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语言学角度探讨仡央语族群的历史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仡央语支是侗台语族属下的一支新设立的语支,包括仡佬、木佬、拉基、布央、普标、拉哈等语言,使用仡央语言的“仡央语族群”分布在黔滇桂及越南北部地区,本文通过比较古籍文献资料,认为仡央语言与古代百越语关系密切,现代“仡央语族群”来源于古代百越.又通过与台(壮傣)、侗水、黎三支侗台语言比较,发现仡央语言与黎、临高、侗水等现代并无接触往来的语言具有许多独特的共同成分,从而确定“仡央语族群”是古代岭南一支百越人的后裔.  相似文献   

2.
对侗台语族同源词作比较研究时,人们会看到一种显著而又比较特殊的语音对应现象,即有相当数量同源词声母的对应,表现为舌根音与唇音的对应。这种语音对应现象,肯定有其发生的缘由。下面将对这个问题加以探讨。 根据舌根音与唇音在侗台语族三个语支中的保留和对应,可以把它们划为以下几类: (1) 仫佬语的舌根清塞音与同语族其它语言的唇音的对应。如:  相似文献   

3.
一 1.1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有德宏和西双版纳两个方言。芒市话是德宏方言的标准音点。就语言特点来看,傣语芒市话与壮语、泰语等台语支的语言关系最近,与侗语、水语等侗水语支的语  相似文献   

4.
白傣语和泰语均属侗台语族台语支,是分布于不同国度的跨境民族语言.尽管其间地域相隔,分化年代久远,但仍然保留着较为严整的语音对应规律,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异同及对应关系.它们是有亲缘关系的亲属语言.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中的主谓宾句和主宾谓句刘青汉藏语系有四个主要的语族:汉语族、侗台语族、苗瑶语族、藏缅语族。汉语、侗台语、苗瑶语之间有好些等同的特点,最明显的是语序:主语+动词谓语+宾语;这跟藏缅语族的语序:主语+宾语+动词谓语正好相反。而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殷商...  相似文献   

6.
侗台语的亲属语:中越边境拉哈语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台语的亲属语:中越边境拉哈语记略①艾杰瑞葛列格松1.引子白保罗1942年提出“卡岱语族”,此后他有时把这个语族的语言(开始仅包括黎、仡佬、普标和拉基语,后来才包括拉哈语——译者)称为“外围语”(OutlierLanguages),此前人类学家和语言...  相似文献   

7.
黎语的声调与同语族其他语言的声调,对应情况比较复杂。就整个壮侗语族来说,每种语育声调的多寡并不相当;就具体某一种语言来说,各地方言的声调,多少也不一样。侗语章鲁话有9个舒声调,6个促声调,共15个声调。而其他语言一般只是6个舒声调,3个促声调。黎语杞方言通什话有6个舒声调,3个促声调,但侾方言保定村话却只有3个舒声调,3个促声调。声调的多寡,都有它一定的历史原因,情况相当复杂。本文主要通过黎语声调与同语族各语言声调的比较,考察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探讨其共同的起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傣泐语和泰语同属汉藏语系侗台语族,是跨境亲属语言。但傣泐语、泰语的三事事件编码手段不同。基于三事事件的研究框架对傣泐语、泰语动词39个进行分析。绘制语义图发现傣泐语、泰语对三事事件概念空间分割方式不同,傣泐语倾向采用语法化程度低的VT-h13(给)-R连动式表达策略,而泰语更多采用语法化程度较高的VT-kεε(于)-R、VT-caak(从)-R前置词构式和更高的双宾构式。傣泐语的三事事件表达为更加典型的东南亚SVO分析型语言。  相似文献   

9.
江永县地处百越故地,在江永土话中有一些特殊的语音、词汇、语法现象,这些特殊的语言现象今天的侗台、苗瑶等少数民族的语言里可以找到根据,它们是百越语和江永土话长期接触过程中的遗留,应该看作百越语底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壮侗语族语言(国外称侗台语)的系属问题要是从美国学者P.K.Benedict(白保罗)在《台语、加岱语和印尼语—东南亚的一个新联盟》一文中对传统的分法提出不同意见算起,迄今将近半个世纪了。白氏的说法在西方学者中影响很大,但也有一些侗台语的权威学者如新近谢世的李方桂教授,还有威廉·格特内教授(W.Gedney)等人始终认为侗台语应属汉藏语系。我国学者过去普遍认为壮、布、侗、水这些语言从单音节、有声调、声调跟声母有一定的配合关系、量词丰富、词序与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句子的语序都  相似文献   

