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权力与权利的观念自古有之,而中西方对这两个概念的种种界定始终存在分歧。权力是对他人的行为及社会关系所可能发生的影响力,具有法定性,而不必然具有强制性。权利是自由、利益、正义,是道德上的正确性。权利是权力的根据和基础。权利与权力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又相互区别。权力与权利有着共同的上位概念,却没有共同的下位概念,两者像一对“孪生兄弟”,又绝不是“孪生兄弟”。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由社会主体以及社会其他因素所组成的多元的有机整体。构建和谐社会取决于诸多社会因素,在法治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地行使权利及有效地制约权力运行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在权力和权利关系框架中,人民主权理论有三种思想传统:洛克的以权利约束权力的古典自由主义传统,卢梭的权力与权利一体化的平民激进主义传统;十九世纪后,又产生了权力与权利统一于阶级利益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虽然它们在阶级本质上有着根本区别,却都需面对一个共同的课题:如何实现政治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顺畅转化。这本质上是人民拥有的权力如何具体实现的问题。政党政治作为人民主权制度的内在逻辑产物,成为政治权力与公民权利的中介和桥梁,有着具体实现人民主权的工具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律、利益与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对经济的发展和法律的进步起着巨大的影响乃至决定性的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对利益又具有能动作用。承认人们的利益,就必须承认人们需要权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要承认追求利益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并且不能将权利和利益混为一团,只能将权利看作主体为追求利益而可以采取的行为。为了保障公民权利和利益的有效实现,既要以法律规范的方式赋予人们追求利益自主性的权利,也要以法律的方式规范人们参与市场的行为,同时,法律还应协调好公民个人利益、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并且少数人的权利和利益也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当前强拆事件中的公众与政府执法人员的暴力冲突,体现了权力主体与权利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由于政治权力本身具有扩张性,而权力主体在运用权力时又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以及权利主体自身权利意识与维权能力的缺乏,使得权力主体隐性逐利而侵犯到了公众的合法权益。为此,必须不断通过法治教育以强化社会成员的权利意识,通过完善制度法规来规范权力主体的权力运用,以确保权利主体合法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当前学界普遍认为税收正义是限制国家权力以保护个人权利,将国家税收行为囿于国家与个人的二元分化。实际上,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的二元结构并不是税收正义的全部内容,并且二者难以为国家税收找到合理的根据。在税收正义范畴中,应当是公共利益、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三者的统一,其中,公共利益是国家税收的目的,个人权利是国家税收的前提,国家权力是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关系的工具,只有通过国家权力的合理行使达到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的互融,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才是税收正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权力与权利的理论是法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许多法学家都进行了富有成果的探讨,但仍存在很大的争议,权力起源的理论仍有待于进一步明确。权力自身并不存在正义或异化的原始属性,权力的存在是有一定的正当性基础的,它与权利的背离是永恒的。对权利与权力都应进行规范和约束。  相似文献   

8.
生活在法律世界中的人或者初涉法学界者最常见的词莫过于"权利"、"义务"和"权力"了,这三个词共同构成了法学大厦的基石。它们为什么要存在? 如同杨树的生长需要土壤、空气、水分、阳光一样,人的一生也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中国古代的一首打油诗反映出一个人奋对人民来说,唯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个人来说,唯一的权力是良心。——雨果  相似文献   

9.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权力运行机制和权力制约机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行政法学的角度,探讨以权利制约权力,可以找出一条遏制公共权力异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生活的有序化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实现社会生活的有序化的路径和方法有多种,其中法律控制是一种正式形式.法律确立了秩序的权利基石、信任基础和认同前提,也拥有有效防止和化解矛盾冲突从而构建秩序的权威.权利本位是法律控制的政治基础,法律权威是法律控制的观念基础,利益调节是法律控制的社会基础.建立完善的法律控制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