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人在自然界中具有双重地位的思想、人类破坏自然带来的环境问题思想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等主要内容。当前,低碳概念的提出与实践将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切实地摆在了人们面前。因此,科学地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对于贯彻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登源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3)
科技价值是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体系的核心问题.分析了在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体系视野下科技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价值.讨论了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所体现出来的外在价值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多层面指向的价值意蕴具有的内在契合性.提出应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思想为理论依据,认识科技的本质属性,注重科技的人文价值;关注科技的价值特性,把握科技的价值导向;树立生态化的科技观,实现科技发展生态化、人性化,恢复科技本质. 相似文献
3.
孙晶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1,(1):1-5
本文以疏理十八、十九世纪德国知识界中的文化和文明涵义为起点 ,考察了它们与马克思、恩格斯所使用的文化与文明概念的异同 ,并进一步详细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的文化、文明概念的内涵。本文的结论是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概念基本上可以说是广义的文化概 相似文献
4.
由于经济起步较晚,中国一直以来采取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这种模式在给我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治理环境污染,探求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马克思著作中丰富的生态思想,包括自然生态思想、经济生态思想、伦理生态思想及环境生态思想,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葛恒云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38-42
马克思和恩格斯毕生都在关注和思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对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认为,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与人类本身的和解”。这是独具慧眼的忠言,也是振聋发聩的警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为当今人类摆脱全球性危机,走出生存困境,进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线索,即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建立一个科学、民主、公正、和平且能永续的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也应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包括构建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即“四个文明”。 相似文献
6.
王雨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1):48-56
在马尔萨斯理论的影响下,西方“深绿”和“浅绿”思潮把历史唯物主义归结为不承认自然的极限、经济决定论、技术决定论和生产主义,并将历史唯物主义和生态学对立起来,他们的这种观点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读。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超越近代主体形而上学而创立生态思维方式,形成了以人类实践为基础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生态自然观,以此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资本的全球化所造成的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自然资源的衰竭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的中断,提出只有破除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关系,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合理协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真正解决生态危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态观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坚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3):21-26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包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关于人与自然的依存、对立和同一,人类从自然界的两次提升,自然有机体与生命有机体的运动,人与自然及社会共生共存,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社会形态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相对应,等等.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态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杜耀富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1):72-75
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创造人,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奠基者,但学界对两位导师的社会主义法治观点语焉不详.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并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主要如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废除资产阶级法统是创建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条件;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镇压敌人,保护人民,改造、组织经济是社会主义法制的职能. 相似文献
9.
张晨耕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0)
马克思的思想是一个比较系统且完整的思想体系,马克思思想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我国从革命开始阶段到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都一直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这一过程中结合中国国情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这些在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是进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马克思思想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当然性的包含生态文明理论,这一思想是蕴含在实践唯物主义、社会批判和价值指向之间的,是以人与自然本质的科学认识及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人与自然环境辩证认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时期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几十年的发展表明,牺牲环境获取经济利益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行为,所以多年以来我国一直强调环境的治理。 相似文献
10.
张斌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9)
马克思、恩格斯在剖析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农业私有制与社会化和合理化的基本矛盾,阐明了许多有关农业经济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土地公有是社会主义农业的所有制形式,集体劳动是社会主义农业的组织形式,合作制是引导个体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途径,农业和工业结合,逐步实现城乡统筹等社会主义农业的基本构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思想形成的最基本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1.
孙淑萍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119-122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它只是零星地分布在卷帙浩繁的著作之中。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主要文本入手,对其生态哲学的思想智慧进行梳理,不仅对于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杨卫军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2):66-68
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哲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产实践是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的关系相互制约;变革现存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 相似文献
13.
唐勤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2(5):57-60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 ,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出的重要理论贡献 ,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现代化目标已经呼之欲出。我们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王钊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81-8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一项新生事物和创新工程。经验证明,如果认识不到位或有所偏颇,将会引起实际操作偏离正确方向。文章对新农村建设的本质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新农村建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以及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的关系等几个认识问题进行了简略的探讨,以期对重庆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程振凯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4):112-113,126
新校区建设是我国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吸引人才、做强高校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新校区建设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改善办学条件、完善辅助设施、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科研活动是新校区建设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的剖析,以及专家们的见仁见智,得出科学的发展观应该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良好,并通过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对一些核心的量化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权重的优化,进而构建了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能更为科学地评价我们的社会是否在更加科学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徐瑶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45-47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是一组矛盾的统一体,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才能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环境治理。本文通过分析西部大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结合贵州生态环境的现状,探讨了贵州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江俊文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0-73
论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部分,说明东西部精神文明建设的差异是造成东西部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揭示在西部大开发中按市场经济法则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与时俱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这一目标不仅进一步深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新党的治国理政思想,而且也表明中国共产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升到全新的战略高度,有机地将党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治理社会的理念结合起来,并作为完整的体系进行建设,无疑是党在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上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20.
张迪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7-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不断认识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首先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探讨了在目前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能面临的困惑以及解决路径,旨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一种社会思潮,落实到党的建设过程中去,融入广大人民的实际生活当中去,纳入国民教育中去。最后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