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庵梦忆》(下称《梦忆》)是明末散文家张岱明亡后追忆昔日繁华之作,它多侧面反映了晚明社会生活,艺术上融公安、竟陵之长,代表小品的极高境界。研究它,对认识晚明社会、晚明文风及中国散文发展有重要意义。对《梦忆》主旨,历来学者重视其寄托故国之思的倾向,三...  相似文献   

2.
《西湖七月半》作者张垡(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县(今绍兴市)人。明末小品文的代表作家。出身于官僚家庭,为人傲岸,不同于流俗。明亡后,“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隐居剡溪附近的小村里,过着游山玩水、读书品艺一类的生活。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环文集》、《石匮书》等。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生动地记叙了杭州人于中元节(七月半)游逛西湖的情景。寥寥几笔,将达官贵人、豪富无赖和追求风雅的人的情态,描摹尽致。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赞赏的风雅,也不过是当时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罢了。  相似文献   

3.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经历了南宋复亡的那一段极为惨痛的历史。他的可歌可泣、顽强不屈的斗争事迹,为宋末人民抗元历史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他的诗歌(主要是德祐二年以后收入《指南录》、《指南后录》和《吟啸集》中的动人作品)是他战斗生活的记录,展示了他崇高的爱国精神和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在他的杰作《正气歌》里表现得尤为集中、鲜明、强  相似文献   

4.
孔见 《中华魂》2017,(12):67-67
在中国古代,善于“学以致用”的学者群体中,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无疑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顾炎武,原名绛,明亡以后,改名炎武。他在明朝末年,曾参加过反对宦官权贵斗争的复社组织。清兵入关后,又先后参加过南明的反清斗争和家乡昆山人民自发的武装自卫斗争。失败以后,以诗歌揭露清王朝的血腥屠杀人民的罪行,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的隐性是一种美,是艺术性的体现。曹雪芹使用种种隐性手法主要不是为了避免文字狱的迫害,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消极办法;而是为了审美和艺术需要的一种积极的艺术观照和处理。本文作者重点地从合蓄美、曲笔美、谜性美三个方面描述了《红楼梦》隐性美的表现,较详细地分析了《红楼梦》藏首露见、注此言彼、语尽意不尽、曲笔以及比兴、双关、象征、拆字、预示等隐性手法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顾炎武与复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顾炎武(1613—1682)是明清之际著名的爱国学者,他早年曾参加过复社。历史上有关记录复社姓氏的书,都著录了他的名字;有关于他的年谱、诗谱、传记等,也大多提到了这件事。但这里并非没有问题存在。照传统说法,顾炎武是十四岁入复社的。其说自清人王峻撰《顾亭林先生传》(无传本)首次提出,并继而为张穆《顾亭林先生年谱》所采纳,一直流播至今。近年来,虽有个别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如赵俪生先生新著《顾亭林与王山史)(齐鲁书社1986年版)一书,即称亭林于十七岁参加复社;后来,赵先生又在《顾炎武——经世济用的史学理论和社会实  相似文献   

7.
由我院哲学系1999届毕业博士生、苏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周可真先生撰写的《顾炎武哲学思想研究》一书,已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分导论、德性篇、问学篇、修治篇和余论五部分,近20万字。作者对明清之际伟大的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哲学个性特点及其思想(包括天人观、致知观、人生观、政治和伦理思想等),作了初步探讨。该书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略作修改和增补而成。其博士论文获得答辩委员们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一篇“填补了顾炎武研究空白”、“颇多创见的优秀博士论文”。《顾炎武哲学思想研究》出版  相似文献   

8.
变形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塑造形象的常用手法。通过对原始形象的改变,达到掩盖真相、迷惑异性等目的,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搜神记》,变形手法的选用自然更是首当其冲。但是,《搜神记》中有一类女性形象颇不符合这一传统,她们是由人到异类的变换,...  相似文献   

9.
唐僖宗时人孙棨,著有笔记《北里志》一卷。记当时长安城平康坊的歌妓生活。书中提到京城坊曲,特别对歌妓聚居的平康坊的“东回三曲”描述颇多。此书历来已引起人们的注意。我在这里把《北里志》各篇中有关“坊曲”的文字摘出,并做一些说明,主要想把“三  相似文献   

10.
清代姚远翿所编《华岳志》是以陕西华山为中心的山志,其中著录了历朝历代与华山相关的诗歌。这些诗歌对于完善断代文学总集的编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该书著录诗歌也存在不少错误,尤其在误标作品题目、误标作者姓名和误标作者朝代三个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上述情况便是《华岳志》著录诗歌的得失。  相似文献   

