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富勒提出的"法律的内在道德"理论在学界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合法性诸原则能否真正被视作法律的内在道德.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富勒在面对诘问时陷入了理论困境.事实上,富勒所谓的法律的内在道德毋宁应被视为立法技术的伦理正当性.对立法技术的探索和应用上的道德问题进行价值哲学与社会实证分析是立法技术的伦理正当性研究的主要内容.立法技术伦理正当性分析的必要性主要在于,对具有正当性的立法技术的探索、发现与立法者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呈正相关关系;对法的制度伦理的坚守能使立法者有效避免滥用和误用立法技术.而对立法技术进行价值追问和道德效果的社会实证分析则提供了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反垄断法律制度的现状及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已加入WTO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正当竞争和垄断问题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随之反垄断立法也被提上了立法日程.从概念上看,反垄断法指的是国家调整反垄断活动或其他限制竞争行为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总称,具有极强的政策性.其立法的实质在于维护公平竞争机制、防止力量的过度集中,与此同时,作为参加市场竞争的一般企业和消费者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是现代经济法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国家,反垄断法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宪章"、"现代企业的制度基石",居于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核心地位.因此,厘清我国反垄断法律制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关切市场经济下对反垄断法的呼唤需求,并制定反垄断立法的框架,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3.
"勒石定规"是侗族款组织最重要的立法活动,这类"款石"属于"上位法",是着重打击"贼盗"的基本法律.侗族村寨为解决纠纷和处理案件,通过栽岩活动竖立"法石",涉反的问题多、内容广,构成较为完整的习惯法规范"岩规"系统,并在以后作为"先例"使用.后来以汉字记录立法内容,既有乡规民约(款约法),又有官府法令,也有村民自发记录的官府法令,这些"石碑法"都是不同渠道的法律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活动进入法制管理时期,为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高等学校依法办学提供了现实可能。高等教育法用立法形式确定高等学校的自主权,对于促进高等学校改革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特殊的意义。学习、贯彻高教法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高等教育法重点在于明确高等教育的性质、地位,明确高等学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明确高校师生的合法权益,明确高校的领导体制等。  相似文献   

5.
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之争其实质是立法模式之争,"法律部门说"和"法律制度说"都是这一问题的错误演绎."民商完全融合论"、"民商分立论"及"大融合、小分立论"都有其固有的缺陷,在现实立法中难以从理论变为实践.以民法典之外另立<商事通例>为标志的"民商实质合一、形式适当分立"的三级层次立法体例是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两种立法模式合作与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军法从严"是军事法中的重要原则,何以军法就要从严?本文认为,此问题的关键是从军法学理与历史实践中来确定其"从严"之"严"的意义;对于"军法从严"作为军事法律实践的原则,还应以现代法治的视域加以审视,从而明确"从严"之"严"的当代意义.并且,国家刑事政策价值目标的调整、依法治军的要求以及军事实践的需要,都亟待我们要以现代军事法治理念为指导,将法律的理性注入到军事立法、执法和司法各个环节中,以保证军法合乎法治和军事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7.
民间法研究中的"现代化范式"与"法律多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作为"本土资源论"理论基础的法律多元理论与历史唯物论及其"价值中立"研究方法的检视,可解析出其中包含的关于"国家法"与"民间法"关系的不同乃至相互矛盾的三种态度--转化、共生和中立.法律多元理论同时包含了"移植法-固有法"以及"官方法-非官方法"的双重结构,而其中"移植法-固有法"这一结构与"现代化范式"可能存在一种"选择性亲和".随着现代化范式"进入"法律多元理论,使得法律多元理论并不能作为与现代化范式相对立的理论取向.因此,对于本土资源论乃至中国民间法而言,法律多元理论的内在双重结构及其与现代化理论范式之间的关系必须得到认真对待和清晰厘清.  相似文献   

8.
道家法律思想以其对自然法的无限崇尚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值得注意的是,以"自然"、"无为"的观念为理论基础,道家的法律思想还孕育了最初的"民间法"意识.这种民间法意识表现为对国家法权威的否定和对民间法治资源的肯定.道家"民间法"意识的产生,是道家区别于其他理论流派的显著特征,也与道家所处的文化、时代背景有重要的联系.道家的"民间法"意识,对当今的法律理念、法学研究等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联合立法"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要求各地方相互配合与协调,拆除区域内各区划间基于传统行政因素所产生的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本着经济、效率、互惠、共赢的目标和要求,建立一体化的经济发展空间环境."联合立法"作为规范区域经济的新的立法形式,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规则指引和法律支持."联合立法"应为刚性法,其效力应当高于其他地方性法规,作为一种新的地方性法规渊源,需要改革中国现行的立法体制.从中国的立法实践和发展脉络来看,这不仅可能,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一法律是社会的一种控制方式,立法则是国家权力行使的重要表现,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立法都是“通过法律来实现政治意志对于社会变迁影响的最明白的方式”1。在当代中国强制性社会变迁的背景下,立法更多地负载着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使命。20世纪以来,后发展国家追赶发达国家,尽快实现社会及法制现代化,更加重视权力的作用,也更加重视并习惯于使用权力来推进本国法律的快速变革。一般表现为,建立并依赖强有力的官僚体制和国家机器,以保障法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根据变革目标的需要,建立法律机构,编纂成文法典;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参与法…  相似文献   

