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96年5月4日至11日,美国《新闻周刊》杂志出资,普林斯顿调查研究机构主办了一项有关今日美国父母情况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今天的许多美国父亲,认为他们最具父亲本色,在许多方面表现得比上一代更为出色,许多被访者认为他们比上一代更关心自己的家庭,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于家庭生活。这项调查的样本总体为803人,调查对象是拥有17岁以下子女的父母,调查的误差范围为4%。调查结果给我们展示了今日美国父亲对待父亲角色的基本情况:61%的被记者认为他们比自己上一辈更重视父亲的责任。49%的被访者认为自己比上一代更胜任父亲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14~19岁是决定残疾人未来生活机会的关键时期,对于今后他们克服成为平等公民的障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过,许多指标表明,英国残疾青少年目前的境遇不佳。与健全人相比,在16岁的少年中,未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培训和未就业者在残疾人中的比例两倍于其在健全人中的比例(15%对7%):这一差距在16~19岁年龄组中则扩大到27%对9%。无学历者在16~24岁的残疾人中占21%,在同龄健全人中占9%。尽管18岁的残疾人中上大学的人数逐年增加,但他们在残疾人中所占的比例大大低于健全人中上大学人数的比例,而且这一差距在以更快的速度增加。本文从“生活机会”…  相似文献   

3.
现在30岁以下的日本青年,出生后就受惠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他们享受现代化的高消费生活,受到了有史以来最好的科学文化教育。这一年龄组的青年约占日本总人口的15%。他们自诩是“竞争的一代”,从小起就受到“上名牌学校,找理想工作,过舒适生活,千方百计在竞争中战胜对手”的思想熏陶。在校时为得高分数而昼夜攻读,进入企业后为博得上司的赏识和早日获得提升而起早贪黑。据对一家大企业500个青年职员的调查,早晚上下班途中看书看报学外语的人约占61%。  相似文献   

4.
案例背景案主18岁,女,某重点中学高三年级,理科学生。2008年4月初在其奶奶陪同下,前往社区青少年工作中心求助。父母在案主11岁时离异后,母亲离开去外地工作,案主与爷爷、奶奶和父亲生活。父亲于案主15岁  相似文献   

5.
石丹理  韩晓燕  李美羚 《社会》2006,26(3):137-157
本研究最基本的问题是:香港和上海的青少年在父母控制,亲子关系质量,以及心理健康方面是否存在着差异。香港(3,017名)和上海(3,022名)的中学生对以下几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父母行为控制、父母心理控制、透过中国文化本土观念评估的父母管教、父母对传统中国文化亲职信念的认同、亲子关系质量,以及心理健康。从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相对于上海的父母,香港父母的行为控制较弱,就传统中国文化管教观念而言的管教较弱,对传统中国文化管教子女信念的认同较弱,但他们的心理控制较强;2)相对于上海的青少年,香港的青少年认为亲子关系质量较差,他们的心理健康较差,并不太愿意在放学后回家,与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东西南北》2011,(2):35-35
年轻有为的一代海外华裔正纷纷踏上回国路,他们在西方成长之后,返回父母离开的祖国,追求他们的财富与梦想。  相似文献   

7.
一、家庭因素是青少年犯罪的外因之一家庭,作为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作为青少年的第一任教师,对他们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但事实上,许多父母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尽到教育子女的义务。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内在素质和形体发育成长的时期,这个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纷繁的社会环境中,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是家庭环境。如果青少年在家庭得不到  相似文献   

8.
黄梅 《社会工作》2010,(3):41-45
案例背景 案主18岁,女,某重点中学高三年级,理科学生。2008年4月初在其奶奶陪同下,前往社区青少年工作中心求助。父母在案主11岁时离异后,母亲离开去外地工作,案主与爷爷、奶奶和父亲生活。父亲于案主15岁时再婚,搬离爷爷奶奶家,案主继续和爷爷奶奶生活。  相似文献   

9.
困惑的一代     
他们出生于H.马尔库塞发表《乌托邦的终结》一书的那个时代。他们是由在1968年5月愉快地推翻一切模式的父辈培养起来的一代。现在,他们迈进了失业社会,指责其父母只给他们留下了一种装璜门面的遗产。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广告员都在观察他们。他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做什么?他们对未来的法国有何影响?在美国,这个年龄段的人被称为“X的一代力,即未知的一代。这一代人有一种时尚,即“grunge”,这种时尚已跨越大西洋。  相似文献   

10.
在人的成长环境中,家庭对于社区青少年影响最大。社区青少年的问题往往和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在平时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网络成瘾、行为偏差、心理困扰等等问题的社区青少年,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家庭关系有关。通过我们的观察发现,家庭问题大致有以下三种:边界不清,父母过度保护;关系疏离,父母不闻不问;家庭结构不完整。日常生活中,学习或者上网成了青少年大部分甚至全部时间,久而久之,家长与青少年之间自然形成了无形的沟壑。彼此交流的时间少了,见了面也只是家长单方面的唠叨。因此,我们会采用各种方法试图增强家长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能力,最终改善他们的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11.
谭绍珍 《社会福利》2014,(11):30-31
正根据美国Child Trends一项大型研究显示,成年人的关心及支持对青少年成长过程担当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在国外和香港等地,对于缺乏父母适时引导的青少年,政府和学校从小区邀请一些成熟、有责任感及对生活有正面价值观的成年人,举办不同类型的少年导师计划,作为青少年学习模仿的对象,为成长中的青少年作生活及情绪上的指引,对于提升青少年的情绪社交发展和改善他们的认知有很大帮助。生活在福利院的孤残儿童,虽然有大量的社会热心人士前来献爱心,但是志愿者人员众多,更替频繁,走马灯似的志愿服务,致使孤  相似文献   

