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对国际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活习俗具有深刻影响.其中对亚洲特别是东亚、南亚、东南亚影响最大的宗教,当属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创建了佛教.由中亚传入中国,在中国得到了兴盛发展,又向周边国家渗透.钦明天皇13年,百济的圣明王送去释迦牟尼铜像和佛学经典.这被日本史学家认为是佛教由朝鲜半岛首次正式传入日本.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对国际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活习俗具有深刻影响。其中对亚洲特别是东亚、南亚、东南亚影响最大的宗教,当属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创建了佛教。由中亚传入中国,在中国得到了兴盛发展,又向周边国家渗透。钦明天皇13年,百济的圣明王送去释迦牟尼铜像和佛学经典。这被日本史学家认为是佛教由朝鲜半岛首次正式传入日本。自此,作为日本民族精神文化重要根基的佛教扎根于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信教人数的日益增多,如何使"宗教和睦,社会和谐"充分引导和发挥信教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并将其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框架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以基督教为个案,着重就如何引导和管理基督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西方的崛起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西方在加强对殖民地政治、经济控制的同时,基督教也慢慢地改变了殖民地人民的意识形态。然而,基督教并未完全取代其他信仰。随着罪恶的黑奴贸易来到加勒比海国家,伏都教逐渐发展成为这一地区尤其是海地的流行宗教。本文针对伏都教打破基督教在海地一统天下这一事实,以时间为线索,结合海地的历史对伏都教进行研究,旨在对各个历史时期海地伏都教的变化、教义的发展以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从60年儿开始实行全面开放,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新兴工业国。然而这个高度现代化的国度,却很难看到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中思想、道德消极、腐朽的病态现象,表现出的是良好的道德风貌和井然的社会秩序,这是新加坡政府重视国民思想道德建设的结果。一、明确的价值导向新加坡正确价值导向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最初,政府的做法是通过学校的道德课灌输儒家思想,但效果不好,后来把道德课改成了宗教课,开设了基督教、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课程,可又产生了宗教团体企图用宗教课改变人们信仰的事端,引起了国民思…  相似文献   

6.
宗教与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在客观上产生道德教化的功能。西方社会自古以来就有信奉宗教的传统,可以说西方社会的发展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宗教道德教育在西方的公民道德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宗教性的道德教育方法是富有成效的,因此,在当前我国道德教育成效不尽人意的情况下,对西方的宗教道德教育方法做一个梳理是具有当代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张坤 《经营管理者》2013,(18):179-179
<正>一、面子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人类都具有维护自身形象的本能,由此产生的面子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有所反映,然而这种文化在中国发展的尤为繁盛,学者经过大量研究,指出在我国主要受到以下几种社会文化的影响。1.耻感文化的影响。和西方基于基督教文化产生的罪恶感文化不同,西方罪恶感文化主要通过宗教作用在每个人内心植入一套稳定的  相似文献   

8.
话剧《雷雨》讲述的是一场发生于两代人、两个家庭间的爱恨情仇的故事。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似乎都被蒙上了浓郁的宗教思想色彩。表面上,作品的悲剧创作体现了因果报应的规律;人物间血缘和性爱的错乱暗示了对基督教文化精神的信仰;而个体命运的发展都不可避免的趋向悲剧结局,这更切合常规的宗教业报思想。但是,在这些表面现象的关照下却蕴涵着另一层内在实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的逐步加深,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全球化影响,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促使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趋明显,每一个开放的国度都必然面临相对于本土文明而言大量涌入的异种意识形态。近年来,大学生信仰宗教人数有所增加,特别是大学生基督教徒的比例有所上升,基督教在高校内的传播形势正在发生改变,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现象,剖析大学生信教的诱因,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藏传佛教世俗化倾向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传佛教的世俗化倾向已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瞩目,应如何看待这一倾向呢?不管一些自私的西方人如何希望西藏停滞在原始状态,如何将西藏和藏传佛教视作他们心中地球上的最后一方“净土”,西藏和藏传佛教都是要进行、实现、完成其现代转化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藏传佛教的世俗化与全球宗教的世俗化趋势是相适应的。人类社会现代化和世俗化的步伐在20世纪也是大大加快了。一部西方近代文化史,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世俗化的过程,宗教也不例外。德国哲学家尼采第一个明确指出了基督教信仰解体之后欧洲出现价值真空这个事实,并且把基督教批判…  相似文献   

11.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宗教和文化艺术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点、交叉点,主要体现在情感性、形象性和幻象中的满足等方面。研究宗教对我国文化艺术影响的原因,有利于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外刊外报     
《领导决策信息》2012,(1):10-10
中共高官批评党员参与宗教活动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12月24日 在中国,党员干部日益增长的宗教热引发警告。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朱维群在《求是》杂志上发文,“在当前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在一些民族地区从事分裂主义活动的情况下,允许党员信教将极大削弱党的组织在反分裂斗争中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3.
明年是2000年,按照流行的说法,就是进入新世纪,人人都把此作为具有重要意义的纪年来对待。从原初意义上来说,这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基督教的纪年,公元元年为耶稣基督诞生之年.2000年耶稣诞生2000周年纪念,作为基督徒,他们更喜欢用千禧年这个词使2000年更有宗教意  相似文献   

14.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产生有着复杂的根源。正确认识宗教问题在当代中国的存在与发展,认识宗教的双重作用,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信仰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一方面,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传播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各种文化的交融、交锋、激荡,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态。网络意识形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宗教问题:怎么样怎么看怎么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宗教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宗教研究有很大的进展,我们的宗教理论和政策也有很大的调整,这30年变化很大。现在宗教问题、宗教工作已经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问题,不是一个局部问题、边缘问题,我们全体干部都要关心这个问题。正如2007年1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所说,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切实做好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17.
“实事求是”原出《汉书》,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之作了新的诠释,赋予了它深刻的哲学意义,并使之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恢复并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确立,表明他们在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时已经把注意力放到对“善”的追求上。 一、如何理解实事求是 1.“实事”。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看来,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曾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以后又融入了佛教文化。儒家文化比较注重实际,有浓厚的入世特征,佛家…  相似文献   

18.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以来,公众参与作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生长点,在立法等方面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亮点。本文结合《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完全发》)的制定及其实施来对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情况做一个全景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黄金法则 黄金法则出自基督教《圣经·新约》中的一段话:"你想人家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这是一条做人的法则,又称为"为人法则",几乎成了人类普遍遵循的生活原则.事实上,全世界许多大的宗教都有类似的为人法则.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随着信息产业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这一趋势在深刻地冲击和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必然对我们党的建设带来深刻的影响和严峻的挑战。我们党必须正视这种迅速变化的现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提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党在复杂的环境中始终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