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罗门之歌》通过被压迫的奴隶飞回非洲这一民间传说,试图探寻非洲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叫奶人的黑人青年,他疏离家庭、疏离社团、疏离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作者托妮·莫里森以细致的意象、直观的语言、恰当的史料引导主人公踏上漫漫的人生旅途。这人生旅途让他与黑人的民族历史联结在一起,从而也实现了他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莫里森的第七部小说《宠儿》讲述了南方重建时期,已成为自由人的黑奴重建自我身份的故事。黑人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和重要文化密码——“召唤应答”,作为小说的主要叙事策略,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文化内涵。小说中的人物通过"召唤应答",踏上了一条回归自我,捍卫黑人主体性和尊严的道路;而小说作者则借助于同样的文化密码,开始了她回归非洲传统文化的征程。无论是在语言运用上还是在叙事技巧上,我们都可以从《宠儿》中看到莫里森与黑人本土文化的契合点,而本民族的文化意识更是植入了她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3.
伊萨克·迪内森的《走出非洲》是一部充满异域色彩的自传体小说,以非洲和非洲人民为主要描写对象。作者自身具有三种不同的文化身份,欧洲贵族、白人女性和殖民商人。在各种不同身份的关照下,迪内森笔下的非洲和非洲人民呈现出不同的形象。另一方面,异国形象的各种呈现都是迪内森多重身份的一种隐喻再现,以帮助作者全面了解自我,完成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瓦解》这部小说,在现代小说叙事中融入了大量伊博族传统叙事艺术,传统叙事在小说中经历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由盛转衰的变化,这种变化指向小说的主题,即从传统到现代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悲壮性历史进程,表达了作者对非洲传统社会扣现代文化的复杂态度。  相似文献   

5.
恩古吉一直是有关非洲身份、文化在政治中的作用、后殖民社会的危机、语言及历史记忆的性质和意义等问题的重要论者。20世纪80年代,他回望新独立后的肯尼亚社会,创作了第二部吉库尤语小说《马蒂加里》。小说通过三组悖论反讽性地刻画了新殖民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如何通过萨义德所谓的“虚构传统”混淆民众有关社会真实历史的记忆。小说描绘了新殖民政府如何抹黑独立战争,虚构非洲人拥有土地及“茅茅”战士的历史,旨在探索统治当局“虚构历史”背后的真相,解构西方的话语权威,继而为非洲的历史发声。  相似文献   

6.
《白鹿原》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历史小说巨著,小说以关中地区白鹿原为背景,真实地展示了从清末民初到20世纪40年代末近50年间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剧烈冲突。小说中塑造了田小娥、兆鹏女人、白灵等悲剧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传统文化冷漠残酷、灭绝人性的一面。作者以他对旧时代女性生存状态和悲剧命运的深刻把握,在对封建传统文化弊害的深切反思中,呼唤现代文明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作者在深入研读《西游记》文本及《性命圭旨》一书的基础上,发现二者的主题和结构竟然完全吻合,后者是前者的文化原型,前者是后者的艺术体现。《西游记》的作者所要表现的是阴阳五行、金丹大道、三教合一、实现人生等中国传统文化。因此,《西游记》不是一部神魔小说,而是一部空前绝后的文化小说。《性命圭旨》与《西游记》如出一辙,可以推断这两部书的作者很可能同出于安徽歙县唐太史之手,而不是吴承恩所著。  相似文献   

8.
<白鹿原>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历史小说巨著,小说以关中地区白鹿原为背景,真实地展示了从清末民初到20世纪40年代末近50年间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剧烈冲突.小说中塑造了田小娥、兆鹏女人、白灵等悲剧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传统文化冷漠残酷、灭绝人性的一面.作者以他对旧时代女性生存状态和悲剧命运的深刻把握,在对封建传统文化弊害的深切反思中,呼唤现代文明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一阿米纳塔·索·法尔教授是塞内加尔当代著名女作家,被人们誉为塞内加尔和非洲文坛上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新星。她于七十年代初在塞内加尔文学界崭露头角。一九七六年她发表成名作《幽灵》之后,一九七九年她又发表了中篇小说《乞丐罢乞》。这部小说一出现,就引起了国际文坛的高度重视,被光荣地遴选为一九八○年法国最高文学奖金“贡古尔文学奖金”的获奖作品,使她一跃而成为非  相似文献   

10.
托妮·莫里森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获此荣誉的第一位非洲裔美国作家。其小说《宠儿》一经出版即吸引了公众视线。小说创作中,莫里森从非洲裔美国女性角度出发,描写她们所遭受的性别和种族压迫,展现了被殖民制度压迫的非洲裔美国人生活,表达她们对未来生活的追求。从《宠儿》这部作品出发,研究托妮·莫里森对非洲裔美国人文化身份重建的探索,从文化根源进行反思,深入剖析非洲裔美国人文化身份重建的必要性,认为广大非洲裔美国人只有正视本族文化,才能真正摆脱种族歧视、压迫与思想上的侵蚀,获得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真正实现非洲裔美国人独立。  相似文献   

