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个体精神文化生态的形成受制于时代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作为魏晋时代士人文化精神的外化,"魏晋风流"体现了士人对内在和谐精神生态,即自由自适人生境界的追求,其特征与时代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保持着高度的一致.  相似文献   

2.
一、民族传统文化是现代商业文化的基 石和精髓 若从商业文化所包括的范围来表述,广 义的理解认为,商业文化是指在商品流通领 域中,商业主体通过营销服务实践活动所创 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狭义的理 解则认为,商业文化是通过商品交换所形成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全世界市场经济走向更加成熟的世纪,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儒商精神及其在21世纪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儒商和儒商精神 儒商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商业文化精神,即儒商精神。这种儒商精神是一种既区别于以新教伦理为基础确立起来的西方商业精神,也不同于犹太商人精神、阿拉伯商人精神的一种东方商业文化精神。它是儒家思想与商品经济法则的有机结合,而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传统的儒家思想在结合…  相似文献   

4.
孔祥田 《阴山学刊》2006,19(5):71-75
杜威的哲学思想体系里面体现了西方历史文化所特有的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是受到近现代哲学理性主义和近现代自然实验科学发展的影响而形成,是近代科学实验精神在其哲学思想领域的反映和表现.杜威科学精神包含四个方面理性精神;求真精神;求实精神;批判和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5.
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科学内涵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其作为中国石油人特有的企业文化和全社会共有的精神财富,是一种主观选择认定,它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思想渊源和文化基础。大庆石油会战时期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国共产党的优良革命传统、中华民族固有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中国石油工人的优秀品质共同铸就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6.
倡导具有道德精神的古典文学教育刍议王文军连恒几千年的中国文明,辉煌灿烂,博大精深。作为其文化主体部分的道德精神,个体修养,不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且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良风美俗。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影响着东方各国。直至今日,到处可以看...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美学视阈来看,乡村生态具有多样的生态功能和丰富的文化美学价值.作为文化遗产的古村落,是经过历史人文积淀所形成的生态存在,是自然美、社会美和建筑形式美的和谐统一.乡村自然生态既以原生态和本真性而显现其魅力,又以人类合理改造利用所形成的"人化自然"展现其风采.加强生态保护教育和生态审美教育对乡村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理性是现代人在认识、完善自身与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约束和指导其实践活动的自觉意识,表现为对人类生存终极意义的真切眷注.这是一种追求全球系统安全的理性,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理性作为自觉的理性与人和自然关系理性的和解,有望把自然和人自身从逆反的文化模式的统摄与服膺中解救出来.这不仅要求重新建构外部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重新建构人类社会的文化精神生态或精神生态的协调与平衡,实现对人类文化理性与生产、生活方式的重新塑型.  相似文献   

