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资源和环境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从工业化给人类带来的后果,知识和自然资源都是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资源,人类社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资源开发与新能源,环境恶化等方面阐述了人、资源、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温茨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问题引出环境正义的议题,将环境正义的实质归结为分配正义,不仅揭示了环境正义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内在关联,而且突出了解决环境正义问题需要树立人类环境正义意识的事实。温茨把实现环境正义的希望寄托于"同心圆"理论,寄希望于人类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和自然资源分配问题上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只有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其他自然物之间结成一张责任之网,环境正义才可能真正得到张扬和实现。  相似文献   

3.
基因技术增加了人类治愈由于身体和生物学原因所致疾病的可能性,但是并无助于社会心理问题或文化问题的解决,例如人类的道德教化问题.人类的道德行为与创造性是以自由为前提的.没有自由,人就不能进行创造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朝向生物机器人的人的技术化是基因技术的幻象,这种生物机器人将人所处的环境和同伴相分离,因为除非将人杀死,否则人的意志不能被取消.人类求生之意志(生物系统之保存)是人类一切愿望的来源.倘若基因技术不能规定这一意志和人类独立的精神能力,那么通过基因技术实现人类的道德教化也无从设想."新人"在此只能表明生物学意义上的新特质,而不是道德或精神上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4.
自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问题会议》以来,世界各国都把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上。环境专家们在呼吁:由于科技发展、工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大量开发以及热核战争等原因,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如果再不采取紧急措施加以保护,地球将不适宜居住,人类可能走向灭亡。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有科学根据的推断。据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的一份专门文件中预言:“如果人类不改变态度,再过50年,地球上将有5万种动植物绝迹。”笔者认为,如果人类再不警惕,若干年后,人  相似文献   

5.
文化即人化,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文化。 它是人类意识形态、能力意志和认知水平的集中体现。 文化的生态功能是指文化对人类生存环境在时间、空间等方面所产生的促进作用。 它既客观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一种状态、选择与适应,又准确评价了人类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认知水平、支配能力与表达方式。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文化总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其特殊的传承途径和表达方式,影响并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制度约定和行为规范,产生强大的保护资源环境与生态服务功能。 这既是人类反思自身行为、满足生存需求的本能觉醒,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文化回归。  相似文献   

6.
论自然保护区及其与当地群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无论是从经济、社会、文化还是从科学的发展角度看,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和无生物资源──都是发展社会福利的关键因素,因为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中,都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然而在不同的发展历史时期内,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方式和开发的深度是不同的。远古时代,人口不多,资源相对十分丰富,人类一般不用担心产生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问题,也就不必考虑自然保护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也就在不断地增强。对…  相似文献   

7.
自然资源保护是应用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已有长足的发展。然而,我们人类今天所面临的情形是:一方面人类的理性与智慧还不足以了解和控制其活动的一切后果;一方面人类对大自然的利用已引起了自然平衡的严重失调。因此,就这种科学滞后于实际的情形而言,仅仅依靠自然科学与技术并不能有力地解决资源保护问题,只有让各级政府与公众普遍省悟到人和自然景观是一个整体并给予各种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以道德、经济和法律的制裁,这个问题才有可能解决。要形成这种共识,哲学与其他人文学科也有着不可推诿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环境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与当时的环境恶化有关。环境心理学由最初研究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发展为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目的在于探索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试图解决各种因环境而产生的人类行为问题。随着全球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环境心理学取得较快发展。环境心理学仍然在生态与环境保护以及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天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对自然的依赖性、人对自然的独立性以及人对自然的自由性三个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以人的社会化了的生物性需求为基础、以人的生产实践为中介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同环境与资源的关系问题。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资源的安全利用标准以及铁的自然规律,是设定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空间的重要依据。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困境,是由多重原因交互作用而造成的。消除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解与协调发展,需要观念的转变、制度的重新安排和实践方式的调适与创新,要实现由机械的环境观向系统的生态环境观、由片面的发展观向全面的综合的发展观、由资源无价的旧观念向资源价值观的转变;要建立合理的交往方式,实行经济和社会体制变革;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高科技发展的时代,高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的物质构成,而且提高了我们的生产效率,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尤其使得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具有了浓厚的人为色彩,而成为所谓的“人工自然”、“人工环境”。现在的问题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类创新能力的提高,随着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环境的人为化程度日益提高,我们是否有可能自动实现社会和谐呢?如果不能,那么造成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其主要矛盾何在?  相似文献   

