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策略型消费者对产品估值的异质性和无缺陷退货行为,应用理性预期(RE)均衡构建了两期决策模型,引入产品的耐用性参数,得到了允许(不允许)无缺陷退货两种模式下零售商的定价区间和订货策略。研究发现,产品的耐用性越弱,零售商可制定的价格越高;高类型的消费者越多,零售商定价越高;产品折扣率越低,第二阶段购买的消费者越多;零售商允许消费者无缺陷退货时,消费者退货成本越低,零售商定价越高。在两种模式下,产品定价与其耐用性程度呈负相关,当产品具备高度潮流性特征时,不允许退货更占优势;随商品耐用性程度的提升,允许退货带来的优势逐渐明显,而且退货成本越低,允许退货优势越强;随产品耐用性参数增加,允许退货缓解策略型消费者消极影响的作用愈加明显,退货成本越高,缓解越有效。本文合理刻画了策略型消费者的行为,考虑了消费者跨期决策中产品耐用性的影响,同时考虑了现实中广泛存在的消费者无缺陷退货行为与零售商的退货补贴政策,从而为零售商的定价和订货退货决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考虑战略顾客行为时的供应链性能分析与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态定价策略的广泛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顾客具有了战略性,战略顾客会根据产品在销售期内的价格路径确定最优购买时机,零售商则根据顾客的购买行为确定订货数量和销售价格.研究了双方静态博弈时的理性预期均衡解和零售商进行数量承诺时的情形.研究表明:理性预期均衡时的最优销售价格、最优存货数量和最优期望利润分别小于标准报童模型的情形;数量承诺时的最优存货数量小于理性预期均衡时的最优存货数量;最优期望利润则大于理性预期均衡时的最优期望利润,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大于标准报童模型的最优期望利润,战略顾客行为的存在对零售商可能有利.最后分析了在分散式供应链中如何利用收入分享契约和数量折扣契约实现供应链协调.  相似文献   

3.
由于销售期短和残值很低,季节性产品普遍采用正常销售和季末降价结合的动态定价模式.一部分顾客会预期零售商季末降价,可能等待到季末购买以获得更大的净效用,顾客的这种策略行为减少了零售商的收益.本文假设市场中同时存在策略性和短视性顾客,分析了零售商考虑策略性顾客的动态定价,以及差价返还机制对零售商定价和收益的影响.研究表明策略性顾客延迟购买影响了零售商的定价决策并使得收益减少,而差价返还机制可以消除策略性顾客的延迟购买行为,提高零售商的收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的是考虑顾客(包括投机者和战略消费者)行为和风险因素的定价及配给问题。垄断厂商在需求不确定的有限时间内销售定量易逝商品,追求既定收益下风险最小的定价目标。投机者追逐买卖最大利润,战略消费者力求购买支付最小,二者在厂商不变价下基于市场预期价格安排购入时机。研究结果表明,厂商、投机者和战略消费者的行为策略间存在博弈均衡;在均衡价格范围内,投机存在是增加或减少厂商期望收益取决于价格和销量变化的收益效应;投机者投机不确定需求可分散厂商收益风险,投机确定需求只会激励消费者战略购买;定价辅以配给既可遏制过度投机,又可平衡战略购买;厂商承担的风险随价格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李钢  魏峰 《管理学报》2013,10(2):225-232
考虑由一个制造商、一个零售商和若干具有策略行为的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零售商在销售期开始前宣布实施价格保障承诺。销售期划分为全价期和清货期2个阶段,选择在全价期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可以在清货期索要差价,策略型消费者要决定是否等到清货期购买商品。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实施批发价格和价格补贴的联合契约,对清货期剩余商品制造商会向零售商提供价格补贴。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策略行为会降低供应链的利润,采用价格保障承诺可以缓解策略型消费者的等待行为,但不能完全消除等待行为;在策略型消费者存在的情况下,批发价和价格补贴联合契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零售商的利润,降低策略型消费者等待行为对零售商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考虑具有成本学习的垄断企业在两阶段内销售一种新体验品,消费者通过在线评论学习产品质量信息.为研究企业定价与消费者策略互动,以及社会学习和成本学习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一个两阶段生产销售模型,运用理性预期均衡理论,对承诺定价和动态定价两种策略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仅当消费者策略性强且成本学习率较低时,承诺定价占优.更显著的社会学习和成本学习虽加剧了消费者的策略性等待,但仍然导致更高的企业利润.此外,对于企业盈利能力,两种学习效应之间的关系取决于评论活跃度、成本学习率和消费者策略性水平:替代关系仅发生在评论活跃度和成本学习率较低且消费者策略性较强时,否则二者表现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7.
