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文章通过作为宫词始祖的唐王建<宫词>的研究,重新审视了王建<宫词>的意义与价值,并揭示出唐代宫廷音乐的保密及传授过程,认为随着考古学等相关学科日益发达,王建<宫词>可以成为唐代宫廷文化的复原研究中的核心文本,这是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
宫词与宫体诗完全不同,宫词是专就描述对象而言的,被误解了1400多年的宫体诗实质上特指一种文体.现存宫体作品无论作者还是题材范围都不仅限于宫廷,而宫词描绘对象的唯一性却在于宫廷,反映皇宫禁掖生活的方方面面.宫词创作主旨与创作态度的严肃性与六朝追求绮靡之风背景下的宫体诗创作旨趣不同.宫词可谓源远流长,而宫体诗存在大约150年.  相似文献   

3.
贺忠 《兰州学刊》2005,(3):274-279
本文运用诗史互证的方法,从两首王建宫词的文本阐释出发,围绕着两首表现唐代宫廷游戏的宫词展开论述.以史证诗,订正宫词版本的正误;以诗证史,揭示出唐代宫廷游戏所具有的反串性质.通过诗史的互证,阐明这两首宫词的本义,凸现唐代宫廷文化与世俗风尚走向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颜健 《齐鲁学刊》2012,(5):121-123
由于研究资料缺乏,学界对孔尚任宫词的名称及其相互关系意见不一。孔尚任宫词有"孔东塘宫词"、"宫词百首"、"续古宫词"、"拟古宫词"等不同名称,有的学者认为"宫词百首"也就是孔尚任早年所作《绝句百首》。考察南开大学图书馆所藏介安堂刻本《续古宫词》,可知孔尚任宫词正式名称为《续古宫词》,又名《拟古宫词》、《孔东塘宫词》,与《绝句百首》不是相同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贺忠 《兰州学刊》2005,(6):273-274,269
本文运用诗史互证的方法,从两首王建宫词的文本阐释出发,围绕着这两首表现唐代宫廷游戏的宫词展开论述,以史证诗,订正宫词版本的正误;以诗证史,揭示出唐代宫廷游戏所具有的反串性质.通过诗史的互证,阐明这两首宫词的本义,凸现唐代宫廷文化与世俗风尚走向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宫嫔作为一个生活在特定场域内的特殊群体,大众对其认识相当有限,因而充满猎奇心态。而作为专事描写宫闱之事的宫词,宫嫔自然是其书写的不二主角。而历代宫怨诗文多是男性文人替女性主体代言。值得一说的是,宫词创作中尚有一定数量的以自我为书写主体的宫嫔作者,尤以明清宫词为甚。通过解读这些宫词,无论是作为创作主体抑或客体,她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况渐趋为大众知晓。换言之,宫词部分地满足了大众对宫嫔这一群体的认识与认知。  相似文献   

7.
历来对宫词的解说多有歧义,本篇梳理宋元以来序跋等有关原始文献,清理各时代人对宫词涵义、起源、功能、性质、价值等的不同理解,并揭示其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论爱国词人刘克庄的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克庄(公元1187-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他是南宋后期的著名词人,今存词作二百六十余篇.钱仲联先生所撰《后村词笺注》极为精审详尽,钱先生指出:"他的词作继承发展了辛弃疾的传统,成为南宋辛派词人三刘(刘过、刘克庄、刘辰翁)中成就最大的一人."这个评价是允当的.本文拟从刘克庄对辛弃疾词风的继承和发展的角度,对后村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一论析.  相似文献   

9.
曾大兴 《学术研究》2008,(3):138-144
作为常州派在岭南地区的最后一个代表人物,詹安泰时常州派的词学思想,有继承,也有修正.他反对"极力抬高吴词的声价".主张"填词可不必严守声韵",这是对常州派词学思想的继承;他强调并坚持"从考明本事中以求寄托",是对常州派批评方法的重要修正.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贤智集》中“显真性以劝修法”的全文译释,展示了西夏曲子词《杨柳枝》的范式,以为研究西夏时唐五代敦煌曲子词的继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育红 《船山学刊》2010,(2):148-150
唐代诗人创作宫词1300余首,揭示了唐后宫生活的方方面面。唐代的后宫制度、乐舞制度是宫词创作的温床,宫女问题引起诗人们的普遍关注,加之作诗环境比较宽松,必然促成唐宫词创作的繁盛。  相似文献   

