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今天的台湾文坛上,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陈映真正在二十年如一日地和民族分裂主义进行着斗争,他是台湾思想文化战线上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的战士。他的小说创作建立了民族文学的风格,充满着深沉的民族主义内涵和强烈的爱国情感,他表现了丰富而复杂的台湾的"内心"。陈映真是台湾新文学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对人民的最深厚情感,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所在。而屈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面伟大旗帜。他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文化原型与精神典范。屈原的爱国和忧国忧民,与他的“九死不悔”的献身精神结合在一起。他的作品和他的生平,构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传统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之所系、基石所在。今天的中国不仅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更需要成千上万富有高尚爱国情操的仁人志士。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然要高举这面爱国主义的大旗,培育全民的爱国情怀和爱国之心,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腾飞。  相似文献   

3.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张之洞卢世菊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迄今已有一个世纪了。在这场战争中,控制着清政府军事和外交大权的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人苟且偷安,致使战事每况愈下,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然而,在这场战争中,也有一些爱国将士蝶血鏖战于沙场;同时也有一批主战...  相似文献   

4.
萧一山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鲜明民族革命史观的爱国史家,他在研究晚清的历史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华民族的自觉"是中华民族处在列强侵略危机下,发扬民族文化中的优良特性,探索救亡图强的道路,挽救民族命运的努力.他开拓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充分重视"近代中华民族的自觉"这一论题重大的思想价值和经世意义,认为晚清的维新运动、洋务运动以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构成了清朝末年以来中华民族的自觉.他分析中国民族的特质,提出靠发扬"民族的自觉"来拔除病根,培植民族精神,推进民族复兴的论题,为抗日战争中的民众树立了坚定信心,起到了鼓舞民族士气的重要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维护蒋介石的“威信和尊严”便于他领导全国共同抗战,也为促使蒋介石“所答应的条件”“不至于反悔”,张学良在宋氏兄妹和政府的保证下,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于12月25日亲自送蒋介石回了南京。蒋介石背信弃义,回到南京后,不仅不履行诺言,不放张学良回西安,反而扣押了张学良将军并调大军压迫西安。张学良将军以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置个人的安危于不顾,在身陷囹圄的情况下,始终考虑的是“国家的前途”“故乡的惨状”。在1937年元旦“告东北军将士书”中,他告诫他的将士们要振起精神,坚强意志,认清目标,巩固战线,“来为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和平而奋斗!”  相似文献   

6.
[摘要]民国时期梁漱溟对中国政治出路的思考有着前后不一的态度。清末民初,他热衷于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民国十一年至十六年,他逐渐认识到西洋政治制度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必须建立自己的民主政治制度。梁漱溟政治态度转向的原因首先在于民国成立以来的政治现实与改造政治理想之间的巨大反差使然;其次是他通过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认识到政治的背后有更深的因素在,那就是一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和社会构造,中西文化根本精神的不同是中国仿行西方政治制度不成功的根本窒碍。梁漱溟作为一个有敏锐触角的思想家,在对中国政治出路问题上所做的令人钦佩的艰辛探索,具有独到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中华各民族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然而,在阶级社会内不可能没有民族压迫和民族斗争.这种压迫和斗争虽然是支流,但有待于研究解决的问题也还不少.例如,在如何对待民族压迫的问题上,存在不存在爱国与否的区别?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就不一致.一种意见认为有爱国主义者,另一种意见认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是反动统治阶级挑起的,因此只有不同民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没有爱国与否的区别.特别是十到十三世纪我国封  相似文献   

8.
有人认为,洋务派都是卖国的,这种看法缺乏分析。历史证明,洋务派中不乏爱国之士,他们有不少爱国思想和行为,左宗棠收复伊犂是一例。而洋务派后期领袖张之洞在这方面的表现更为明显。 在中俄关于伊犂的不平等条约问题上提出废俄约严惩崇厚。 一八八一年七月,沙皇俄国利用阿古柏侵略所造成的新疆的混乱状态,借口“安定  相似文献   