针对一个由电商平台和线下零售商组成的O2O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线下零售商采取全价期和优惠期两阶段定价策略,考虑消费者策略性程度,构建传统模式和引入区块链技术模式的O2O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定价模型,研究线下零售商的均衡定价和信息披露策略,深入分析信息披露策略、消费者策略性程度和区块链单位使用成本对均衡价格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消费者策略性程度如何,只有当生鲜农产品的真实质量较高时,线下零售商才会披露生鲜农产品真实质量;较大或较小的区块链单位使用成本有利于线下零售商、电商平台和消费者;当消费者策略性程度较低时,线下零售商和电商平台可以从消费者策略行为中获益,相应的社会福利也会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的是存在战略消费者行为风险的动态定价问题,垄断厂商在需求不确定的有限时间内销售定量易逝商品,追求既定风险下的期望收益最大化;战略消费者在动态定价下基于参考价格安排购买时机.研究表明,厂商和消费者的行为策略间存在完美博弈均衡;在均衡价格范围内,战略购买行为改变了各交易主体的收益或支付,扩大了厂商收益不确定性风险;风险敏感的厂商定价趋于保守;交易信息透明是厂商实现预定目标的引导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两期销售环境下,研究了面向策略型消费者的在线零售商库存信息披露及联合定价、库存决策问题。考虑在线零售商库存信息共享和隐藏两种库存披露策略,构建了在线零售商两期销售利润模型。通过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讨论了在具有策略型消费者的市场中,在线零售商应如何选择库存信息披露策略,以及如何制定最优定价和库存决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相关参数对在线零售商决策及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线零售商的最优定价及库存决策受消费者估值折扣系数和第二期定价策略的影响。特别地,当在线零售商选择第一期缺货时,更倾向于共享其库存水平信息;当在线零售商选择第二期缺货或者两期均不缺货时,消费者估值折扣系数存在一个阈值,当低于该阈值时,在线零售商会选择隐藏库存水平信息,当高于该阈值时,在线零售商会选择共享库存水平信息。  相似文献   

10.
邝云娟  傅科 《管理科学》2021,24(4):69-85
消费者预期后悔对在线零售商的决策有显著影响.在考虑消费者预期后悔、需求不确定性以及是否提供退货的情况下,构建了零售商定价和库存优化模型.研究发现,当零售商不提供退货时,消费者的保留价格、零售商的最优价格、最优订货量和期望利润均随着迟疑后悔强度的减弱或购买后悔强度的增加而减小.零售商提供全额退款提高消费者的保留价格,并使得零售商在一定条件下不受消费者预期后悔的影响.零售商是否提供全额退款受到消费者预期后悔、消费者退货成本、产品边际成本和回收残值的综合影响:当退货成本较小且预期后悔满足一定条件时,提供退货是有利的;否则,提供全额退款会降低零售商的期望利润.研究强调在制定退货决策时考虑消费者预期后悔和退货成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策略行为视角下短生命周期产品的定价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消费者策略行为出发,通过运用经典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讨论面对消费者策略行为时,短生命周期产品厂商如何有效进行收益管理.结论表明,在短生命周期产品收益管理过程中,忽视消费者策略行为会导致利润的严重损失,厂商应根据库存和消费者的理性预期制定相应的价格决策.当库存较少时,厂商基本可以忽略消费者策略行为而制定较高价格;当库存相对较多,厂商的最优定价决策依赖于理性预期均衡;当库存非常充裕时,最优定价决策与消费者折扣因子紧密相关.厂商可通过适当的库存数量增加产品缺货风险,而减少消费者策略行为的不利影响.这对短生命周期产品的收益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存在战略购买需求的易逝资产销售策略问题。垄断厂商基于利润最大化目标确定易逝资产定价、供给、机制选择和配给策略,战略消费者通过锚定预期价格安排战略购买时机。不同于通常基于效用理论研究定价的思路,本文首先基于锚定效应和跨期价格均衡思想探寻不同战略等待购买规模的市场预期需求曲线和动静态定价区域;其次在众多预期需求曲线中寻找市场有效定价前沿(即有效预期需求曲线);再次在利润曲面上找出与有效定价前沿对应的容量扩展线(即最大利润曲线);最后沿容量扩展线和有效定价前沿搜寻最大期望利润及相应策略。研究表明,消费者保留价异质和需求不确定性是动态定价和战略购买存在的根本原因;市场在不同战略等待购买规模状态拥有不同预期需求曲线,最大战略等待购买规模状态预期需求曲线是市场有效定价前沿。动静态定价机制各有其所适用的容量和价格空间,消费者保留价水平和战略消费者规模决定动态定价空间大小,随机需求分布差异只影响动态定价空间形状(即影响需求弹性)。在跨期价格均衡区域内,提价和扩容都会加剧消费者战略购买程度,供给越大定价往往越低。