""补史之阙"的功用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因而,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至关重要.该文基于新时期应用型本科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背景,以"线下"为主的教学视角为出发点,从课程定位与学情的明确、导课的设计、授课内容的理论联系实际、课程思政的渗入、课堂节奏的把握、启发式教学的运用、课堂收尾的内化等教学环节,结合《证券投资学》课程,阐述了一些组织课堂教学的心得与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