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作为中国犯罪学研究开拓者之一,严景耀先生对犯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研究中,他没有照搬西方的思想和方法,而是深入联系和思考我国的实际,认为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是我国犯罪问题的根源。了解严先生的思想对我们解决当前的一些矛盾和冲突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仅勾画出严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至抗日战争前所做的两项比较重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严景耀先生的《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一书,为我们展现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的犯罪实况以及背后所显现出来的社会变迁。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走访大量的罪犯,记录了案件事实,分析其中的共性问题,生动再现了民国时期的社会状态。这种分析视角的优势在于,对于犯罪行为不是被动的打压和批判,而是主动的深入到每个犯罪个案当中,将其整理综合,总结出这些犯罪背后呈现出的社会问题,以社会的观点来研究形成犯罪的过程,而不是仅仅注重犯罪结果。这种分析方法发挥了法社会学自身的长处,书中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都十分明确,唯一略有欠缺的是对这些珍贵一手资料并未展开进一步的社会变迁成因分析,只是对每一类的犯罪问题进行了概要的总结。尽管如此,此书对于后人在研究犯罪与社会文化之间关系的思考仍然发挥了启示作用,是我国最早研究犯罪和文化问题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带来了希望。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社会各种新思潮竞相喷发,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在和其它思想进行论战中,最终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之一,也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政治的认识和判断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费孝通先生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大家,一生富有传奇色彩,而传奇之一是在晚年高龄阶段仍保留着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和思想生产力。20世纪末先生对上海的社区建设产生兴趣,几乎每年都要到上海来几次,下基层去看看、听听。我因为研究社区的缘故,在陪同先生、汇报研究体会之时得到了多次教益,回想起来,印象最深的是先生的学术生命力,走出社区,走出乡土,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本介绍沈从文生平、生活和思想,评价他作品的传记。作者是一位美国学者,现为美国纽约圣诺望大学历史系教授。作者从1972年开始研究沈从文,他花了大量时间与精力,搜集资料,多次到中国湘西,多次访问了沈从文先生,坚持不懈写下了这部长达几十万字的传记。他第一个给沈从文以文学上的崇高地位,被誉为国外沈从文研究第一人。本文节选自其中的片断。  相似文献   

6.
于忠辉  潘月游 《现代交际》2013,(10):234-234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犯罪次数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且涉及到的犯罪领域也在不断扩大。而导致大学生出现犯罪现象的原因逐渐地呈现出智能化、规律化、多元化以及团伙化的趋势,大学生的犯罪已经变成我国教育事业以及社会方面都无法逃避的重大问题。因此,文章将大学生的犯罪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大学生犯罪的现状以及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高校思政教育的角度出发,对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教育方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犯罪客体理论成为我国刑法学研究中的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在明确犯罪客体要件含义及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论证了犯罪客体的地位和作用,从现象看本质,揭示犯罪客体的客观实质。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20年代始,陈达便力倡“生育节制”。抗战时期。他在云南主持了以现代统计方法进行的较大规模的人口普查。陈达等社会学者认为。人口问题的研究可以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罚金刑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20世纪以后,随着刑罚轻缓化的发展,罚金刑的地位有所上升,但是未成年犯罪罚金刑制度还存在着巨大缺陷和不足,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求对我国未成年犯罪罚金刑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年来的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升高,呈现出令人担忧的急剧增长趋势。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暴力文化影响等原因,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多。中国青少年人口总量由低谷开始攀升,将进入一个稳步上升期,而目前中国整体犯罪率,包括青少年犯罪率都处于上升状态,未来5年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本文在分析青少年犯罪现状的基础上,对其相关的司法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对青少年犯罪原因做了系统的梳理,同时回顾了中国近20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并提出在青少年犯罪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相似文献   

12.
在刑法学理论研究中,社会危害性是否是犯罪的本质特征、社会危害性是否突破了罪刑法定原则的界限、社会危害性在犯罪概念中的地位如何等问题都是学者们争相热议的话题。将社会危害性纳入我国犯罪构成中.有助于深化对社会危害性和犯罪客体的研究。使社会危害性的研究趋于具体.而且使犯罪客体在定罪的过程中具备了明确的认定标准.这对于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顾梦桃 《现代妇女》2014,(6):145-145
加强犯罪心理学研究为治理犯罪提供理论价值基础,在治理犯罪以及刑事一体化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近些年来,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与成果,但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弊端。本文首先阐述了犯罪心理学研究在治理犯罪及其刑事一体化的作用,然后对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及其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定位等若干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自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欧洲思想界思维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使得近代社会科学从其哲学母胎中得以脱颖而出。这一知识体系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而向非西方文化地区不断渗透和冲击。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知识体系开始引入中国,并且在与中国已有的文化和知识研究的竞争中取得了绝定性的优势地位。与此同时,在西方系统学习过社会科学方法和理论的中国学者们,也开始思考这些西方舶来品对于中国文化历史与现实问题的逻辑性结构关系究竟何在的问题。这样一种具有主体意识的思考,给中国社会科学的早期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切实的基础,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心理学领域,潘菽于1939年写就《学术中国化问题的发端》;在社会学人类学领域,以吴文藻和费孝通为代表的燕京社会学派为开创中国社会研究及社会科学本土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可惜的是,他们所追求的学术道路在20世纪中叶而被迫中断了。  相似文献   

15.
2016年9月5日,我国杭州G20领导人峰会圆满落下帷幕,在G20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国发展新起点全球增长新蓝图"发表重要演讲,同时也将人们的眼光集中在中国经济上。本文则重点分析G20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施怀球先生从美国为我找来的一批20世纪的老照片中。有一张是一位小姑娘在街头卖荸荠。因姐夫的老家在盛产大红袍荸荠的崇贤,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年年吃过他送来的荸荠,因而让我感觉亲切、喜欢,有兴趣。  相似文献   

17.
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思想界开始坦率地向世界承认自己的集体卑微,标志之一就是大家都称自己为思想者而非思想家。中国有思想者却没有思想家,这几乎成了人们的共识。在如此卑微的表态背后,中国思想界保留了最低限度的自信——至少我们还在思想,这个国度依然有思想者。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导刊》2011,(15):59-61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模拟试卷(A卷)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自英美等国走上现代化道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这些国家的城市贫困、失业、犯罪和人际关系疏离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为回应这些问题,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逐渐出现了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群体解决其基本生存问题的职业活动,这就是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中学犯罪现象日益突出,其已经成为了社会所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学生处于一个思想和身体都在悄然发生变化的特殊阶段,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由于种种原因走上犯罪道路是令人惋惜的,其不仅阻碍了自身的学习和发展,同时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了危害。中学生犯罪占据了目前青少年犯罪的相当比例,与青少年犯罪现象相比,中学生犯罪现象带来了社会危害性甚至更加恶劣,严重干扰和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秩序。为了切实预防、减少和避免中学生犯罪问题的产生,对中学生犯罪现象成因的探究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东盟之间开展的打击国际性犯罪的次区域警务合作是东亚合作机制的一个缩影,是双边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重要合作机制,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本文在对中国与东盟次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机制对我国打击国际性犯罪工作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