11.
颠覆传统——《儒林外史》的解构主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林外史》是一部具有解构主义特征的小说,颠覆传统是吴敬梓的创作宗旨之一。他经由对丁言志、聘娘等形象的塑造,颠覆了才子佳人小说的传统;经由对张铁臂、沈琼枝等形象的塑造,颠覆了豪侠小说的传统。对传统情节模式的解构,赋予小说鲜明的写实品格,表现了作者直面人生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2.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二卷出版的时候,我们访问了作者姚雪垠同志。姚雪垠同志是一位六十七的老作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在封建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中泡了半辈子,所走的道路是资产阶级的文艺道路。”他强调说:“没有共产党和毛主席,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李自成》,是党和毛主席给了我这个旧社会来的小说作家以新的艺术生命。”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作者就有写《李自成》这部小说的念头,然而“空有兴趣而不能认真着手准备工作,不仅没有生活保证,而且首要原因是没有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武器去征服这一重大的历史题材,不明白应该写什么和怎样写。”因此,他深有感慨地说:“倘若我用原来的思想感情和遵循原来的创作道路去写农民革命战争小说,必然是南辕北辙”,“纵然勉强能够写出一部历史  相似文献   

13.
颠覆传统——《儒林外史》的解构主义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林外史》是一部具有解构主义特征的小说,颠覆传统是吴敬梓的创作宗旨之一。他经由对丁言志、聘娘等形象的塑造,颠覆了才子佳人小说的传统;经由对张铁臂、沈琼枝等形象的塑造,颠覆了豪侠小说的传统。对传统情节模式的解构,赋予小说鲜明的写实品格,表现了作者直面人生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4.
迟子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位女性作家。《额尔古纳河右岸》作为迟子建的代表作品之一,讲述的是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的百年沧桑。小说充满浓郁的地域文化以及鄂温克族的特有神秘文化。对于小说中的传统文化意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鄂温克族带有神秘色彩的民俗文化;二是小说所表达出的仁爱的儒家思想;三是作者对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下消逝的痛惜。  相似文献   

15.
晚唐作家裴鉶的文言小说集《传奇》是一部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著作,长期以来一直被治小说史者所重视,因为它成了唐代小说的文体共名。其实,这部小说的作者裴鉶是一个具有道教情怀的文人,而他所创作的小说集《传奇》,是一部顺应崇道潮流、宣传道教文化、神仙思想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小说《游园惊梦》是白先勇将昆曲与文学高度融合的一部作品,对昆曲这一舞台艺术兼文学经典的巧妙运用,使小说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而且使其表现出更深刻的主题内蕴。昆曲对《游园惊梦》的创作渗透主要表现在:一是昆曲对小说创作技法方面的渗透;二是昆曲作为小说潜在的叙述话语对小说主题的深化;三是作家通过昆曲与小说创作的结合传达出的对传统文化的追寻和昆曲式微的失落。白先勇是将传统文化与文学融合的典型,研究昆曲对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影响,有利于深入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并由此看到传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引起人们对日渐式微的昆曲艺术的关注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审视。  相似文献   

17.
《玉官》是许地山后期创作的重要小说,在这部作品中许地山表达了他对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独特思考,主张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他看来,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要废掉中国传统文化,乃是要成全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的美好之处惠泽普众。  相似文献   

18.
《走出非洲》是丹麦著名女作家伊萨克·迪内森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被认为是西方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在小说中,作者以饱含情感的笔墨书写了自己在非洲17年的真实生活经历,抒写了一个处于特殊地位的女性确立主体意识的心路历程,集中体现了这位女性作家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怀,显示了其富有远见的女性主义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沙丘花园》中,西尔科对土著文化身份的诉求建构在传统文化之上。在后殖民语境下,土著传统文化则是作者进行文化抵抗的有效策略。作者将土著文化表征之一的鬼舞,刻画成书写身份话语的精神之源,在与主流文化的较衡中,彰显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另外,小说中虚实结合的历史叙述方式,又直接切中美国历史书写的问题所在,表明作者意在探寻重建文化历史身份的可行性。与此同时,作者还将鬼舞转化为文化大同的符码,以体现其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20.
亚历克斯·哈里的《根》与托尼·莫里森的《宠儿》在探索黑人历史,寻找黑人文化之根与自我,控诉白人对于黑人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对两部小说的分析,显示出美国黑人只有不忘记自己的非洲之根,不忘记黑奴制度下曾经遭受过的苦难,不忘记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才能实现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