12.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以“因变”为核心观念,阐述了批判、继承与发展的文学思想.主张在继承中发展、在批判中继承——各异时而并异、随质文而沿革,共许音韵天成、常恐词林交丧,倡言风雅以批判柔靡时风.相对于王勃、杨炯、骆宾王的激烈,卢照邻的批判有破有立,呈现出灵光一闪的理性光芒.  相似文献   

13.
刘锋焘 《文史哲》2003,(3):64-69
苏轼的词学观念 ,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宋室南渡 ,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导致了人们词学观念的变化 ,苏轼对词体的革新才很自然地为词人们所接受 ,并进一步继承和发展。而在金代 ,由于“苏学盛于北”,苏词更是被充分地接受、继承与发扬。宋、金词创作的历程证明 ,苏轼对词的贡献开辟了词体发展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4.
试论唐人小说中的联绵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太平广记》中的唐人小说为材料,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对联绵词的词汇概貌、词形、词义、用法进行了详尽的描写,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唐人小说中的联绵词总体上以继承为主;联绵词词形的发展变化逐渐趋于稳固;唐人小说中联绵词的词义发展出现两极分化;唐人小说中联绵词的用法趋于松散;语言的同化规则和人们的心理类推作用对联绵词形、音、义的发展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应重视探讨语言发展变化的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5.
晚清学者况周颐的《蕙风词话》是在历代词话中评论研讨金词最多的一家。金词的繁荣几与北宋相埒。苏轼词的影响,与北方民族刚健质朴的性格相结合,形成了金词不同于同时期南宋词的独特风貌。吴激、蔡松年的由南而北和辛弃疾的由北而南,见出宋金词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金词只是北宋词的一种特殊的延伸和继续。金人片面继承苏词而予以单向发展,同时有意无意地排斥了传统婉约词,这对北国词的全面繁荣起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正中词对温韦词的继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延巳是五代的重要词人,他的词一方面受到飞卿词写境惝恍迷离、委婉深隐的影响,而以淡雅清丽之笔出之;另一方面继承并发展了端己词写情深挚、自抒怀抱的优点,在词中融入家国之思,突破花间樊篱,拓展了词的意境。  相似文献   

17.
刘芳 《兰州学刊》2012,(6):87-92
词曲二体于宋元二朝先后成熟,并发展至各自的艺术高峰,它们在盛行时间上前后接替,体制上极其相似,流传都十分广泛,其间有千丝万缕的承袭关系。南北曲曲调虽不是单一来源,但词调(包括民间词调、文人词调)无疑是曲调系统形成的重要基础。通过考察北曲、南曲对民间、文人词继承的不同情况,探讨南北曲曲调系统对词调的继承方式,发现北曲大多数来源于民间新生词调,继承文人词调者屈指可数;而南曲由于其体制天然与词相近,对民间词、文人词都有较多吸收,甚至民间南曲也受到了文人律词的部分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明人创作了2900余首宫词,对宫词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提出“壶史”“皇家大竹枝”等概念,题材以宫中行乐和宫怨为主。这些宫词在诗法上或为叙述性纪事,或为抒情性写怨;在作法上含蓄、浑厚;在内容上或揭露明代宫女的悲惨命运,或抒写了一代兴亡,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词通常是在歌舞宴饮的场合应歌伎即席演唱之需而倚声填写的,这使其有两个不同于旧诗的特点:一是比旧体诗更具即兴创作的意味,很少渗透理性,是纯粹的感觉印象依照传统诗性文化惯路的呈现;二是比诗具有较多应合社会交流的无形规约,因而在运思结构上更提倡套语的套路化组织.印象派式的表达和套语的套路化组织,可谓词的内在结构特征.新诗的传统继承在结构艺术上继承了词的印象派运思结构,但新诗的历史较短,套语和套路的积习不深,新诗的意象化词语及其组合直接来自诗人切身的印象感受,更富有直觉式运思的特点,原生态意味浓,新鲜活泼,更多来自于生活的健康色泽,从而避免了词的"滥调".  相似文献   

20.
稼轩之后的词人几乎无不受到他的影响。蒋捷便是其一。他们的时代环境、人生遭际、性情禀赋都有相近之处。蒋捷词在家国之恨与人生之慨中充分继承了稼轩词内涵,并且以曲折含蕴的方式传达出来,这与稼轩言志词的特色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