11.
西方语言学家通常把语音看作语言的记录符号 ,而把文字看作语音的记录符号 ,文字于是成了“符号的符号” ,被排除在语言学研究对象之外。对于以“语音”为核心的印欧系语而言 ,这种区分无疑是正确的。但由于汉语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非语音化”的语言 ,因此汉字在记录汉语时根本不需要语音作为中介 ,其书写本身就是记录汉语的直接符号。汉语的文字书写在迥异于印欧系语的语音指向的同时 ,也对中国传统诗学话语的最终生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著名剧作家、作家陈彦近期出版的长篇小说《装台》,通过描写西京城一群给舞台装台农民工酸甜苦辣的生活,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人物形象塑造艺术主要表现在传神的外貌描写、生动的细节刻画和鲜明的人物语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语言和哲学语言都是理性符号形式,具有“理性相关性”,但它们又有着各自的语言符号系统,存在着科学语言的特殊性、精确性、普适性与哲学语言的普遍性、思辨性、个性化的差异。它们表达着各自的理论,揭示着不同等级、范围的世界图景。通过对两种语言的比较与论证,可以更好地把握科学语言和哲学语言的特点及其关系,以及它们在科学与哲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汉字的性质是近年来汉字问题讨论的热点,观点林林总总,不下20个.造成汉字性质难以定论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各家判定汉字性质的标准不同.以文字记录语言的哪一单位作为依据缺乏科学性.汉字的性质是由汉字记录汉语的方式所决定的.汉字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与汉语的高度适应性和独特的构形关系,决定了其为表意文字.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走的是一条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 ,以表意为特征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就把汉字的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汉字改革要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 ,必须有持正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6.
高度理性化的独语--"文革"文学语言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革”文学语言是由上个世纪 40年代解放区文学语言发展来的。在极左的政治环境下 ,在教条的文艺观念的制约下 ,“文革”文学语言运用两种叙述语式分别叙写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叙述语言严守规范而缺乏活力 ,文学语言为官方的政治语言所取代 ,语言浅白却单调而且内涵不够丰富 ,呈现出一定的病态。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后,广东地区的普通话有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是本地的普通话语言能力提高、普通话语用增加;一方面是普通话的声望比以前下降.本文从语言、人、社会结合的视点,对这种背离进行了描述与讨论,指出(1)外来人口尤其是深入各地的外来工使普通话渐次通行;(2)普通话语言者主体转为外来工,也使普通话的声望趋于降低,这是转移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东干语”是由于战争移民的原因在中亚独立发展了120多年的汉语西北方言,有10多万使用者,有50年使用音素文字的历史。目前,对东干语的研究主要是描写和比较语言系统事实。本文在事实的基础上探讨汉语音素文字和词式书写的语言规划理论与实践中的经验及教训。它给我们的主要经验是:(1)汉语可以使用表音文字中的音素文字。(2)汉语可以实行词式书写,汉语中可以找到词。(3)民族语言必须有文字才方便教育和扩大功能。(4)设计音素文字必须先选择一种主要方言做共同语。(5)汉语音素可以突破音素化汉字注音方案的整齐性。它给我们的主要教训是:(1)汉语是声调语言,设计汉语的音素文字不能忽视声调。(2)正词法在实践中肯定会出现分歧,但是要不断统一规则。(3)汉语和俄语等语言不同,特有的语气词、助词应该独立书写,不应该像俄语等语言那样当做词尾处理。  相似文献   

19.
汉、英语字词分发明字词和创造字词两种.前者涉及到语言的起源,目前尚无定论.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汉语有"六书"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实际上,一般认为转注和假借只是"用字之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才是"造字之法".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汉语是"表意文字",英语是"表音文字",两者之间相似性甚少.其实不然,由于人类面对着一个相似的客观世界和拥有相似的经验,他们的认知有着相似性.正是这种认知相似性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创造字词时,表现出了殊途同归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