9.
同李金发相比较,穆木天的象征诗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在《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中,穆木天就试图将西方的象征主义与中国的民族生活、民族文化和民族诗学融合起来,构筑民族化的象征主义诗歌理论。在他的早期诗歌(《旅心》)的创作中,也比较鲜明地体现出民族化的倾向。《旅心》中的那种怀乡恋古的情调,那种不断求索的精神,那种爱国的情怀,那种自然主义的氛围,以及在意境和语言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民族色彩。  相似文献   

10.
漆南薰是一位热诚的爱国学者、坚强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士和国民党左派革命家。他把国家民族的命运与前途同自己的命运与前途完全融为一体,不惜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奉献自己的一切。他的《经济侵略下之中国》一书是唤起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巨著,是中国现代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中国近代经济问题研究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他的政论文章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是长期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与传统的忠君思想能够取得一致。屈原是爱国的 ,但也是忠君的。他的忠君思想是建立在他对楚王以及以楚王为中心的统治集团的批判基础上的 ,与他的爱国思想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是我国近现代革命史上一位重要而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思想庞杂,经历了从封建主义到民主主义,再到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历程。在这些思想演变的历程中,爱国主义思想一直中占主导地位。面对外敌的入侵和民族的危亡,他积极奔走呼号,倡导开发民智、启发民众爱国觉悟。抗战时期,他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抛弃家仇,提出抗战主张,并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这些都表现出了一位伟大爱国主义者的情结。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祖国的独立富强,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一部中国近代现代史,就是一部爱国运动史。它记载着爱国勋业彪炳千秋的千万民族英雄和革命英烈。闻一多,巍然立于其间。 闻一多是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曾在《爱国心》一诗中写道:“这心脏底海棠叶形,是中华版图底缩本。谁能偷去伊的版图?谁能偷得去我的心?”是的,闻一多有一颗“为我的祖国烧得发颤”(《我是中国人》)的“爱国心”。他将自己赤诚的心献给了祖国,祖国永远铭刻在他心上。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喷射出炙人的光焰,照耀着后来者前行的爱国道路。  相似文献   

14.
朝鲜诗人金素月诗歌之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素月,是朝鲜现代自由诗的开拓者之一,是风格独具的民族的爱国诗人。他的诗作,是朝鲜诗歌史上的瑰宝,是朝鲜诗歌的宝贵遗产。出生于一九○二年的金素月,在一九三四年便过早地去世了。他逝世后,朝鲜的文学界人士才开始对他和他的诗歌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思想不仅仅要在精英文化中去找,更要索诸于民间文化,这是民族、国家之根。中国民间文化鲜明表现出传统的集体主义特征,对祖先的崇敬和对家庭乃至社会的责任感。气节与忠义也是与爱国相联系的两个范畴。中国民间文化集体性、模式性、传播性、相对稳定性和规范性等特征,正是爱国情操和民族凝聚意识得以形成和维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彪炳千秋,永垂不朽。屈原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与楚国独立发展的历史,楚人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养成的民族心理和爱国传统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章炳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思想家、革命宣传家。因此,我们若要研究章炳麟的思想,既要研究他的学术思想也要考察他的政治思想。章炳麟的政治思想,总的说来,是爱国主义思想。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他的爱国思想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章炳麟的爱国思想最初表现为改良思想。在一八九五年中日战争失败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迫使他走出书斋,参加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变法维新运动。到一九○○年义和团运动失败,随之涌起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是清季名臣重儒,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发展留学教育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积极主张出国留学,尤其主张留学日本,并身体力行,大批派遣留学生,为留学立法,制定了奖励和约束留学章程,创建了中国近代留学体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清末重臣张之洞广阅各种报刊获取西学知识,推行洋务与新政.他对维新报刊先助后压,又在湖北创办一系列官报,限制异己的维新、革命报刊.通过观察他在这一系列活动中的表现,仔细地梳理和分析了他与近代报刊的关系,进而达到了解晚清政府上层对报刊的反应的一般情形.  相似文献   

20.
张之洞是清季名臣重儒,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发展留学教育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积极主张出国留学,尤其主张留学日本,并身体力行,大批派遣留学生,为留学立法,制定了奖励和约束留学章程,创建了中国近代留学体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