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老残游记》“揭清官之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揭清官之恶”是《老残游记》突出的思想内容,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它“言人所未尝言,虽作者亦甚自喜”。胡适亚东图书馆本《老残游记》序称道“《游记》写官吏的罪恶,始终认定一个中心的主张,就是要指出所谓‘清官’之可怕”。历来的中国文学史、小说史大都祖述此说,啧啧称赞。当然,否定的意见也是有的,五十年代张毕来同志著文斥《老残游记》“揭清官之恶”是“彻头彻尾的反动”,招致许多驳难,后来就不见有人坚持了。但类似的评论仍时或出现,例如1981年著名文学史家任访秋先生著文说:“刘鹗对清官  相似文献   

2.
刑事错案一直以来都是刑事诉讼中存在的很严重的一个问题。在此,主要是针对刑事错案中纠正与赔偿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对这两者进行了比较,并结合现实进一步阐述了刑事诉讼中错案纠正与赔偿的困境。总体说来,对于错案纠正应该严格适用,而对于错案赔偿应当宽松把握。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对古代司法审判影响很深,它主要表现在司法中注意防止和纠正冤案、错案;注重情理法相结合;允许亲族相讼;互相制约的司法机构设置;注意保护弱者的权益;重视教育说服和息讼等六个方面.和谐思想是中国古代司法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老残游记》作为晚清的一部著名小说,自问世以来.其影响远远在同时代作品以上。这不仅仅因为“《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语烂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地的描写的缘故,也不是因为鲁迅先生把它列入晚清“谴责小说”的缘放。其根本原因在于《老残游记》是一部寓言体的政治小说,它成功地运用了寓言这一艺术形式,借助寓言来寄托作者的心迹,借助寓言的意象来抒写作者的忧患意识,来表现作者对时局动荡的不安,从而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所以它虽然是一部“游记”,实为一部寓言体的政治小说。一、名为“游记”,实为寓言  相似文献   

5.
<正> 关于刘鹗创作《老残游记》的主旨,不少研究者已做过一些归纳。如有的同志归纳为:“哭泣与醒世:是刘鄂创作动机和创作意向的两个方面。”①有的同志归纳为:“他执笔写《老残游记》,根本的意愿就是唤醒愚蒙。”②有的同志归纳为:“作者正是通过老残的种种经历,来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社会等各方面的感触和体会。③等等。笔者认为,这些结论都是正确的,都从一定的角度和层面,把握了问题的本质。本文之所以仍要对《老残游  相似文献   

6.
学风种种     
“评”《水浒》的年头,发生过一桩一般人也许还不曾留心到的“花边新闻”:姚文元控制的《红旗》,发表了一篇题为《评金圣叹腰斩<水浒>》的文章。里面列举金圣叹的罪状之一是:“象‘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之类的歌谣,都被删去”。这也是一桩“冤、假、错案”。查贯华堂本《水浒》,金圣叹不仅没有删去这首歌谣,而且还就这首白胜唱的歌谣发了一通赞妙的议论。虱子多了不咬人。金圣叹早就给清朝皇帝杀了头,给他多加一条罪状,金圣叹则是无所谓的。但它却透露出一个消息:评金圣叹腰斩《水浒》的文章,那作者根本用不着去看一看金圣叹腰斩过的《水浒》,尽可信口雌黄,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爱怎样说就怎样说。这其实是那时的“标准学风”。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发现,“四人帮”里头那些专写大批判文章的大人物,可以  相似文献   

7.
<正> 《老残游记》在晚清文学中,有着较高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一般认为,它的长处在于两点:首揭清官之可恨,叙景状物时见清新。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叙及此书时就如是说。这固然是正确的,但如深入体味刘鹗一生行事,并从中国深远文化传统这个背景来观察,《老残游记》的成就,应该说来自传统文化中与传奇心态对立的另一条线索,即坚持不从概念化和情感化的立场考察事物,而是实事求是,平心静气,从实际出发。有此基本  相似文献   

8.
《为清官昭雪》一文,刊《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八年第三期,作者潘仁山同志。此文作者断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骂清官的是晚清的刘鹗”刘鹗骂清官之言,见《老残游记》第十六回,文云:“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无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自所见,不知凡几矣。”  相似文献   

