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体功能区划下的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丛霞 《社科纵横》2010,25(6):19-22
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的规划,从当前和长远的角度来讲,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是西部进行有序开发、优化开发的制度保障,其目的在于支持和鼓励生态脆弱地区更多地、主要地承担保护生态而非经济发展的责任。建立和完善西部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紧迫性不言而喻,但更为重要的是依据客观情况循序渐进地推进。文章分析了西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的意义,剖析了现阶段西部生态补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对策。  相似文献   

2.
何元睿 《社科纵横》2006,21(5):26-27
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大发展中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而随着一系列生态重建工程的陆续实施,却又不可避免地引发出生态重建与保护农民利益的矛盾和冲突,那么如何使得生态重建与保护农民利益能够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相似文献   

3.
李培军 《社科纵横》2007,22(7):20-21
中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是西部地区又是自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区。本文在对西部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西部生态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葛少芸 《社科纵横》2007,22(11):24-26
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优势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长时期地伴生着生态环境恶化的负面影响。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重建紧密结合。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项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盛毅 《创新》2014,8(6):30-34
承接产业转移支撑城市扩张,已经成为西部地区中心城市跨越发展的主要手段。国内外城市生态空间的配置已经从单一绿化进入到多生态要素统筹布局阶段,但在具体做法上,更多地依赖于一些成功的经验。西部地区城市的生态空间配置,其内在动力与发达国家和东部发达城市差异很大,需要根据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定位生态功能,通过适当超前的规划管制生态空间,并在实施中通过建设新区科学布局生态空间、因地制宜在老城区嵌入生态功能来优化生态空间,同时通过对生态空间布局经验值的优化,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生态力是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能力。生态系统服务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但中国西部特别是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正面临着由“结构性破坏”到“功能性紊乱演变”的发展态势。研究表明,目前民族地区的生态力层次较低,“生存支持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水平不容乐观。本文提出了提升民族地区生态力层次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7.
姜丽秋  刘幸 《学术交流》2007,(12):126-129
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重要的湿地生态保护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但近些年受干旱、火灾及人为破坏的影响扎龙地区的生态系统日渐失衡。因此,有必要对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进行探讨,以衡量其可持续发展状况。依据扎龙自然保护区2002年统计数据,从生物资源、能源等方面定量估算扎龙地区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其生态盈余/赤字情况,并对其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总体发展模式为可持续状态,但在草地、林地等方面都存在严重赤字,针对赤字的存在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更新消费方式、提高生物生产量及发展优势产业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西部少数民族传统生态道德观的考察及现代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韬 《唐都学刊》2003,19(2):105-110
西部各少数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冲突与调适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生态道德传统 ,这种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要旨的传统生态道德不但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而且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自身特征 ,它有效地规范约束了人们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 ,促成了各个历史时期西部地区的生态平衡。但是 ,近几十年来 ,西部少数民族传统生态道德日趋式微 ,西部地区的生态状况也因之而日益恶化。在当前 ,惟有大力弘扬少数民族传统生态道德 ,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价值观 ,方能化解危机 ,促进西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朱士光 《唐都学刊》2000,16(3):20-21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对西部广大区域实施大开发的战略。有识之士鉴于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及这一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纷纷建言,应在西部大开发工作中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实际上中央政府也将这项工作列为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配合开展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从而切实搞好西部地区之开发工作,很有必要重视对生态文化的建设。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随着世界上发达国家工业污染日益加剧及大批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更趋恶化,全球掀起了日渐加温的环保热潮,我国亦不例外。迄今已波及到经济生产的许多部门,而且开始进入人们的日…  相似文献   

10.
陈晓佳 《社科纵横》2011,26(4):52-54
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中国生态良性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概述生态社会主义的形成过程、发展、理念主张,及对生态社会主义的辩证思考,着重揭示了生态社会主义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刘萍 《社科纵横》2002,17(1):8-9
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草地退化、水生态严重失调、生物多样化锐减等生态环境问题 ,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琪玖 《探求》2013,(4):119-120
制度问题在中国的学术界并不陌生,但是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综合性研究生态文明的制度问题却是新的尝试,特别是针对西部资源富集区这一典型区域进行专门的生态文明制度研究更具有开拓性。李仙娥、刘莉两位博士的著作《西部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日前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由著名经济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态经济已经变为世界各个国家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方式。对生态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可为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贵州省为例,作为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最广、喀斯特强烈发育的省区之一,近三分之一的喀斯特区已经石漠化,是全国生态脆弱区的典型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确定权重,对生态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存在不均衡的问题,据此提出了大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绿色经济;进行生态环境的重点治理及恢复重建;在生态文明的引领下,科学地稳步推进社会进步等相应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民族学/人类学其他分支学科而言,生态人类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探讨一直较为滞后,甚至连学科名称也摇摆不定.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2016年中国生态人类学的本土实践却开展得有声有色,诸多学者关于民族地区传统生态知识、生态安全、生态屏障、生态移民、生态补偿、绿色发展等专门领域的厚实成果,以中国的生态经验为这门学科的本土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将来,生态人类学将不断加强学科整合力度,立足本土化的理论创新,以民族地区生态治理与环境问题为关切,在兼顾基础研究的同时,更好地响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5.
生态政治论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绿色革命运动及其理论代言人从政治与生态相结合的角度阐明了一种宏观的、自觉的生态政治理论。生态政治具有三个生态层次,即政治体系内生态、政治-社会生态、政治-社会-自然生态;它与中国传统伦理政治有相通之处,但亦存在显见的本质差别;它与斗争政治不仅无共通之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相互对立的两极;它与民主政治密切相关,是对民主政治在新的视角上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在民主基础上的生态政治是人类政治的未来走向,而协调与综合发展则是生态政治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强化肃南县草原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科纵横》2017,(1):60-63
肃南草原是肃南县第一大陆地生态系统。近年来,肃南县政府已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促进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回复和增强。但毋庸置疑的是肃南县草原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特别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不断衰退。建立生态补偿制度,使生态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生态受益者承担责任,破坏草原生态功能的行为受到制约,是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措施之一。因此,肃南县应随着国家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的步伐和甘肃省"推进祁连山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要求,努力实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十三规划》中提出的"要结合自治县生态区位优势,力争将肃南县建设成为生态补偿实验区,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的目标。笔者根据实地调研,现就肃南草原进行生态补偿试验示范应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类聚群而居,组建各种不同形式的村落,通过农耕生产活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生态人类学的视野下,几乎所有的前工业社会村落都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具有各自不同的层次、结构与功能.考察西南民族地区村落的生态空间与生态构成可以发现,村落内环境生态系统、农田山地生态系统、山林生态系统是村落复合系统的主要构成主体,三者之间或高度关联,或密切同构,维系着村落生态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西部沙地生态产业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锐  王蕾  王超 《学术交流》2006,(1):113-116
黑龙江省西部土地沙化面积正逐年上升,给沙区的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困难。多年来,在沙区治理工作中只是被动地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将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产业建设分离,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不能协调持续发展。在黑龙江省西部沙地发展生态产业对于保护沙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黑龙江省西部沙地建设生态产业要加强特色农业生态产业建设,发展农业资源型生态工业,加强政府支持和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19.
王光荣 《社会工作》2008,(16):37-39
近代天津形成了双中心生态模式,经济中心居住富人,政治中心居住官员和职员,其他地区居住社会下层。双中心生态模式是社会变迁、城市规划和生态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研究有助于天津的发展和人类生态学理论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是属于“老、少、边、穷”地区,这一地区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分析了西部农村现存的主要社会问题,并阐述了社会工作在这一地区如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