9.
马现诚 《江汉论坛》2007,(4):108-112
在生态视域中,魏晋玄学思潮经过对儒家、道家学说中所蕴涵生态思想的体认和吸纳后,进一步加深和拓展了文艺生态思想的学理内涵,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的生态精神以及主体心灵与自然合拍而心融神释的生态效应.深受玄学浸染的作家们在回归自然的自觉中使早期山水田园诗创作的生态取向得到确立,其审美及创作中呈现的自然的玄化、情化特征无疑也提升了自然生态的文化品格,增强了自然山水审美的人文意蕴,其创作所呈现崭新的人文和自然生态品质及面貌对后代生态诗学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红"作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构成象征,是中华民族特有之色彩,更作为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的构成象征,是中国共产党特有之色彩。其折射的内在精神品质和精神价值,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有利于塑造精神价值,锤炼品性修养;有利于推进"四自"教育,营造环境氛围;有利于牢记使命担当,强化责任意识,对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和激发他们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近现代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晓鹏 《河北学刊》2006,26(2):45-49
面对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在近代的深刻危机,中国社会曾作出了种种回应,选择了种种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其中, 中西古今之争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而从“中西之争”到“古今之争”的演变是人们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危机与中西社会文化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推进的表现,它典型地展示了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变革的一个轨迹。同时,它也在客观上提出了由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历史与世界文化这一新的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以建筑遗产为载体的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特有的井盐文化为地域标志,彰显黑井古镇特色,塑造盐文化品牌,已成为促进黑井古镇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发展黑井旅游经济的同时,如何有利于保护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需要结合黑井井盐文化独有的文化特点,对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保护现状进行梳理,多样化地理解盐文化建筑遗产的概念,评价盐文化建筑遗产价值的重要性和保护难度,将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视作古镇普通生活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既要看到保护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就是保持当地地域文化的传承,培植人类文化的根基,维护盐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又要对目前制约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保护的主要成因和存在的困难及对旅游文化活动与建筑遗产规划保护之间的矛盾要有明确的认识和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坚定传承盐文化的立场。政府采取实施保护与利用双赢的策略,对维护黑井古镇的独有特色、提升古镇的价值品位、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向前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浙江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省,素有"文化之邦、旅游胜地"的美誉,境内老字号数量多、分布广,而且知名品牌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可以通过博物馆体验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商业旅游、文化古迹创意旅游、旅游商品服务旅游、旅游综合开发等模式实现工业、商业、旅游与文化的对接与融合,从而发掘浙商文化,弘扬浙江精神,保护并发展浙江的老字号,为大力发展浙江的文化产业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后殖民主义者认为西方在进行文化侵略时,扭曲了东方民族的文化身份。我国作为一个典型的东方民族国家也未能幸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存在民族文化身份扭曲的问题。我们力图结合维特根斯坦的世界图式思想,从对一些观念的误读和社会现实出发,分析我国民族文化身份扭曲的主要原因,以期对我国民族文化身份的重塑、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良好交融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文化生态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背景中,平遥文化生态保护的经验具有从“地方”走向世界的战略意义。在空间再生产的过程中,平遥守住了地方的空间体验和地方感,以强劲的自主性对现代性进行本土化改造,将古城还原成为一个活态的、属于原居民的空间。与此相应,平遥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重构的文化空间中,凭借节庆化的制度安排,形成了一种向外积极舒展的认知图式,使日常生活的文化空间具有节日的娱乐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不容忽视的是,全球化资本与现代技术的肆意入侵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走向,文化的主体性容易缺席或被分裂。平遥经验的启示意义在于,文化主体的能动性发挥是平遥从“地方”走向世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从渔洋的景观生态及其历史文化资源的特色入手 ,深入探讨了渔洋旅游资源的独特价值 ,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建设现代生态景观文化村落、文化生态博物馆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7.
张义宾 《阴山学刊》2004,17(1):9-15
<乐记>受到了<荀子>和<周易大传>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美学观.其中源于<荀子>一系的美学思想以现成性的、由具体之物构成的既定性的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的源泉在于人心与外物的相感;而源于<易传>一系的美学思想则以非现成性的、生成性的生活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以生活世界的本体--天为源泉.在以西方主客二元文化为主导的现代语境中,我们对源于<荀子>的美学思想有明确的理解,但对源于<易传>的美学思想却发生了十分严重的文化"误读",以致于多数现代学者将其全盘否定.其实,只有来自<易传>的美学思想才是<乐记>理论的精华,它真正代表了中国文化精神,是西方传统文化不曾涉及的、难以解读的中国学术思想,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乡村文化遗产资源已成为乡村宝贵的旅游财富,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已逐渐发展为振兴乡村经济、文化、生态的强大促进力。然而,在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复兴过程中,却也受到工业化、城镇化等市场经济主导下的内外部冲击,面临文旅产品整合创新不足、产业布局缓慢等与旅游发展融合不畅的复杂困境。鉴于此,该文对乡村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开发融合困境进行具体化分析,并根据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性提出文化遗产资源整合规划、保护开发并举等可行性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以期有效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文化旅游业发展困境,助力二者的良性互动,实现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有效化开发、全方位保护。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 ,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变迁 ,中国人的婚姻生活、家庭生活及妇女的地位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不仅是西方文化的冲击使然 ,更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进行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虽然一系列的社会变革运动成为传统日常生活世界变迁的内在原因 ,但中西文化的冲突、交融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近代变迁的内驱力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20.
神仙文化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神仙思想的产生于现代旅游活动有着必然的联系,神仙思想是最具特色的休闲文化。自贡市仙市镇是仙与盐的完美结合。从神仙文化与旅游活动的关系入手,分析了神仙文化与现代休闲文化的契合关系,并具体探讨了神仙文化在自贡市仙市镇乡村旅游规划中的运用问题:强调在景点打造、景观设计以及旅游活动项目的设计上应融入神仙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