9.
199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本文仅就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谈几点认识。 (一)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关于实事求是,在毛泽东同志的一生中,曾作过大量的科学论述。《毛泽东选集》里两篇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地认识中国的客观社会情况,从而正确地制定了革命斗争的策略。1929年毛泽东同志写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即有名的《古田会议决议》),他在纠正主观主义方法中突出强调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指出如果不这样“就会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毛泽东选集》1991版一卷92页)。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又专门写了《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虽然论述的是调查研究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密切结合的基本原则,但实质上就是讲实事求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先后又写了《<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改造我们的学习》和《整顿党的作风》等一系列以反对教条主义为主要目标的重要著作,并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 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通过中国共产党二十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所在要理解刘鹗及其《老残游记》,需要了解太谷学派。这已是研究者的一项共识。甚至有人认为,不了解太谷学派就根本无法读懂《老残游记》。然而,太谷学派又是一个怎样的学派呢》从清末迄今,见仁见智,意见悬殊。文廷式《纯常子枝语·崆峒教》认为,此学派(即崆峒教)“仅用禅波罗密法门,”归之于禅。章士钊《孤桐杂记·记大成教》则认为它(即大成教)混合“儒释道耶回”五教为一炉,属民间宗教道会门。卢冀野反对章士钊的看法,撰《太谷学派之沿革及其思想》.“太谷学派”遂得名。可惜此文文不称题他又曾流露自己对此一学派其实并不甚了解,且又改称之为“泰州学派、”属“儒宗。”马叙伦《石屋余渖·大成教魁》引沈瓞民语,认为是“综台三教而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石头记》“缺中秋诗”辨析《石头记》庚辰本第七十五回前面有一扉页,上写:“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这一年脂砚斋根据《石头记》某个底本又一次过录对清,但第七十五回缺中秋诗,拟等曹雪芹来补作。可惜曹雪芹直到去世也未能补写中秋诗,留下了一个小小的谜:缺谁的中秋诗?诗的内容是什么?作者写这一回的意图何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基本国策的实施,侵权赔偿的法律观念越来越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下称《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国家侵权法律制度发展的里程碑。在《国家赔偿法》里明确作出的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监狱管理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侵犯当事人人身权、财产权造成损害应予赔偿的规定,是我国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对刑事赔偿问题作出的规定。《国家赔偿法》虽然没使用错案一词,但是这一法律制度无疑是针对错案赔偿而言的。国家赔偿和错…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九五一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思想史上的一桩重大的历史公案。一部电影有缺点与错误,进行适当的批评,这本来是正常的学术活动。但是,后来的发展,使这一学术领域的活动变成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政治思想运动,由批判电影《武训传》变成了对关于武训的各种著作及其作者的批判,问题牵扯之广,时间持续之  相似文献   

14.
一、难以捕捉的“热点”1987年11月22日,《光明日报》登出一条新闻:发现刘鹗手批《老子》。这消息在学术界引起一阵小小的轰动,海外学者也打听:能不能让我们看看?以写《老残游记》闻名于世的刘鹗,主要成就其实是治黄、实业,以及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期间以个人之力办赈,救济北京难民,他也是甲骨文研  相似文献   

15.
蔡廷锴(1892—1968)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军事家。权威性工具书《辞海》(1979年第1版)及《辞海·历史分册·中国现代史》(1984年12月版)载:蔡廷锴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生;河北省政协与保定市政协文史委合编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一书(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和《中国城市百科全书·保定市》(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还说他是保定军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生。笔者认为,这有悖史实,应该纠正。  相似文献   

16.
<正> 张振金先生的《岭南现代文学史》出版了,我非常赞同李育中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的:“这是一个前所未有过的工作,富有创新的意义”.我以为这部新著的意义,在于具有开创、促进、激励等多方面的作用.首先,这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地区性的现代文学史专著.在此之前,只有白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有人写过台湾现代文学史,而大陆各省份、各地区的现代文学史,尚未有过.已出的《江西苏区文学史》、《武汉抗战文艺史稿》、《山西抗战文学史》、《山东解放区文学概观》、《晋察冀文艺史》等书,只限于某一特定时期,未曾贯通整个现代.张著既然是第一本,当然具有开创性.先行者的成功与不足,对于后来者必定具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其次是它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促进作用.中国现代文学史面向全国,对史实的描述往往不  相似文献   

17.
《老残游记》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残游记》的文化意蕴魏泉《老残游记》这部小说向以“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而闻名,以往的论者也多从“政治小说”这一角度来研究和阐发这部书,此外兼及其白话文字的雅洁流畅和写景状物的生动传神等等。虽也有人称其为“文化小说”,但从总体上说,文化的视角仍是《...  相似文献   

18.
<正> 在诊病过程中,中医很重视把脉,因为脉象往往能最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以作家为研究对象的文学研究,重视对作家文学创作理论的发掘、搜集和研究,也是因为文学创作理论,是一个作家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和对文学创作规律的把握,它对作家的创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要研究刘鹗,要揭橥他何以创作出《老残游记》这部不朽的谴责小说的谜底,也必须研究其创作理论。但是,《老残游记》问世近百年来,尽管刘鹗及其创作曾几度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而刘鹗的创作理论一直是刘鹗研究的盲点。其中之原因,大概与刘鹗并非专门的文学理论家,身后也没留下较多的文学理论著述有关;或者与《老残游记》造  相似文献   

19.
刘其奎 《学术界》2007,(3):92-102
作者结合多年的修志实践,对当前方志界存在的浮躁、趋时两大流行病进行了论述。并与《中国现代方志学》一书若干观点提出商榷:编修地方志不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文化传统吗?地方志是科学的资料文献、《中国现代方志学》称谓质疑、《中国现代方志学》政治理论的立论根据是什么?“六字功能”说过时了吗?地方志不是“昨日黄花”吗?地方志能成为“文化产业”吗?编修地方志要在继承的基础上科学创新。  相似文献   

20.
《甲寅杂志》(月刊)不仅是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的动因,而且,在办刊宗旨、栏目设置、新文学运动的倡导、撰稿人及读者群体等方面,《甲寅杂志》(月刊)都是《青年杂志》模仿、参照或移植的样本。明确这一事实,对纠正历史的舛误及重写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