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丽江一位东巴祭司被请到昆明一个民族传习馆,精神日渐消沉,最后执意要回村里。人们不理解,祭司说:“在昆明住,我的神请不来。”祭司的意思是,他的文化信仰决定了离开生养他的土地,他的“神”就没有了。专家认为,文化的传承养护,无法脱离滋养文化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石老师的研究很有价值。"——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武吉海"这才是苗族文化的研究专家!"——湘西画家黄永玉"救活苗族文化的功臣。"——《湖南日报》他,一名普通的苗族农民,却成为吉首大学客座教授,并多次接受国内外媒体记者及各级领导、各方专家的探访。他,近30年来,凝聚几代人努力,投入30多万元,收集、挖掘、译注、编撰反映苗族主流文化,字数达1400多万的巴代文化系列丛书,以及上千张(件)的文化影像、图片和其他文物资料,为苗族文化正本清源,传承、推广、展示苗族巴代文化的事迹令人震撼。他,对苗族巴代文化的独到见解和传承精神,使苗族文化走出了"重巫尚鬼"的误区,对传承苗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他就是被许多人称为"苗族文化牛人"的石寿贵。近日,笔者走访了这位年逾花甲的神奇老人。  相似文献   

3.
<正> 屈赋问世二千三百余载,对我国南北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狂放、奇艳的美学风格,影响了曹植、左思、鲍照、李白、李贺、辛弃疾等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和诗人。他的不朽诗章反映了他的不朽人格,在历史的熔炉内已升华为一种屈原精神。屈原精神蕴含的爱国主义和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忧国忧民之心,已成为支撑国人灵魂的脊梁。每年端阳人们要包粽子、划龙舟,纪念这位文化先驱。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一位诗人能够象屈原那样  相似文献   

4.
李尕 《中国民族》2014,(6):50-50
湖北省兴山县是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里。2000多年前,昭君出塞和亲促进了汉匈民族的团结融合,为中华民族大团结留下了历久弥新的千秋佳话,周恩来总理盛赞"王昭君是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有贡献的人物"。如今,"以和为贵"、"以亲为荣"的昭君文化,仍然彰显着超越时空的强大精神魅力和崇高爱国情怀。正是如此,2006年8月王昭君纪念馆被国家民委首批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07年"王昭君传说"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5.
赫哲族“伊玛堪”作为古老的说唱艺术,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用它生动的语言和演唱形式征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赫哲人,成为赫哲族人民最喜爱的文学样式之一;“伊玛堪”包容了赫哲族的历史、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所有的精神和物质文化,堪称赫哲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既是研究赫哲族历史、文化、经济、习俗的宝贵材料,又是该民族在记忆里牢固保留的尽可能多的思想文化记录.  相似文献   

6.
韦荣慧 《中国民族》2010,(12):18-21
极富民族特色和情感的中国各民族音乐背景、美丽精致的苗族银装、华丽高贵的蒙古族长袍、美若仙境的朝鲜族服饰、典雅端庄威武豪放的藏族服饰……这就是"多彩中华"!它演绎了中华各民族的服饰艺术,没有语言、没有讲解,只有音乐、只有色彩……2010年,"多彩中华"首次走近美国民众,被称为"真正的文化使者"。至此,"多彩中华"走过了11年。11年里,"多彩中华"成为一个用激情传播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品牌;11年里,"多彩中华"奉献出了一场场用爱心传递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彩演出;11年里,世界因此而了解中国少数民族;11年里,"多彩中华"也记录了一个个辉煌和难忘的时刻。  相似文献   

7.
游牧部落贝都因人在阿拉伯世界里被视为精神贵族,而在19世纪美国圣地游记里贝都因人却被描绘成恶魔的形象。这种刻板印象的形成除了其自身的民族传统和部落特性外,还有文化和经济的因素。在19世纪美国圣地游记文本和书写的空间里,他们成为被表征的对象,在附加了基督教文化观念、东方修辞和东方想象等一系列外在因素后,他们已不再是原来的贝都因人,而是被重新建构的贝都因人。沙漠之子、流浪的以实玛利在东方隐喻的世界里叠加成了贝都因人之沙漠中的撒旦意象。本文旨在阐释19世纪的美国人在盎格鲁-新教文化视角下对东方的误读与建构。  相似文献   

8.
吴雪丽 《民族学刊》2011,2(4):68-73,95
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寻根"中,少数民族的族群书写和身份认同曾经有效地参与了对文学史的建构,本文从民族书写对文学话语空间的拓展、少数民族作家的"自我表述"与被"他者"表述之间的悖论、作家自我身份认同与族群身份建构的困境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在这样的脉络上思考少数民族书写在"文化寻根"思潮中的独特价值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孟子》一书得以流传至今,离不开弟子和后人对其观点的认可,后人对师者“传道、受业、解惑”的定义也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师者躬身实践的结果。他的学识、智慧、德行教化了一代又一代人,为中国人的精神血脉注入了正义的能量和不屈的精神。孟子在世时虽未能实现做“王者师”的愿望,但他的很多思想主张却被后世执政者所采纳,惠及百姓。  相似文献   

