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世纪中国史学走向现代的进程中,自然科学方法入史的命运几经沉浮.环境史学是以研究历史上人与自然互动关系为鹄的的新史学,从治史理念到研究内容,再到研究方法,均不啻为世纪之交中国史学研究范式的一次重大革新,同时,环境史学的兴起为自然科学方法名正言顺地入史提供了可能.环境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由历史学的学科属性决定,自然科学方法入史在存在可能的同时又存在限度.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中国史研究的动态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围绕着中国史研究重新体系化这一目标,日本中国史学界京都学派和历史学研究会之间,以及其他相关学派之间曾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日本社会的巨大变化,宏观上把握中国古代社会状况的史学研究归于沉寂,日本汉学界更加注重对个别事物进行观察.虽然日本汉学界有克服微观个体研究局限性的尝试,但就学术界总体而言,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3.
张作成 《兰州学刊》2007,(11):158-160
在19世纪形成于德国的兰克史学使历史学取得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合法地位,并且使史料批判成为历史学家写作中公认的学术规范.兰克史学发源于德国,但其影响却是世界性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兰克史学的理论和实践也受到了新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的批判,其范围也超出了德国的范围.以法国的年鉴派为代表的新史学派在批判以兰克史学为代表的传统史学,努力使历史学"科学化"的过程中,又忽视了保持历史学自身特色,存在过分"科学化"的倾向."叙事史的复兴"则是对这一倾向的纠偏.这个发展过程体现了不同时代条件下历史学家们所追求的"科学历史学"及其之间的传承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是近代西欧历史研究从产生到繁荣的时期。此期间,历史学摆脱了对哲学、神学的依附地位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随着历史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史学大师与学派,如德国的朗克学派、法国的古朗治学派、英国的牛津学派和剑桥学派等。与此同时,对古代希腊、罗马历史的研究也在西方发展起来。由于历史环境的差异,各国研究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德国在古典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以希腊、罗马史研究并重:法国则以罗马史见长;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主要兴趣集中于希腊史。19世纪后期这种局面虽有所改观,但重点仍在希腊史领域,并开始注意…  相似文献   

5.
论中日两国传统史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中日两国史学的“同中之异”,有助于史学理论、史学史以及一般历史研究的深入,历史学的发展呼唤中日史学的比较研究。官方修史是东方史学区别于西方史学的最明显特征,日本官修史未达到中国官方修史的成熟、丰富及连续不断,却具有修史主体不限于天皇朝廷名义的特点。日本的历史理念,具有不认可政权鼎革、较早形成一种“国家意识”,以及将天皇血统绝对化的“神皇正统”论等等思想,这对日本史学发展和日本社会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广智 《文史哲》2006,(4):95-101
西方历史学有着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自古希腊发端至今已走过了漫长的历程,而西方历史学家对历史学科自身的关注则始于16世纪文艺复兴的全盛时代。从20世纪初年以来,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与变化。从方法上来讲,研究西方史学史应注重对西方史学遗产及时代趋向作出动态考察,注重开展中西史学之间互动关系的比较研究,以期深化我们对于西方史学、西方社会的了解与反思,更从整体上推动我国历史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2015,(9)
影视史学是近年来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的兴起和发展代表了传统历史研究向大众史学的下移与互融。本文以影视史学为中心,探讨其与传统历史学研究、心理史学以及大众史学的关系。通过对影视史学中的历史叙事与语境重构分析,作者认为影视史学是叙述史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是史学走向大众化的重要实践。严肃的并符合史实的影视史学作品,对于历史学的发展与传播,有着较大的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本世纪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十年,运用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历史的实践已被证明是很有意义的.各学科相互渗透也已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历史学也因其它学科的强有力的渗透而增强了活力,不仅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强化,而且由于新理论新方法的引入,直接导致了新的历史理论和方法的产生.历史心理学就是在历史学与心理学的交融互摄过程中遂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历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开拓了新的史学领域,而且也提供了一种有益的研究方法.因此,对历史心理学历程的科学审视,将给我们开展文化思想史、哲学史、文学艺术史、宗教史和心态史等意识形态发展变化的研究以更多的理性力量.  相似文献   

9.
郭丹 《北方论丛》2021,(4):158-166
俄国国家学派历史学家谢·米·索洛维约夫以《远古以来俄国史》的学术研究实践,影响并例证了 19世纪下半叶俄国史学的四个基本特征:从史料出发建构历史解释;以历史学为中心吸收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世界历史背景下,以融合东方与西方的视角建构俄国立场的世界历史解释;从时代出发开展世界历史研究.谢·米·索洛维约夫的历史学实践推动了19世纪下半叶俄国史学职业化的发展历程,成为凝聚俄国国家学派的中心,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俄国史学发展景观.  相似文献   

10.
对于历史学来说,史学史研究是带有总结性质的工作.目前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队伍还是比较大的,各个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都开史学史这门课,史学史的教学研究人员应该比一些断代史、专史的人员还要多.  相似文献   

11.
时代与社会向历史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史学研究方法的变革、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角度的变换,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重视.史学研究需要向更高的科学水平和更深的层次发展,加强和重视地区史、地方史研究已是刻不容缓.何谓地区或地区史呢?  相似文献   