11.
顾炎武《金石文字记》一书作为清代金石学之滥觞,奠定了其在清代金石学研究中的开山地位。以《金石文字记》著录碑刻为研究对象,将顾炎武行迹与该书所记碑刻所在地相互参考,辅之以诗史互证的方法,可初步考索出顾炎武自顺治十三年(1656)至康熙十八年(1679)这二十三年间在山东、直隶、山西、陕西、河南、江苏、浙江访碑情况。囿于材料,顾炎武顺治十三年之前是否进行过专门访碑尚待考证,但康熙十八年登嵩山确为其访碑之终。顾炎武正是通过实地考察、旁搜博采才占有了第一手资料,为其金石学研究和《金石文字记》成书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陈澧《东塾读书记》为近代经学名著,所记皆经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其书提出“《孝经》为道之根源,六艺之总会”,主张经书排序以《孝经》为先。强调学习《周易》“不必驰心于虚眇”,认为“卦气”“纳甲”“爻辰”“先天”等象数易学皆不可信,学《易》当以义理为正宗,对于惠栋恢复汉代象数易学不以为然。在尚书学上,支持赵翼的主张,质疑郑玄“别有《舜典》已亡”之说。在诗经学上,对于《诗经·小序》原序、续序作者的认定,远较前人精细。在春秋学上,主张以《左传》为主,以实证推翻“《左氏》不传《春秋》”之说。陈澧《东塾读书记》所论皆公允平实,言而有据。这是一部可以比肩顾炎武《日知录》的著作。  相似文献   

13.
“双飞翼,悔煞到瀛洲。词是易安人道韫,那堪伤逝又工愁。肠断塞垣秋。”(《忆江南(徐灿)》) 我们读了朱孝臧这首“论徐灿”词,也就略知清初苏州女词家徐灿之生平了。徐灿字湘苹,其词集名《拙政园诗余》。她是明末清初苏州名门闺秀,由于家学渊源,天资聪慧,诗、文、书画,兼擅并美,尤精于倚声填词。她喜爱古人之作:“南唐则后主,宋则永叔、子瞻、少游、易安……若大晟乐正辈以为靡靡无足取……”①大词家陈维崧对于她的词极为称赞,说她“才锋遒丽、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已!”②徐灿词所以卓绝一代,除了师承之外,更重要的是生逢季世,其志高尚。明亡后,她拟与夫避世闺隐,无奈所适非偶,事与愿违。自从其夫降清后,她的内心日益抑郁苦痛,家国之恨,难言之隐,皆寄托于倚声填词。徐灿之夫陈之遴别号素庵,浙江海宁人,明崇祯十年进士,授编修。明亡,曾  相似文献   

14.
《陶庵梦忆》是明代绍兴散文家张岱的代表作,是他在明亡之后作的旧日生活的一些片断、琐事的记录。张岱曾说这是对旧日繁华绮靡生活的忏悔。这部实录性的小品集,亭台池阁,书斋山房,古物玩好,花鸟  相似文献   

15.
晚明剧作家孟称舜的戏曲《娇红记》全名《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是据元代同名小说《娇红记》改编而来的,通过比较戏曲和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异同,可知戏曲在借鉴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特点的基础上,对"情"作了更为深入的阐释和丰富的表现,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进一步突出了人物个性意识的觉醒,体现了鲜明的晚明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余三十岁,始得读徐松《西域水道记》。越二年,因教学抵成都,于西玉龙及玉带桥旧书肆中复购得徐氏其它著作,如:《汉书西域传补注》、《唐两京城坊考》及《新校注地理志集释》等,欢喜若狂,珍如拱璧。又复读《西域水道记》益觉亲切。解放后,因事过扬  相似文献   

17.
论诗文者每好以“曲”为贵,以“直”为劣。“文似看山不喜平”,似乎不曲则必不含蓄,必无韵味与情致。然而,西楚霸王的《垓下》之歌,只是胸臆直抒,“却万石跌宕,千秋悲凉”(明·屠隆《范太仆集序》)。瞧不起儒生的刘邦也留有三句《大风》,就顾具帝王之概,雄豪之气,又何尝有一点曲处?杜甫是讲究“曲”的,但其名篇之一《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通篇一气奔驰,如洪泉下注”(《唐诗注读本》评语),而其闻捷惊喜若狂之情态跃然纸上,明快之极,丝毫不曲。鲁迅是惯使曲笔的,但他的《南  相似文献   

18.
张岱原是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的纨绔子弟,明亡后在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致力于明史的纂修。他对《明实录》屡遭篡改及各种当代史在编纂过程中的任情褒贬、曲笔讳饰等种种弊端深恶痛绝,决心对明代历史进行全面的整理,订正其中的“诬妄”。其史学代表作《石匮书》、《石匮书后集》具有“事必求真,语必务确”的特点。在体例上仿效《史记》,但有所创新。其中序论集中反映了张岱的历史观及其对人物、事件评价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明清以来关于《水浒》作者施耐庵的说法有十余种:(一)施为元末明初钱塘人(高儒、郎瑛、马成生等);(二)施为《幽闺记》作者施惠字君美(吴梅、王利器等);(三)施为“乌有先生”,“亡是公”(胡适);(四)怀疑施为演为繁本者之托名(鲁迅);(五)施为元末明初钱塘人,但身世无考(刘世德);(六)怀疑施为郭勋(戴不凡);(七)施为郭勋门客的托名(张国光);(八)施为宋末元初钱塘人,是《靖康稗史》编者耐庵(黄霖);(九)施即罗  相似文献   

20.
梦是《红楼梦》的核心意蕴,是小说的重要特色。书中共描写了33个不同类型的梦幻,虽长短不一、详略见异,但它是作者以曲笔的形式将自己的感叹寄托其中。不同章法的梦幻描写表现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梦中情节真假相对,虚实相映,现实与荒诞的相互融合,是作品的重要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