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传统语言学中,隐喻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方式,但认知语言学家则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它还被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或概念隐喻。根据这一隐喻概念理论,分析一些空间介词所体现的隐喻概念及其存在的经验基础,可为英语介词隐喻义的教学提供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
隐喻能力是二语学习中的一个基本能力,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发展面临两大障碍:概念因素和学习者因素。概念因素是指汉语和英语概念系统的冲突,主要表现为概念迁移、思维模式因素和文化因素。学习者因素包括学习者的认知风格、性别、年龄、创造性等。二语隐喻能力发展的实质就是二语概念能力的发展。学习者只有进入了外语概念自主阶段,隐喻能力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相似文献   

3.
僵化即中介语学习停滞不前,是二语习得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引起僵化的因素有内因亦有外因,但学习者缺乏目标语的思维方式是僵化的主要原因,因而建立目标语的思维方式是改善僵化的关键。而人类的思维方式本质上具有隐喻性。因此在教学中,输入隐喻知识等同于植入思维方式。由“点”及“线”再到“面”,有节奏地导入隐喻知识,可帮助学习者建立目标语的思维方式,完善目标语的概念系统,消除产生僵化的诸多因素,从而最终改善僵化。  相似文献   

4.
隐喻和语言学习尤其是词汇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隐喻的重要性开始得到学者们的认同.采纳现代隐喻认知理论观点,结合隐喻与二语词汇习得的关系,指出隐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隐喻能促进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用现代隐喻理论指导二语词汇习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方式,隐喻认知理论拓宽了语言文字教学的思路。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隐喻认知理论出发,剖析隐喻认知理论的主要功用、思维属性与内在机制,进而深入探究隐喻认知理论在语言文字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语言文字一线工作人员与管理者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研究建议,在语言文字隐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强化原型意识来培养学生词汇扩展与类比能力,建构概念整合来培养学生隐喻的动态整合能力,通过意象图式来培养学生词汇的发散与结构化意识。  相似文献   

6.
隐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介绍了概念隐喻的含义及其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启示,指出在英语词汇习得中应充分运用概念隐喻理论,重视词汇的隐喻意义和文化内涵,这样词汇习得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隐喻思维与外语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锐利武器,如何提高隐喻能力已成为当前外语教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培养隐喻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写作教学,同时,隐喻思维可以大大提高外语写作教学的效果.本文在回顾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之上,具体分析了如何将隐喻思维有效地运用于外语语写作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8.
现代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隐喻同人类的身体体验紧密相关,同时隐喻体验的背后具有文化特殊性。通过概念隐喻理论,从体验认知的视角,归纳比较出汉英语中“山”和“mountain”的隐喻映射的异同, 并讨论了其异同的认知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9.
概念流利即把语言的词、句等表层结构和底层概念结构匹配起来的能力。隐喻能力是概念流利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获得概念流利,隐喻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写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产出技能,必然受到目的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帮助学生达到概念流利。  相似文献   

10.
心理词汇(mental lexicon)理论是心理语言学和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新近热点之一,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其研究成果对于二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本文主要探讨二语心理词汇的表征结构以及二语词汇能力的发展模式,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二语学习者的词汇隐喻能力为切入点,分析探讨在外语教学中优化、拓展二语心理词汇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江苏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在此进程中,江苏经济的主要目标任务是要紧抓区域协调发展,苏中苏北如期全面小康,苏南率先基本现代化;大力促进基本成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系向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系转变;大力促进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深度转变;大力促进引进为主的自主创新经济向原始创新为主的自主创新经济转变;大力促进投资拉动型经济向消费拉动型经济的转变;大力促进传统工业主导经济向现代服务型经济转变;大力促进城乡分割二元经济向城乡一体化经济转变;大力促进省内“π”型开发战略向“#”型开发战略转变;大力促进全面小康向初级富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开始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汕头市作为粤东地区中心城市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南翼中心城市,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文化积累深厚,商业发达,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资源、基础和特色条件。分析当前汕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可以采取由分散走向集群、由传统走向高新、由不完善走向完善和由国内走向国外等路径发展汕头文化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我国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了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性;并以实地调研的数据资料为依据,从受训人员、培训单位、管理部门三个不同的层面分析了目前我国(以扶贫办系统为主)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准确定位、理顺关系、注重战略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省会城市农业科研院所是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通过对其创新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出了其在变革转型期的创新策略:建制结构由专业分割向综合组团转变,打造创新力;学科定位由研究趋同向特色差异转变,提升竞争力;服务形式由提供成果向综合方案转变,扩大影响力;体制架构由事业为主向事企互动转变,激活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大同作为两汉要塞,北魏京华,辽金陪都和明清重镇,积累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探索和实践历史名城故都保护与复兴之路,可概括为"六个基本走向":从旧城改造走向古城保护;从单位保护走向整体保护;从两相对立走向两全其美;从文物造假走向修旧如故;从文化包袱走向产业创新;从个性泯灭走向特色张扬。熔铸时代精神,塑造城市品格。  相似文献   

16.
新诗(现代汉诗)与古典诗的一个重要差异是不拘于固定的格律,从此角度观之,我们或可称新诗为"噪音"。噪音标志的既是反叛也是创新,同时,它也是新诗从开始至今的一个屡屡出现的母题。本文讨论新诗史上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和作品:从萌芽期的胡适和郭沫若,到中期的戴望舒和纪弦,到当代的夏宇。在他们的个别作品里,噪音不但是诗的中心主题,更代表了新诗创造力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7.
论述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的指导下,运用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角度对人体词语"心"进行了英汉两种语言对比研究并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18.
运用艺术心理学理论,就书法学习中极其重要的方面———字外功的修养,来探讨心理特质在书法艺术创研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思路。只有充分把握感知与理解、想象与思维、情绪与情感这三组心理因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关系,并将其融会贯通,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低级到高级的层层演进,我们的书法研究才会高屋建瓴、视野开阔,书法创作才能妙笔生花、任意挥洒。  相似文献   

19.
乌兰牧骑自成立以来,就以“演出、宣传、辅导、服务”作为主要职能,但在不同历史时期,侧重点有所不同。1957-1977年,以政治宣传和文化服务为核心,1978-1996年,突出以服务经济建设为核心,1997-2016年,回归文化服务为核心,2017年至今,进入“乌兰牧骑+”模式。  相似文献   

20.
卡斯特的空间理论包括早期的城市空间理论和后期的流动空间理论.在城市空间理论中,空间被视为社会的物质性表达,城市作为一个空间片断,在发达资本主义阶段,它由劳动力再生产的集体消费过程所建构.在流动空间理论中,空间被视为是共享时间之社会实践的物质支撑,在网络社会不断崛起之时,流动空间对地方空间的支配成为当代社会的主导性空间逻辑.从城市空间向流动空间转换意味着:分析视野从一元城市转向多元城市,研究方法从结构主义转向结构化,叙述逻辑从资本转向权力,理论立场则由马克思主义的激进左派转向后现代主义的保守右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