12.
曾几何时,父母担心青少年流连街头、集群结党、误入歧途.近年,更令我们担忧的情况是有些青少年不再外出活动了,他们呆在家中,带着空洞的眼神、重复的动作、双手日夜游走于鼠标键盘  相似文献   

13.
今日做父母     
对于中国人来说,为父母者总要为儿女辛劳一 世的,而与老一辈相比,如今做父母似乎要更辛苦、更劳累一些,包括费力也包括劳神。独生子女是一代独特的孩子,而独生子女的家长则是独特的一代父母。 从时间上看,我们这一代父母花费在孩子身上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当年我们的父母。他们把孩子交给了老人和全托幼儿园,孩子上学后又交给了学校。另外,由于家中的孩子较多,孩子们可以不需大人自己玩,小孩子则由大孩子带着。现在的孩子每家只有一个,由于社会治安不好,谁也不敢让小孩独自在外面玩,于是充当孩子的玩伴是当今父母的一大重任。这不…  相似文献   

14.
王莉 《社会福利》2014,(11):33-33
正青海省西宁市儿童福利院14岁-18岁的儿童占全院22%,其中残障青少年为96%,年满18周岁不能独立生活的残障青少年都将转入社会福利院进行长期供养。在工作实践中发现,转入社会福利院生活的青少年在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中出现了各种困难和问题。为改善这一状况,近年来,西宁市儿童福利院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残障青少年成人化生活、心理和自理能力训练,并积极与社会福利院开展互动、对接,形成了儿童福利院与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对代际关系的影响--从老年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勤  吕繁  伍小兰 《浙江学刊》2006,(2):202-208
在艾滋病对家庭影响的研究中,老年人很少受到关注.事实上,成年子女一旦感染了艾滋病,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如经济贫困、健康损害、精神压力、失去晚年保障等.艾滋病使家庭代际支持链断裂,代际支持方向逆转,隔代关系重构.另一方面,老年父母在艾滋病子女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不仅向艾滋病子女提供照料,而且给予精神慰藉,还担负起抚养艾滋病孤儿的责任.然而他们在抗击艾滋病的战役中潜在的作用和贡献尚未得到社会的了解、重视和支持.家庭对人们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机遇具有决定性意义,加大对老年人家庭的投入,不仅将有利于老年一代,而且也将有利于他们所照料的一代.  相似文献   

16.
失依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失去生身父母和其他具有亲情关系的成年人正式照顾的16岁以下儿童,他们或是由于父母亡故,或是由于法律原因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共同生活,抑或是其他各种无法得到成年人的正式照顾,只能由社会中的他人或是机构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家庭寄养是一种通过社会儿童福利机构,通过一定的手续使失依儿童进入那些愿意对他们承担家庭责任的家庭实施养育的方式。在家庭寄养中,失依儿童可得到寄养父母的关爱,以及多位家人的照看,从而享受到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家庭生活氛围。因而家庭寄养是我国儿童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的方向。家庭寄养这一新的养育孤儿方式,需要专门机构和新制度。昆明市儿童福利院积极探索了家庭寄养这种养育失依儿童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2009,(13):14-16
一、项目背景 在上海市长宁区社工接手的个案中,30%的个案源于家庭问题。社工发现社区青少年家庭中普遍存在着三大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社区青少年家庭结构中,核心家庭与离异单亲家庭占较大比例。不少问题青少年出自单亲家庭,父亲或母亲在生活中需同时扮演父母双重角色,由于他们缺少相应技巧,对问题青少年无从下手。第二,社区青少年家长普遍处于社会较低阶层。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群孩子,本该在父母身边撒欢、在学校学习,年幼的他们却在街头流浪。被操纵乞讨儿童、被父母遗弃儿童、服刑人员子女、打拐被解救儿童、离家出走青少年……一个个沉重的代码烙在他们成长的轨迹上。他们被送到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这里成了临时的家。一次次看着他们的眼神,或天真或冷漠,或无助或不羁,都禁不住心酸,他们的家在哪里,如何让他们回家?  相似文献   

19.
汪文羽 《社会工作》2010,(21):19-21
一 青少年的早期生活经验,将深刻地影响其一生。在家庭诸要素中,如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父母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家庭环境等都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在这些家庭要素中出现问题,无疑将对青少年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曾几何时,父母担心青少年流连街头、集群结党、误入歧途。近年,更令我们担忧的情况是有些青少年不再外出活动了,他们呆在家中,带着空洞的眼神、重复的动作、双手日夜游走于鼠标键盘上。旁人越来越少听到他们的声音,越来越难明了他们的所思所想,看着他们逐渐连学校也不愿回,社交也断绝了……我们无奈地问道,为何单单一部电脑,就足以完全俘虏我们的花样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