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2年10月18日晚,在镇江市金山宾馆,专程从美国来华参加“纪念赛珍珠诞辰110周年”活动的赛珍珠儿子爱德加、长女珍妮丝,欣然接受了本刊专访。 爱德加先生,自小为回到美国的赛珍珠收养为子,现为赛珍珠家族组织主要领导成员。他这是首次来到母亲的“中国故乡”——镇江。 珍妮丝女士,为赛珍珠当年在中国时收养的第一个子女。她于1925~1934年间随母在南京度过了人生最初的9个岁月,后随母回到美国。现为“赛珍珠国际”董事会主席。这次是她事隔14年第二次返华参加纪念母亲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斯人已去,丹桂留香。10月18日的镇江显得格外热闹,纪念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70周年暨镇江市国际友好交流大会在镇江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的300多名嘉宾参加了此次盛会。期间,举行了纪念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70周年暨镇江市国际友好交流大会、2008中国镇江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文化名人故居纪念馆协作联谊会、2008中国镇江"赛珍珠大地之旅"开游仪式、赛珍珠纪念馆和博爱亭揭牌仪式等活动。  相似文献   

3.
<赛珍珠纪念文集>收录了2002年中国镇江赛珍珠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及文章,它的出版,标志着新世纪中国的赛珍珠研究正向纵深推进.该文集主要具有三方面的价值,即资料性、学术性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陵瞭望》2006,(1):24-24
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以8月15日、9月2日等重要纪念日以及美国飞虎队访宁等重要事件为契机,先后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群众演唱会、南京市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平集会、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铜像揭幕仪式、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人士凭吊抗日航空烈士仪式、  相似文献   

5.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我校举行今年8月15日,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式宣告无条件投降和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50周年纪念日。这大来自英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俄罗斯、美国和中国的70余名专家、学者在我校举行了“纪念抗日...  相似文献   

6.
陈亮 《北京纪事》2015,(9):33-36
2015年7月7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伟大胜利,历史贡献》。在展示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巩固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内容的展厅里,立有一位普通农妇的半身塑像,供人瞻仰纪念--饱经风霜的脸上面容慈祥,坚毅的目光望着远方,她就是把一切献给抗日,舍家纾难、无私奉献的“英雄母亲”邓玉芬。  相似文献   

7.
赛珍珠的中国妇女观--对《大地》三部曲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赛珍珠是鼓吹妇女解放的先驱者之一.<大地>三部曲描写了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妇女在解放道路上所取得的进步和她们自身思想的变化历程,反映了赛珍珠的中国妇女观.赛珍珠大体上把中国妇女分为传统妇女和现代妇女两类,并揭示了她们不同的主体性.她赞美传统妇女的传统美德,但更珍视现代妇女的现代美德.正是后者指引着中国妇女解放的方向,体现了赛珍珠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她,赛珍珠,“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尼克松“赛珍珠是著名小说家,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感情,在抗日战争方面她同情中国,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周恩来  相似文献   

9.
2012年6月8日,历史文化名城镇江隆重举行赛珍珠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暨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这位中国人民的朋友.在这次研讨会上,大量赛珍珠研究的新方法、新思路以及新生力量呈现出来,研究思路较以前有很大拓宽,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文学研究领域,研究重点从对赛珍珠作品的研究转向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赛珍珠是在中国成长起来的美国女作家,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反映中国劳动人民生活的。在她的作品里我们能看到为中国人所熟悉的旧中国的生活场景、劳动人民的艰辛、社会的不平等和妇女在当时所受到的迫害以及她们的隐忍。其作品《大地》塑造了典型的旧中国女性形象,渗透着女权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术界对赛珍珠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初始期、低落期和恢复发展期.在赛珍珠的研究中,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是赛珍珠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东西文化的交流、对赛珍珠作品所反映中国现状的评价、关于赛珍珠的文化取向、赛珍珠的文学创作思想等问题.近70年来,对赛珍珠的研究已超越了文学范畴,今后应进一步挖掘材料,更新观念,从史学角度作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赛珍珠在中国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是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70周年,但早在1930年,中国的赛珍珠介绍业已开始。在这近80年的时间里,中国赛珍珠接受走过了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褒贬不一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全盘否定再到新时期以来的逐渐走向公正客观评价的历程。特别是到了世纪之交,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提倡文化多元、推崇异质文化交流的赛珍珠及其跨文化创作越发引起世人的关注。政府部门、出版机构、大专院校和相关领域的学者全方位、立体化地合力研究赛珍珠及其作品,在翻译、研究、教学诸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不妨说,赛珍珠已回到她所称为的“父国”——中国。  相似文献   

13.
赛珍珠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性作家,她一直处在“争议”的边缘。其主要原因就是她异国的写作风格,而让她成名的主要原因也恰恰如此。如何看待中国式小说创作是评价其文学贡献的重要因素。文化相对主义理论无疑为赛珍珠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文化相对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赛珍珠进行其跨文化写作。对于赛珍珠文化相对主义思想及其影响下的跨文化写作的文学价值的肯定,为我们研究跨文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传记女作家希拉里.斯布尔林(Hilary Spurling)在其新作《埋骨:赛珍珠在中国》中,通过描述赛珍珠在中国的经历试图勾勒其整个人生的轨迹。斯布尔林女士和中国著名学者、赛珍珠研究专家郭英剑教授的文学对话讲述了斯布尔林为赛珍珠撰写传记的原因,并就传记题目《埋骨》的涵义、传记的主题与该版本传记的特点进行了探讨,更进一步讨论了赛珍珠及其作品的历史意义以及在当今阅读和研究赛珍珠作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13年9月10日,首届“赛珍珠研究论坛”在江苏大学举行.此次论坛是镇江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3中国镇江赛珍珠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上,希拉里·斯波林、斯蒂芬·拉赫曼和姚君伟三位专家分别就赛珍珠新传、赛珍珠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赛珍珠的对话意识与实践活动等主题作了演讲.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与赛珍珠同辈作家为背景,尝试考察赛珍珠在美国文学和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并认为这是必要的。赛珍珠获得诺贝尔奖,可能不了解德莱塞,西奥多德莱塞因此奖而逊于赛珍珠,她的同时代作家伊迪丝沃顿,圣文森特.米蕾和英国作家弗吉尼亚.沃顿却处于不同的位置,具有各自的作品和文学作品。但是,他们创作之途有交叉,值得研究。此点将丰富赛珍珠在文学历史上的多样性,更有利于重新看待研究赛珍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结合赛珍珠的作品来探讨她的宗教观。赛珍珠同时深受基督教和中国宗教价值观的影响,反对殖民主义和传教士的文化霸权,认同中国宗教,在作品中探讨东西方宗教的冲突和融合,主张建立一个各民族、各文化、各宗教彼此平等、尊重和沟通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赛珍珠对中国文化无限敬仰,其普天一家的文化观影响着求同存异的文学观和尊崇原语的翻译观的形成。在文学创作中,她具有宽广超前的视野,通过文学活动促进人类心灵的共识。在翻译中,她通过异化策略,保留汉语特点和汉语文化形象,促进东西文化的交流。在文化观、文学观和翻译观的合力作用下,赛珍珠的翻译呈现出通过模拟中国人的心理机制再现汉语表达方式、行文习惯,传达汉语文化习俗和意象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赛珍珠成立"欢迎之家"、"赛珍珠基金会"、延请晏阳初谈平民教育和英译《水浒传》为《四海之内皆兄弟》等是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之举。镇江市二中开办"赛珍珠国际班"是赛珍珠精神的延续,是成功体现教育公平正义的大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