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背景中的农民迁移行为——以湖北吴氏祠村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把农民进城看作一种迁移行为的前提下 ,主要基于家庭层次探讨了农民迁移的模式。研究发现 ,家庭人口特征对家庭成员的外迁人数及迁出人员的类型存在较大的影响。家庭的社会特征各因素对家庭成员的外迁也有促进作用 ,但与每家迁出的平均人数以及迁出家庭人员的类型没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婚姻模式、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在家庭和婚姻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出现了世界性的变革。在变革过程中,妇女问题是最突出、最复杂的问题。本文比较分析世界各地的妇女婚龄模式及其变化、男女结婚率、离婚率的差异,以及男女在家庭中的角色、责任及地位的差异和变化。  相似文献   

3.
家庭人口文化建设的涵义家庭人口文化是一个家族在世代传承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而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为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家庭成员有较为秩序和理性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生活作风和做人处事的风格。家庭人口文化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概括起来是家庭及家庭成员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家庭人口文化是建立在家庭物质文化基础之上的,满足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和物质建设,也是满足家庭成员在文化生活,诸如文学艺术、兴趣爱好、精神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个人需求与家庭需求特征及其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家庭规模、家庭类型及其变动、家庭门第类型、家庭职能及家庭成员性别角色的变化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并探讨了其市场营销意义。家庭规模与家庭类型及其变动既影响个人需求,又影响家庭需求,通过夫妇的时间配置、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负担状况等影响家庭的购买决策行为、需求结构、需求水平、需求层次与需求商品的特征。家庭门第类型对家庭地位商品有着重要影响,家庭职能的变化导致对社会商品或劳务需求的增加,家庭成员角色的变化对家庭内部分工、家庭购买决策、家庭需求商品本身都产生重要影响。所有这些都要求厂商采取针对性的营销活动,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家庭养老研究的理论背景和假设推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养老研究是养老问题研究的一个具体领域。它涉及到老年人的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物质支持、服务支持和精神支持程度,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以及老年人家庭成员的满意度等等问题。对家庭养老的系统研究,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国内也有将...  相似文献   

6.
吕青 《西北人口》2014,(2):50-54
城市化引发的人口迁移不仅影响到迁移者个体,而且影响到家庭本身。家庭成员的分离状况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和谐均衡状态.家庭子系统的功能受到影响:就夫妻子系统而言,由于关系疏离造成家庭边界模糊,负功能相伴而生:就亲子系统而言.因家庭边界模糊阻碍了家庭应对压力的能力,影响儿童的成长;就代际关系系统而言,亲代与子代的互动模式发生改变.老年人照料资源萎缩,代际互助中老年亲代付出增多。面对流动与分离,家庭系统在适应外在环境系统的过程中做出了调整:以家庭利益最大化为原则重新配置家庭资源,扩大亲属网络支持家庭,获取外部资源维系家庭运转.子系统与家庭功能在调整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汤茜草 《西北人口》2007,28(6):52-54,58
无形城市作为新时空背景下的城市发展形态,其高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带来了城市家庭结构的变迁。无形城市中的家庭规模小型化得到强化,异化家庭不断增多并合理化;工业时代中所丧失的传统家庭的许多功能在无形城市中开始得到回归;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处在了互动时间过剩和互动深度不足的尴尬境地。这场城市家庭结构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社会公正和城市进步,但也给城市规划和城市经营带来了困惑,增加了城市管理和城市社会控制的工作难度。  相似文献   

8.
一、恰亚诺夫家庭发展分析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如前所述,恰亚诺夫致力于对农民家庭自发经济行为的实证性分析研究。农民家庭经济——农民家庭农场,是俄国十月革命前的一种主要的农村经济形式。农民家庭农场的特点是一方面以家庭劳动力为主要劳动力来源,其生产经营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家庭的劳动——消费均衡;另一方面,以土地经营(种植)为主要活动,经济活动规模以土地面积为主要衡量指标。这两个特点正是恰亚诺夫以家庭发展分析劳动者与消费者比例变化,进而分析农民家庭目标(劳动——消费均衡)实现的过程,以及分析农民家庭经济活动量的两个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人口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社会人口的变化。而家庭人口的变化,又主要受家庭功能变化作用的影响。因此,要全面了解和掌握人口过程的社会规律,就必须了解和掌握家庭功能对人口生育率变动的影响作用。一、农村家庭的生产功能对人口生育率增长的作用所谓家庭的生产功能,是指在家庭范围内组织并创造物质财富的功能。农村实行“双包”责任制后,家庭在管理形式上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单位,农业生产中的一切活  相似文献   

