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燕娅娅,一位来自北京的油画家,认识她、喜欢她的人都随着她的家人亲切地叫她丫丫.从1987年起到至今的近30年间,她几乎年年都上帕米尔. 一路走来,燕娅娅从一个青涩的美院学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油画家.如今,她在帕米尔有太多的塔吉克"亲戚",还有一个叫她妈妈的塔吉克女儿.每次上山,她都要给那里的孩子们带礼物,而且是能带多少就带多少.  相似文献   

2.
“共玩耍,享亲情,同游戏,心相知。”在小朋友的眼里,央视少儿节目《大风车》里的“金龟子”刘纯燕始终是一位快乐的主持人。她那充满童真童趣的节目,那副长不大的神情,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生活中的刘纯燕,也有个6岁大的女儿,那么,整天蹦蹦跳跳的她和女儿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3.
大人们的孽总要孩子来承担,孩子们的错总要大人们来埋单。当一份11年期盼的父爱化为灰烬,一个孩子选择亲手掩埋伤痛,与罪恶一同沉沦……"她是我的女儿?我还说她是你的女儿呢!我警告你,你要再胡说八道,我对你不客气!"2006年7月的一天,面对从天而降的一个女儿,37岁的郑永健气急败坏地对着来人大吼。然而,站在郑永健面前,这个11岁的女孩,却开口就叫他"爸爸……"  相似文献   

4.
漂亮妈妈     
一位年轻的母亲,历经艰辛将自己双耳失聪的女儿培养得能够说话,能和孩子们交流了。然后,这位母亲又创办了该市第一家聋儿培训中心。很多聋儿都亲切地称她“漂亮妈妈。”  相似文献   

5.
老话常说,管孩子要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如今老话新说,各种版本的"虎妈猫爸""虎爸猫妈"层出不穷.小编想问问:你家里这台戏,又是怎么唱的呢? 主要观点:我的妈妈,是个坏人 代表人物:叮当,27岁,知乎用户 工作之余,我喜欢追剧,热播剧《我们这一天》(This is us)里有个场景让我很触动,主人公杰克和丽贝卡有三个聪明可爱的孩子.这个家庭的日常是,白天杰克去上班,丽贝卡照顾孩子,做家务,下午杰克回家,和孩子们玩耍,和妻子聊聊天.看起来,这是个完美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关爱,尤其是父亲杰克,似乎永远都那么有耐心去倾听孩子们的烦恼.然而,有一天,丽贝卡再次发现杰克偷偷带超重的女儿凯特去吃冰淇淋的时候,她感到很苦闷.为了照顾孩子她放弃了自己热爱的歌唱事业,成了全职主妇,但她仿佛总是家里的"坏人":女儿严重超重,她要控制女儿吃甜食不能过量;儿子太好动学习精力不集中,她要控制他坐下来看书,而当丈夫杰克回到家,兴高采烈地向孩子们宣布:"快去收拾东西,我们去郊游吧!"孩子们尖叫着扑向他们的父亲,因为他就是救星是超级大好人.  相似文献   

6.
孙德清,吉林省梅河口市一位普通的母亲。她在5年里女扮男装,蹬车10万公里,实现了三个女儿上大学的梦想。同时,她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承担着爹娘的双重人生角色。她要求三个女儿在外要叫她"爹",回家再叫她娘。做"爹",她做得铁骨铮铮:做娘,她做得柔情似水。她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当地报纸的报道中尊称她为"天下第一母亲"。沉重的荣耀,在三个女儿考上大学之后今年53岁的孙德清出生于吉林省梅河口市坐营镇。20世纪60年代后期,正在念初中的她赶上了"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7.
林自仁  程全 《老年人》2004,(2):25-25
岁月不饶人,我在渐渐变老,孩子们却是一个个长大了。先前我管教孩子,如今反了过来,孩子们管我,动不动就向我发号施令。尤其是我的小女儿对我的要求最为严格,她说的不光是我要做到,而且还得做好才行。小女儿跟我住在一起,平日里受她的挑剔可多啦。我从小受苦,清贫俭朴惯了,从不讲究吃穿。小女儿说,这样不行,得改一改。但无论怎么改,她都不满意。就说穿着吧,她不是说我穿的颜色不配套,就是嫌我买的衣服太土气。我喜欢穿中山装,可她把我的几套中山装压在箱底,硬是不让我穿,说穿起来像个“古董”。我舍不得花钱买衣服,价格贵的更不敢问津,小女儿…  相似文献   

8.
<正>魔术师总会有许多奇思妙想,他们的一个小创意,有时就会让人们改变对于生活和世界的认知。如果遇到一位像魔术师一样的爸爸,孩子的世界究竟会发生什么变化?小的时候,女儿爱把爸爸叫做"幽默大王",因为爸爸总是别出心裁,跟她玩好玩的游戏。女儿上小学时,她爸爸工作很忙,往往回家比女儿晚。但只要他哪天先回家就会"躲猫猫"。听到女儿上楼的脚步声,他大王"因为爸爸总是别出心裁跟她玩  相似文献   

9.
海归女硕士袁柳是一位未婚妈妈,为了让年仅5岁的女儿拥有更健康的成长环境和完整的精神世界,她决定仿效西方国家的时尚做法,为孩子招聘一位"代理爸爸"。然而,她没有想到,等待她的却是……  相似文献   

