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什么是句组?198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写的《中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指出,“句群,也叫句组,或称语段,是前后衔接连贯的一组句子。一个句组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这里包含有这样三层意思: 1、在语法上,句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衔接连贯的句子的组合,是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  相似文献   

2.
句组是从语流或一定的上下文中切分出来的完整的语义片断,是联句而成篇章的中介.构成句组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贯串其中,它们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制约.句组的这个本质特征,便决定了它具有着独特的表达功批.中心明确 语意贯通明确的中心意思,是构成句组的前提.从语言实践看,句组中心意思的表达有两种基本情况.一种是纲举目张,中心意思通过中心句揭示出来,这就是所谓中心句句组.一种是隐而不现,中心意思蕴藏在构成句组的各句之中,靠读者自己去归纳.这就是所谓非中心句句组.下面分开谈.  相似文献   

3.
句群又叫句组或语段,是一种超句语言单位,它是此句子大一级的语法单位。具体讲,句群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前后衔接连贯的一组句子组成,是围绕着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进行表述的语言单位。根据句群内部各个句子之间在意义上的种种联系及句子之间在结构上的不同组合关系,我们可以把句群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并列关系、选择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解证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等等,总分关系的句  相似文献   

4.
作为英语语法现象之一的歧义句在英语中很常见,歧义句在意义表达上含混不清,影响人们相互间的交流,因而,无论对于语言理论还是语言实践,研究歧义句都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说来,一个句子表达的是一个固定含义,但当一个句子表达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时,这个句子就有了歧义,让人觉得语义模棱两可。歧义句大致可分为两种:语义歧义句及句法歧义句。一、语义歧义句话又歧义句通常由向江引起,即同形异义词或多义词可能引起的歧义现象。例如:IhavemovedthesecretaryIntothenextroom.这句话有下述两种理解方式:a.Ihavemovedmythin…  相似文献   

5.
句群,也叫“句组”、“语段”,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结构上相对独立、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按一定规则组合而成的表达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的语言单位.因此,国外一些语言学家也把它称之为“话语”、“话语语言”或“超句子统一体”.现代汉语语法对句群的研究起步较晚,从黎锦熙、刘世儒两位先生首先论述这一语法单位,迄今不过二十余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句群是运用语义上的逻辑联系与结构上的语法关系组合起来的最大一级语法单位,它一头联系着句子,一头联系着篇章,是介于句子与篇章之间的一种语言现象,在语言表达和运用上有  相似文献   

6.
翻译英语句子时,有时我们可把原文的句于结构整个保留下来或只稍加改变,但不少情况下则必须将原来的句子结构作较大的改变。如果囿于原文,把每一个英语句子都译成一个汉语句子,一个萝卜一个坑,就会出现译文的句子臃肿或层次不清。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造句方法和修辞手段等方面的差异,有时需要把一个英语复句译成一个或一个以上汉语单句,有时又需要把两个或两个以上英语单句译成一个汉语句子。我们把前一种方法称为分译,把后一种方法称为合译。分译和合译是改变原文结构的两种重要方法。分译与合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使译文更合乎汉语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一在交际活动中,句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使用单位,它只能完成一次较为简单的交际任务。人们为了完成比句子更复杂的思想交流任务,常常用若干句子组成一段话或一篇文章。在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由于表达某个中心意思的需要,往往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组织起来,成为比句子大的语言单位,这就是句群,也可以说句群是句子组成段落篇章的一种过渡型的语言使用单位。  相似文献   

8.
写文章不仅要注意句子成分与成分,分句与分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还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组合关系,也就是说要注意正确地组合句群。有些语言片断,孤立地分析一个句子不一定能发现语病,如果与一定的上下文联系起来考察,就能发现前后不相衔接或表达不够恰当等毛病。例如:  相似文献   

9.
句组     
句组(即句子的组合)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联系,在句法上各自独立的句子(单句或复句)构成的,是介于复句和段落之间的语言运用单位.它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语序(句子排列的次序)或关联词语构成的.如:(1)一九三六年七月,我们红四方面军过草地.经过半个月的长途跋涉,来到了水旱相连的边缘地带.(初中课文语文第一册[以下简称“初语一”其他各册分别简称“初语二、高语一”等]《草地夜餐》)  相似文献   

10.
指代歧义是指句子一个成分可以分别指代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的人或事,从而造成一个句子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依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过程是产生指代歧义的所在,原因是深层结构是大脑要表达的思想,不会产生歧义。对歧义的讨论是根据语言结构本身及句子中的词组成分的阿尔法移动这一转换生成角度来探求结构歧义由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产生机制,在完全摆脱语境的条件下探求指代歧义产生的根本原因。这是因为只有语句结构本身提供了产生歧义的可能性,这种指代的结构才会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产生歧义。管辖约束理论指出在分析指代歧义时显示出一种指代管辖约束关系,其次,在结构歧义分析中,乔姆斯基的约束理论应用于指代歧义的分析,并在控制理论中的地方域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句内外域和句外外域两个概念,这对于代词在域内或域外找到其两个或两个以上所指提供了证据。从语言本身局限性上讲是指代歧义的产生是由于深层结构被转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层结构。  相似文献   