10.
注重家庭道德教育,提升家庭人口素质。这是我国人口计生工作重心由宏观向微观转移,以及群众生育观念转变、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基础工程。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决定以被广东省确定为“人口计生宣教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紧紧围绕广东省“幸福家庭促进工程”的要求,从区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家庭人口素质提升行动”,在全面提升家庭成员恩想道德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重点关注家庭成员伦理道德素质的提升,努力促进幸福和谐家庭建设。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中国家庭面临着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家庭形式多样化,家庭功能社会化趋势明显,夫妻关系进一步平等和家庭成员老龄化等发展趋势。南京家庭也呈现出相近的变化态势,家庭人口规模已由五普的2.92人/户降至目前的2.77人/户,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由"五普"的8.24%升至9.20%,达73.61万人,列副省级城市第5位。吴帆、李建明等人指出,在这样的家庭变迁背景之下,家庭需求与家庭功能的对应结构失衡,家庭功能供求的自我均衡机制失灵,家庭能力建设比以往更加依赖外部的支持。周全德、冯庆林指出中国家庭发展面临结构失衡、功能弱化、关系松散和制度环境制约等困境。因此,各级政府更应聚焦家庭核心功能,了解家庭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并据此构建家庭友好型社会环境和制度支持,全面促进家庭发展能力的建设。2012年,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家庭担负着包括经济、抚养、赡养、教育、感情等各种功能,是一个功能的复合体。传统家庭中较多的家庭成员,以及父慈子孝、长尊幼卑等家庭伦理观念,维系家庭功能的充分发挥,对国家安定、社会和谐与家庭幸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家庭人口规模小型化、人口老化、结构多样化和家庭人口居住分散化,特别是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淡化,家庭功能逐步弱化。家庭规模小型化人口老化,家庭养老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3.
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的政策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家庭发展能力是家庭凭借所获取的资源满足每一个家庭成员生活与发展需要的能力,主要包括支持、经济、学习、社会交往与风险应对等6个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家庭内部建设与外部社会支持两个途径得以实现。但是,在家庭变迁加剧,家庭功能弱化、转化、外化与社会化的背景下,家庭需求与家庭功能的对应结构失衡、家庭功能供求的自我均衡机制失灵,家庭能力建设比以往更加依赖外部的支持。因此,应聚焦家庭核心功能与需求的变化,深入探讨我国居民家庭面临的困境,将家庭作为社会政策的基本对象,积极构建家庭友好型社会环境和制度支持,全面促进家庭发展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高度概括,并强调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家庭责任"。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形式,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发展能力是家庭凭借所获取的资源满足每一个家庭成员生活与发展需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1年陕西省二市六县农户随机问卷调查数据。组成研究数据库。以农村家庭为研究单位,利用拓展的Mincer方程和logistic模型分别探讨家庭人口特征变量对家庭收入、家庭成员生活满意度和家庭城市化能力三个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人口数与农村家庭年收入负相关,家庭劳动力的边际收入递减,家庭劳动力数与家庭城市化可能性负相关.家庭人口特征对家庭成员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农村家庭多子并不多福,但是表现出了明显的“养儿防老”的特征,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怀柔区紧紧围绕"建设文明、健康、优生、富裕、奉献的新家庭"的活动理念,搭建以建设家庭人口文化为中心,以注重家庭成员和谐健康发展为基础,以打造"幸福怀柔人"为目标,以"六大"惠民工程为抓手的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家庭成员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7.
老有所养是人类共同的需要和愿望。养老包括老年人的生活来源和生活料理等方面,其中以生活来源为最重要。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生活料理基本上依靠家庭成员,而生活资料的供应有两种形式,即家庭供应和社会供应。国家干部和职工年老退休后,领取一定数量的退休金,这是以社会供应形式来保障生活来源。农村中绝大多数农民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一般直接由子女供养,这是通过家庭供应形式得到生活来源。由于年老时获得生活来源的形  相似文献   

18.
《人口学刊》2015,(5):42-51
贫困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贫困地区人们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大量劳动人口外出务工经商,以期实现个人发展和家庭脱贫致富。本文利用对河北省境内燕山-太行山、黑龙港流域两个连片贫困地区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家庭经济发展中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的作用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实证证明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对家庭经济状况有显著影响,但是存在内生性问题;外出务工状况对家庭经济状况有重要影响,然而外出打工只是家庭增加收入的一种方式,而非家庭彻底改变贫困状态从而脱贫致富的根本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学刊》2019,(3):38-51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的不完全流动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对这些儿童的学习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一方面,已有的流出地环境极大地制约着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另一方面,留守家庭成员也会通过积极、消极抑或是不自觉的行动来回应现实需求。因此在分析父母外出对家庭结构和个人所带来制约的同时,进一步考察父母外出后家庭成员能动因素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2013年CEPS调查数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认知水平、学习成绩和综合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母亲外出的流动安排对农村留守儿童造成极不利影响;良好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氛围、家庭及个人的自致性因素都显著正向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综合发展;学校和朋辈群体环境中阻碍因素的影响大于支持因素;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留守男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和认知水平优于留守女生,但留守女生的成绩和综合发展能力更好;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主要差异在于身心健康。基于此,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兼顾眼前和长远利益,减少发展代价;公共政策和制度设计应嵌入家庭视角,自觉顺应人口流动家庭化趋势;强化家庭责任、发掘能动性,联结多方资源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友好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   

20.
养老与家庭     
<正> 每个家庭都有世代更替,每个家庭成员都要经历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这样的生命周期。当家庭某些成员进入老年阶段时,由于生命老化,必然要产生养老问题。养老问题与家庭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研究这种联系,有利于提高我们对养老问题的认识,促进对我国养老问题的妥善处理。养老是家庭的一种传统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