10.
两个人的圆     
她想她是爱他的,他是一名心理医生,她是一位瑜伽老师,他们还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在美国读大学。那晚,她早早回了家,做好一桌菜,她以为他会早点回来,她以为他就是再忙也不会忘记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可是他还是忘了,深夜,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也没洗澡,一下就躺在床上。她说,今天女儿打电话回来了。他迷迷糊糊地"嗯"了声。她把身子侧过来,说,女儿打电话回来,问我们今天是怎么过的?难道你真的忘了,今天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啊。  相似文献   

11.
"种爱计划"的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每个志愿者,都有一段关乎爱、关乎留守儿童的故事……其实,小志愿者也需要倾诉有人说,一家人一起做同一件事是幸福美好的,作为一家三口都参与了"种爱计划"的王英来说,想必对这句话体会更深。忙碌的时候,老公会帮她一起审核编辑孩子们的信件,招募小志愿者的时候,女儿会在学校里帮她做宣传。  相似文献   

12.
正被孩子们视为珍宝,从不曾轻易示人的手机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很想一探究竟?上高中的女儿放假回来,随手将手机扔在沙发上。趁她去洗澡的间隙,我小心翼翼打开了那个已经关掉的手机。类似的"鬼祟"行动,从女儿离家上高中后,成为我的"必修课"。但是,每次翻她的手机,里面都干干净净的:通讯记录、收件箱和发件箱,甚至连信息计数器都一律清零。尽管知道会毫无收获,可我依然"贼心不死",妄图捕捉到蛛丝马迹。这次,还真有了意外收获。  相似文献   

13.
广西一对高知夫妇用这样一种残酷的方式来让女儿独立———上大学时只借给女儿一千元而且得在一年内归还,四年内要她自己打工挣所有学费和生活费!2005年新年将要到来前,女儿终于走过艰难的大学人生并以优秀成绩接到新西兰留学的通知书。这时更"无情"的父母又向她提出:要自己解决一切出国前后的准备,因为连买机票的钱他们都出不起了。那么,曾经一度在痛苦、埋怨与伤心里差点要与他们断绝亲情的女儿,还能理解她那位最后太过劳累倒在病床上的母亲吗?最″吝啬″的父母:要上大学,只借你一千元1999年5月,得知出国10年的丈夫终于能够荣回故里了,刚…  相似文献   

14.
晓蒙 《当代老年》2010,(6):26-27
孩子引她爱上网张秀丽是郑州市金水区关工委演讲团成员,1990年从教师岗位退休后,一下子赋闲,还真不适应,她想过一个有意义的晚年生活。于是就在家里办起了辅导班,免费辅导社区贫困家庭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辅导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她无意中听到有些家长抱怨孩子们喜欢去网吧玩游戏、聊QQ。她感到很好奇,孩子们上网都干些什么?他们聊的QQ又是怎么一回事儿?于是,张秀丽便让女儿上网演示给她看,没想到一下子吸引了她:“网上什么都有啊,那我喜欢杨澜,就可以在网上查找杨澜的资料吗,呵,找到了,她在北京,  相似文献   

15.
流水 《老人天地》2013,(4):34-35
给小保姆传授护理课那是十年多前,71岁的孙世英正在家里看书。这时,大女儿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位拎着行李的乡下女孩,这姑娘身材矮小,衣着朴素,看人的眼神怯生生的。孙世英看到她的第一眼,便生出了怜爱之心。女孩叫周邦燕,是来自四川青川县的小保姆。初进孙家时,她连米饭都蒸不熟,做家务更是笨手笨脚,孙世英耐心地指点她从做饭学起。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一位深圳"二奶"的母亲向笔者哭诉了自己的上述不幸遭遇。她说:"我知道,我的女儿在做‘二奶’,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和尊重;可是,有谁知道:一个‘二奶’母亲的心中有多苦呢?我恳求你们救救我,救救我的女儿吧!"  相似文献   

17.
书香碟影     
《心镜——我和她一起成长》宋汭葓著,华夏出版社作者是位美丽年轻的普通母亲,和十二岁的女儿在一起,像对姐妹,真令人羡慕。她以生动细腻的笔触讲述自己和女儿共同成长的经历。她给女儿的信中  相似文献   

18.
女儿患上尿毒症,生命危在旦夕。但是,懂事的孩子死活也不肯接受肾脏移植手术。原因是,肾源来自她亲亲的父亲。恰在这时,一场车祸又造成了父亲脑死亡……  相似文献   

19.
易妈妈给孩子提供了宽阔的跑道和自主的空间,孩子自由驰骋,最终赢得了光明的未来。她是一位令人羡慕的母亲,因为她的女儿是江苏省第一个考入美国哈佛大学的中学生。对于教子经验,她有话要说。她说:"孩子的教育,学校  相似文献   

20.
正众所周知,比尔·盖茨夫妇对自己和孩子们的隐私保护,已经做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但是,越不让看,吃瓜群众越好奇,这不,最近国外某媒体,终于找到了"突破口":比尔·盖茨大女儿詹妮弗的Ins。打开之前,以为会看到五花八门的包包、鞋子、衣服、跑车、别墅,各种纸醉金迷,富贵奢侈。打开之后,傻眼了,画风这么清新?这完全是一个邻家小女孩呀!严格家教1996年出生的詹妮弗,一出生就受到极大关注,但作为世界首富的女儿,她的成长历程却出乎意料的普通。作为父亲,盖茨和孩子们的关系非常亲密,但他有原则,而且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