11.
论优势资源下需求导向型的产业结构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势资源下需求导向型产业结构模式是甘肃产业结构发展的可行性模式选择。优势资源是有着明显的资源比较优势,其产品又有市场竞争力的资源,需求导向则是以整个社会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为作为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基础。这是向完全需求导向型模式转化的一种过渡模式,也是甘肃产业结构当前调整及发展的可行性模式,体现了产业结构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资源、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概述了安徽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特点和现状,即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供需形势严峻,生态环境脆弱;随着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水土流失、旱涝灾害、地面塌陷和水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安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步伐的加速,国与国及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当代的经济竞争从表面上看是对经济资源、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的竞争,而实质上都是对高质量人力资源和知识技术的竞争。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已从以物力资源开发为中心转向了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人力资源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依托物质资源优势向依托人力资源优势的转变,更加呈现出这种竞争的威力。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循环经济除了涉及到环境问题以外,还涉及到企业的竞争力、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分析了发展循环经济,仅具备环境法律、法规是远远不够的,研究证明应用法律手段将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统一协调;应更加关注循环经济立法的研究,以法律手段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监督体系.认为在监督体系的构建上,要注意企业的自我监督作用发挥,政府的管理与监督职能的改善,要塑造广泛的社会监督基础,充分发挥公民个人监督的社会推动力,并通过构建环境绩效评估的社会监督沟通体制,以达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法律行为是指在法律上有意义的行为。法律行为由人的社会本质及人的生物性基础决定。合作-竞争是法律行为的"理想"类型。合作-竞争模式法律行为寓意为: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人的本能的自利性,从而引起利己与利他的对立统一,是合作-竞争的生物性基础;而人的需要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的对立统一,是合作-竞争的物质性基础;人的社会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是合作-竞争的社会性基础;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和客观必然性的复杂性的对立统一,是合作-竞争的认识论基础。合作-竞争这一法律行为模型的确立,确证了人的自由的本质,也确证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对立统一。这为架构国家与市民社会以新的启示,同时也为揭示法的深层次社会本质提供了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16.
将稀少性引入劳动价值是对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稀少性的认识发展的必然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将稀少性引入劳动价值论 ,我们能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作出了比较圆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化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政府主导发展模式分析,追求增长指数和规模扩张的模式使社会创新主体受到双重制约:发展的社会性动力匮乏和无法从创新的社会效用中获得反馈性的推动力。和谐社会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环境的容量和资源的支撑能力或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问题,而是要最终实现人的生产、消费、发展和社会的自主创新的统一。只有改变政府主导增长,转向社会自主发展,逐步实现政府淡出,才能真正实现政府监管下的社会自身创新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既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应该包括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前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问题关注较多,而对文化环境的保护研究较少。时下,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并且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将会受到更加严重的冲击,对此问题若处理不当.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直接影响西部大开发的成效。要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采取多种办法,加大力度保护文化生态,使西部民族地区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化成为引导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本文从知识经济的内涵和特征出发,阐述了信息化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着力点,是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应结合我国国情和信息化现状,从立足国情、寻找突破口、发展信息产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信息资源、培养信息人才、参与国际竞争等角度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西部自然资源开发与西部可持续发展关系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保未开发之前就生活于自然资源所在地的居民和地方社区的社会和经济利益以及可持续发展事宜,是一个决策者需要关注的重要事项。确保国家对西部自然资源的政治意义上的所有权,全面而区分层次地理解西部的可持续发展内涵和程序要求,配置自然资源开发收益时考虑开发利用活动对资源所在地所造成的外部不经济性成本以及资源税费的收缴机制是科学治理西部自然资源开发同西部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三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