12.
"说故事"的历史学和历史知识大众文化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尔康 《河北学刊》2004,24(1):164-169
历史学是说故事的陈述之学,它讲道理,但表达方法是寓论于史,并非以讲求哲理、规律为特色.因此,历史学不宜放弃陈述之学的特征,而失去自身的特点和价值.历史学在19~20世纪之交告别传统的历史编纂学,实证史学与阶级论史学迭居主流地位;20世纪末文化史和社会史的兴起,呈方兴未艾之势,可能会由此走向整体史的新史学,因而社会史成为实证史学、阶级论史学向整体史过渡的中间形态.史学特征及其发展历程表明,史学功能应当而且正在转换由政治教化转向社会文化,研究成果由大众分享实现历史知识大众文化化--历史研究走近古人生活世界,文学作品贴近今人生活.为此,文学著作应有大众文化的表达方式,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就此而言,社会史研究赋予史学新的生命力.史学知识大众文化化,对史学工作者的专业要求会更高,并且需要继续克服居高临下的对待读者大众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史学史热潮。自一九八○年三月以来,至少已有四部中国史学史著作出版,填补了建国后三十年史学史著作的空白局面。拜读几部之后,欣喜之余,又觉似乎有点缺憾,冒昧写出,希望能起点参考作用。一、史学史是研究历史学发生、发展的历史,相对而言,比通史、断代史和政治、经济等专史的学术意味浓一些,发展规律较独特些。因而有的史学史著作往往流于就史学论史学,孤立地从学术上研究史家特点、史著得失、修史方法及制度等问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广州举行的广东历史学会一九六二年年会期間,中国古代史組討論了中国史学史的范围、內容与分期等問題。与会者一致认为史学史的范围、內容应該包括历史哲学、历史編篡学、考据学、史料学、目录学等发展的历史,但是在史学史中,历史哲学与历史編纂学的关系与地位的看法上則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刘节教授认为,史学史应以历史編纂学为主,历史哲学为輔。史学史的任务在于把历史编纂学的发展史写出来;把历史学家的历史哲学介紹出来;把历史学在发展途中和其他科学的关系写出来。但是,史学史主要是闡述历史学的发展过程,如果以历史哲学为主,必然会拋弃很多应該讲的东西,并且容易与哲学史混淆不清。关系很密切,不能彼此割裂。如果有主次之分的話,那只能是就史观与史料学、目录学、考据学而言。陈千鈞教授认为,史学史的內容和研究对象,就是清理古代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史学部分,从紛繁复杂的现象中,找出一条史学发展的系统的綫索——规律来。史学史必须阐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为什么必然产生某一类型的史学著作和史学家;史学家所写出的史学著作必然脫离不开当时的政治以及史学本身发展的特点。史学史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西方古代史学的异同及其理论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治忠 《学术研究》2007,(11):81-87
中国与西方的古代史学是世界两大最具活力、又独立发展的支脉。其共同的理念有:一是记史求真的史学价值观,二是对史学社会功能的认识。中西古代史学最根本的区别是,中国具有西方所没有的制度化、组织化的官方史学。从这种比较研究中可概括出,古代史学内在的主要矛盾是历史记述的真实性与历史撰述的社会功用之间的矛盾,史学在这对矛盾的运动中发展并走向专业化,从而形成相对独立的历史学社会系统。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一生酷爱史学,有深厚的史学素养和极高的史学造诣。他虽然不是专业史家,没有史学专著,但是他一生有丰富的史学活动。他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论作过深刻的阐述,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作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出许多科学的论断,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过深远影响。本文拟从毛泽东一生读史、评史、用史的史学活动中,对其史学思想及其特点加以归纳和总结。一、重史学毛泽东对历史学一贯给予高度重视。早在青年时期,他就对中国历史典籍加以研究,决心以十年功夫读完“经之类十…  相似文献   

17.
中外史学的比较研究,应当包括中日、中韩(朝)古代史学的比较研究。比较东亚各国同源而异流的传统史学,对于深化史学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这种史学的比较研究,应当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如历史学能够产生的基本条件、史学的基本准则和内在矛盾等。中日、中韩史学的比较,亦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探讨,研究源于中国的传统史学在其他国度演变出的特色及其原因。中日史学的比较研究,已经预示出可观的学术新境,例如中国传统的历史正统论,经日本早期政权的改造,形成决定日本统一和天皇万世一系社会意识;日本与中国史学近代转型的比较,给历史研究和史学研究以很大的理论启示。中日史学比较研究,有待众多学者参与以共创繁荣。  相似文献   

18.
朱谦之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20世纪30年代,他担任中山大学史学系主任,创办《现代史学》杂 志,开展现代史学运动,讲授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很有影响。其《现代史学概论》一书,集中反映了他关于史学理论 和史学史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历史学总论、史学史、史学在科学中的地位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历史学方法论等。  相似文献   

19.
《东岳论丛》2021,(1):65-74
后现代史学在国内的传播具有阶段性。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现代史学在国内水土不服。1999年“怀柔远人”论争标志后现代史学正式进入国内史学界。21世纪以来,国内学界对后现代史学进行深刻的学理探讨。受后现代史学影响,国内学者提倡多线叙事、回到历史现场和研究对象多元化,促进了思想史和妇女史等领域的发展。语言学转向带来的文本化历史,促使国内学者开展史料批判和拓宽史料范围,促进了阅读史、历史记忆和概念史等领域的研究。应当理性认识后现代史学对历史学的冲击,推动历史学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经岁月沧桑的磨砺,天津史学界学人却对史学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令人称羡的贡献,史学新人层出不穷。天津历史学的研究和发展在我国史学领域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也进一步说明史学在现代化建设中是不可缺少的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