11.
"先例判决"不是法官造法,更不是法的渊源,这是与判例法的本质区别."先例判决"借鉴了英美判例法的合理成分,是衡量自由裁量是否适度的标尺,是给自由裁量行为一个"度"的规范."遵循先例"不是英美法系普通法的专利.在大陆法系也要求"遵循先例".先例判决制度不是理论创新而是一种制度创新.实行先例判决制度不仅能充分发挥审判委员会对审判工作的指导作用,而且又能避免审判委员会对案件判而不审的情况发生.它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司法资源--判决,减少法院审判工作的重复劳动,提高司法效率,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杜绝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先例判决制度与判例法有很大的差别,"先例判决"尽管是一项改革措施,但这一措施仍然是在既有制度的基本框架内和现行司法体制基础上的改革.在大陆法系的基本背景下,探索中国的法制统一之道最重要的是三个方面一是在统一立法之外存在着得到法律界公认的主流法律解释,二是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通过对上诉案件的审理而显示的统一努力,三是法律教育对法律职业者的概念把握以及思维方式的统一塑造.判例对法的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当人们按照法律实践行动本身的规律性来思考法和操作法的时候,判例意识就会觉醒,在判例价值社会化的过程中,判例机制随之诞生.我们要关注的是先例判决制度所提出的一个必须和如何尊重司法规律、实现司法公正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法律方法的法本体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实践中的法律具有"二阶意志"的属性,法律就成为社会可以改造并理性化的存在.法律方法是法律的延伸,是法本体的一部分.法律中包含法律方法是法律作为实践理性的特质决定的.法律方法可以通过立法和司法两个途径改变法本体,司法途径是常态.法律方法浸润法本体的另一途径是以法律意识形态为介质.法律理论在法律方法法律化方面担当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法本体中方法性成分的增加是法律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在当下中国,应当加强法律方法的研究并对法律方法给予必要尊重.  相似文献   

13.
政府环境公共权力是政府进行环境决策、执行环境法律、管理环境公共事务的专门权力,它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环境风险对政府管理职能提出的必然要求.合法性理论在现代社会主要是指法律的合法性,政府环境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既表现为形式合法性,也表现为实质合法性.前者要求其符合法的形式渊源,后者要求其符合环境正义的标准.由于立法缺陷、区域环境义务的不平衡和权力行使的异化问题,导致我国政府环境公共权力存在合法性危机.我国政府环境公共权力应当在法定范围内行使,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完善立法,加强参与式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4.
马洪雨 《甘肃社会科学》2007,(3):180-182,168
作为现代社会政府职能转变的结果,也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强化市场型政府"的出现为明确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的关系提供了现实基础.作为对这一变化的回应,经济法重新完善了国家干预理论,表现出了强烈的目的性、灵活的政策性和以人为本的关切性特征,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法律保障.经济法具体制度层面上,促进型立法的出现为"强化市场型政府"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消费信贷立法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阐述了消费信贷的社会效应与制定《消费信贷法》的必要性,分析了分期付款消费信贷的法律问题,并对我国消费信贷法的调整对象、立法原则以及消费信贷的立法对策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垄断行业管制体制改革采取的是"先改革、后立法"的路径,法律明显滞后于垄断行业的改革,行业法律法规成为深化改革的重要障碍.在部门主导的立法体制下,垄断行业法律演进具有了内生的政治博弈特性,改革僵局成为制度均衡结果,行政管制潜藏着管制范围的扩张性和管制权滥用的倾向,从而加剧了管制失灵的风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需要采取"立法为先导、法治为根本"的改革原则,为此需要强化立法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形成管制的法治内生性治理秩序.  相似文献   

17.
论唐代的离婚立法--以"七出"之制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唐代法律根据社会现实的客观需要,对礼制上的"七出"进行了确认与规范,将其纳入法律体系.从法理学上看,这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它使"七出"由汉代的习惯法转化为成文汉,更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它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执行程序;它在立法技术上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从法律实践上看,它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基本上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观"的悲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靳文志 《社会科学》2005,3(7):17-21
舒尔茨的"社会经济观"由于过高地估计了人的知识和能力,而过度地否定了李嘉图关于资源环境的早期忧患意识,以及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过度地夸大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支配能力,从而给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导致"社会经济观"的悲怆.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于行政法的研究仍有不少理论空白,需要我们认真探讨.本文试就行政法的实质渊源和形式渊源作一初步的研究.一、法的实质渊源和形式渊源"渊源"一词,本义指水流的源泉.法的渊源,借用水源形象来说明之.法的渊源应分为实质渊源和形式渊源.法的实质渊源是指法的内容、材料究竟从何而来;法的形式渊源是指构成法的材料通过什么形式表现出来,即法的存在形式.法的渊源应是实质渊源和形式渊源的统一.目前法学基础理论中"法的渊源"的概念直接来源于苏联四五十年代的教科书.由于受到法律教条主义、法律形式主义的影响,我国法学界长期以来对法的渊源的理解仅局限于法  相似文献   

20.
对于法律规范的理解,既可以从法律理论的内部视角出发把法律规范理解为法律体系中的具体内容,也可以从一个更为广阔的历史视角出发把法律规范理解为某种法律文化的产物。这就涉及对法律规范的"前理解",即特定法律规范所在社会中那种默认的社会观念(法律范式)。在对从资产阶级形式法到福利国家实质法范式转变的历史过程考察的基础上,哈贝马斯指证了"程序主义法律范式",试图为现代法律的反思性自我理解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