10.
《草叶集》与《女神》两本诗集都为科学高唱赞歌,惠特曼身逢美国工业化的浪潮,他坦然地接受科技与工业浪潮地席卷,凭借不拘一格的大手笔,天才性地将科学发现融入诗中 郭沫若是弱国子民,尽管从文,却无法割舍"实业救国"和"科学救国"的情缘,又因为有着良好的科学修养,他的诗中也融合了较多的科学概念、科学精神和哲理思索。  相似文献   

11.
按照国际生态博物馆的概念,一切社区内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均应被看做是生态博物馆的一部分,任何实物都可能成为本社区人民过去历史的记录,保留他们的文化个性,并使之一代代延续下去,并为拥有自己的文化而感到自豪,这是生态博物馆建立的根本目的。一位国际生态博物馆学者说:  相似文献   

12.
初次来到新晃探寻夜郎古国的文化元素,查史料,访朋友,发现夜郎故地文化遗存极为丰富,林林总总一下子不知从何下手。最能体现古夜郎遗风的又是什么呢?时任县文化局长江月卫先生对我笑了笑说:那您就先到贡溪乡四路村的天井寨看看"咚咚推"吧。见我一脸困惑,他又正经解释说:"‘咚  相似文献   

13.
张家界市罗水乡近年来以其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受到了世人的关注,先后被省文化厅、省民委、省体委、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等授予"群众文化艺术之乡"、"民族体育先进集体"、"茅古斯文化村"等荣誉称号。为巩固和完善民俗文化基础,乡党委、政府提出了"罗水土家文化领跑湘西"的目标,并郑重承诺有信心、更有决心以茅古斯舞发祥地和傩文化传承地为基础,将罗水打造成为湘西土家文化第一乡。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石和根源,是宝贵的资源和资产。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5.
<正>在纪念钟敬文先生110周年诞辰之际,我的面前似乎又晃动着钟敬文先生那亲切、和蔼的面容。作为他的学生,我现在仍然能回忆起他给我们授课时那一句是一句的极其认真的样子。钟敬文先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人民文化,以自己一生的精力,深入研究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等多方面学问,竭尽全力教育、培养学生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发光发热。钟先生是我国高校文科发展史上的一位学术大师,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但他首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季羡林先生曾在纪念钟老百年的一篇文章中说:"中国知识分子,由几千年历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充斥以"怪异"、"草率"为美的书法界,湖南不少的地方却悄悄地流行一种"平正严谨"却又不失"险峻奇逸"的楷体,这种书体筋骨坚劲、秀美醇和,因其由当代湖南楷书大家邬惕予先生所创,被书坛誉为邬体。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邬体的第二代传人邬江弯先生,从他对家传邬体的孜孜追求中,深深地品味出他在多重文化语境下的默默坚守。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阐释"中华文化"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论证构建、弘扬现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关系.最后,重点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特征及建设途径作了探索.作者认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特征是它的民族性、多元一体性、包容性和创新性(时代性).其建设的具体途径是在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和坚持保护中华民族多元的各民族传统文化;在合理地、可持续地开发和利用各民族文化的同时,发掘利用各民族文化中内容健康、积淀着民族思想道德特质的精神因素,使之融入现代精神文明中,以提升各民族的精神境界;在现代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从内容和形式上不断积极创新等.  相似文献   

18.
<正> 民俗学的涵义关于民俗学的涵义,国内外学者说法不一。英国《牛津小百科个书》说:“民俗学是人类学的分支,主要研究地方风俗、神话和传说及传统习惯等等。。……即像其他学科的研究一样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这些。”美国《新时代百科全书》说:“大多数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所使用的术语‘民俗’,包括保存在口碑传承中的信仰、俗语、诗歌、民歌、故事、谚语和谜语等。这一术语可以扩大到包括地些通过非正规方式,即没有受到书本影响与正规训导而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民间舞蹈、民间工艺和民间技艺,以及礼仪习俗等”。日本《民俗学入门》中说:“民俗学被称为‘研究文明国庶民阶级生活中的传承文化  相似文献   

19.
钟敬文是中国民俗学的创建者,他对中国现代社会文化改革的信念与投入,对人民学问的一世钟情,以及他面向世界一切优秀文化的开放意识,使其学问与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具有某种深刻的默契。钟敬文学说的特征主要有三:一是让“五四”精神成为中国民俗学与中国现代人文科学的共享思想文化;二是用民间文化研究补充传统国学,促成从现代意义上完整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三是以亲近和热爱人民为最高治学理念,促进民俗学与中国式现代化协同发展。《钟敬文全集》全面反映了钟敬文学说的这些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他首创"双语教学",并创制《土家族语拼音方案》。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主席王际桐评价他的《中国土家语地名考订》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土家语地名的力作"他已出版专著8部,这些著述,被国内各大图书馆,美国哈佛、科罗拉多等大学图书馆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珍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