11.
§1 我们所说的句法结构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词构成的组合形式。对于这种组合形式,在我国语法学界,有人叫短语,有人叫仂语,有人叫词组,有人叫结构。句法结构,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句子。就一般来说,它是词和句子之间的中间站。汉语语法范畴主要依靠大小语言单位互相结合的次序和层次来表达,我们从这个中间站来考察汉语句法结构的分析问题,可能是比较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通行的语法书,一般把结构上是否互相包含做为区分单复句的一条重要原则,即如果有的语言片断成了某一句子的下属成分,那么,那某一句就应看成单句。因为这个语言片断在结构上被包孕在那个句子之中。 现在,我们要问:这种包孕,是否可以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是否任何一级的语言片断都可以被包含?比如,人们对词、短语充当句子成分亚无异议,那末复句形式呢?再往上:句群(句组)、一整段,一整篇文章呢?我们认为只从形式上把它们看作一个句子的下属成分从而说这样的句子也是单句是极困难的。要那样,诸葛亮的一篇《出师表》岂不也成了一个单句了。  相似文献   

13.
句子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基本单位。因此,句子的研究在语法研研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说句子研究是语法研究的中心也不为过.句子是由词组合起来的,语法便是研究组词成句的组织规律的。陈望道先生在《文法简沦》中提出语法研究“以词为材料的基本单位,以句为陈述的基本单位”。任何句子都必须表达完整的意思,必须具有句子的停顿与语调,必须将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形成句法结构。句子的形式规律以句法结构为中心。句法结构的分析离不开句子成分。句子成分是表示句法关系的,没有关系也就没有组  相似文献   

14.
日语句素是日语句法研究的基本语言单位。句素可以由一个实词构成,也可以由两上或两个以上的实词构成;可以由独立的实词本身构成,也可以由实词与虚词的结合体构成。另一方面,有些句素仅仅表示它们在句子中的相互搭配关系,而另一些句素除了表示这种搭配关系外,还表示说话人与所述思想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句法职能来看,有些句素可构成句子的直接成分,另一些句素则不能构成句子的直接成分。根据句素的这些不同特点对它们作出恰当的分类,有助于学习和掌握日语句素和句子结构。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中,当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词义,且这些词义不互为释义时,这个词就有歧义。同理,如果一个句子有两种以上的句义,且这些句义不互为释义,这个句子就有歧义。 可能引起误解的歧义,应该在语言使用中予以避免。但是,如果我们要是知道什么词和句容易产生歧义,以及歧义是如何产生的,就可以主动地避免歧义或运用歧义来达到某种特殊语言效果。本文主要依据语义学理论从词汇和句子结构上对歧义作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句子有单句和复句之分,复句又分为一般复句和多重复句。多重复句跟一般复句不同。一般复句大多由两个分句(并列关系和连贯关系的复句有时可以多于两个分句)组成,在结构上只有一个层次。多重复句则要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同时在结构上也必须包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句子的比较分析,看出多重复句和一般复句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1.1句群是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单句或复句)构成的,表达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的较大的语言运用单位。例如: 我们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有过杰出的贡献。现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民族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复兴。(郭沫若《科学的春天》)不难看出,这两句话表达的是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伟大的贡献。第一句说中华民族过去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贡献,第二句说中华民族现在正在为人类文明史书写着新的篇章,两句话是有联系的。又如: 那时候,抗日根据地初创,人民的生活还相当艰苦。但是,为了抗日保家乡,为了让子弟兵吃饱肚子打胜仗,黄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把同一个意思从一种文字形态变为另一种文字形态的过程。由于各民族间思维的相同性和语言形式的不同性,这个过程就自然而然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最小的语言交际单位——句子为基础。当译者运用一种文字的各种语言因素组成句子,再选择最适当的表达方法,完成对这个句子的修饰后,这个意思整体的传达就完成了。这些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最小单位——句子一一组合起来,就成为一个表达更大、更复杂的意思整体的单位——语段——段落——以至文章。那末,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一个个句子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个语言片断内部的组成单位,都不象书架上排列着的书那样,平列在一个平面上,挨个依次发生关系,而是通过一定的次序按照一定的层次组织起来的.用吕叔湘先生的话说,就是“任何一个语言片断都是由若干语素组成的,但又不是一次组成,而是比如说,先有两个语素组合,然后再跟第三个语素组合;或者再跟别的语素的组合相结合,这样一层一层地组织起来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55页).例如:“他弟弟特别喜欢看打乒乓球”这个句子,不是由“他+弟弟+特别+喜欢+看+打+乒乓球”  相似文献   

20.
“片断疑问句(fragmentaryquestions)”是“片断句(fragmentarysentences);”中的一种,是一种不完全句(minorsentences);英语中的十大词类(除冠词外)或它们所构成的片断语句均可用于“片断疑问句”。“片断疑问句”在语段中使用,可增强文字的表现力,使语言简练明快,生动活泼;能增强句子的语势;还可以强化语言的感情色彩,因而具有明显的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