战略购买不仅会降低厂商供给、定价和利润水平,改变不同类型消费者之间高低价购买机会,甚至还可能影响定价机制选择和配给策略。压缩过度供给和虚高价格空间可降低战略购买导致的利润损失。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考虑消费者行为的需求价格理论研究和运营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渠道中处于非主导地位的中小制造企业开展双渠道销售时存在的价格冲突问题,考虑产品数字属性对渠道需求的影响,构建了制造商与零售商独立决策和制造商占非主导地位两种情况下的双渠道定价决策模型,给出了两种情况下的双渠道最优定价,并分别考察了产品数字属性变化以及决策权利结构不同对最优定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处于非主导地位的中小制造企业应采用依从强势零售商的定价策略,该策略有利于制造商和零售商以及渠道整体收益的增加;随着产品数字属性的增大,制造商的最优定价相应地提高,而零售商的最优定价则相应地降低;制造商占非主导地位时的双渠道最优定价高于制造商与零售商独立决策时的双渠道最优定价。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策略型消费者对零售商的定价和库存决策的影响。与以往的研究假设残值固定不变,且消费者均为策略型消费者不同的是,本文考虑了顾客的异质性以及残值由清仓期库存决定这一特点。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消费者均为策略型消费者,且清楚零售商将采取残值定价策略的情况下,零售商可以通过数量保证策略来提高自身的期望利润,降低库存订货量。在考虑顾客异质性的条件下,当零售商采取估值定价策略时,零售商的最大期望利润与短视型消费者在市场上的比例成正相关。并且,存在一个唯一的阈值点,当短视型消费者在市场上的比例高于这一阈值点时,估值定价策略优于保留价格定价策略,反之,则保留价格定价策略更优。  相似文献   

15.
在零售商-消费者两级供应链中, 零售商垄断销售市场, 研究基于消费者锚定效应的动态定价与库存问题。将消费者的锚定效应纳入决策模型中, 探讨消费者锚定的参考价格与产品的市场需求、价格的动态变化关系;利用动态规划理论建立了消费者锚定效应的动态定价与库存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利润折现和库存积压问题, 并分别构建了相应模型。数值分析表明, 消费者会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决定最佳的购买时机, 零售商的期望收益随着销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基于零售商线上线下销售与消费者退货并存的双渠道供应链,构建考虑退货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模型以及考虑跨渠道退货策略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决策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对比,研究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下的零售商最优定价策略以及总利润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在不同退货策略下顾客偏好以及退货率对零售商定价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售商渠道的最优价格设置与顾客对渠道的偏好成正比,与退货率成正比。当顾客对某一渠道偏好程度高时,分散决策下的利润要高于集中决策,并且随着该渠道退货率的提高,这种利润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因此零售商应实施分散决策的渠道策略,鼓励线上线下两个渠道进行竞争,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一般的服装产品,提供跨渠道退货服务的零售商总利润更高,在一定条件下跨渠道服务水平的投入会增加零售商的收入,但这种投入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并保持服务与顾客回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考虑有限理性消费者前提下,研究网络零售商的退货运费险策略问题。网络零售商可以选择仅提供退款保证、向消费者赠送运费险和提供运费险购买选择由消费者自行决定是否购买三种退货运费险策略。研究发现:(1)网络零售商推出运费险服务时,如果消费者商品满意度较低,消费者有限理性行为将使网络零售商获益;如果消费者商品满意度较高,消费者有限理性行为将损害网络零售商利益。(2)如果网络零售商仅向消费者提供购买运费险选择,运费险保费设定过高将导致消费者完全放弃购买运费险,从而运费险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3)只要运费险保费设定低于阈值,提供退货服务的同时提供购买运费险选择始终是网络零售商的最优运费险策略。只有运费险保费设定低时,既提供退货服务又赠送运费险策略下网络零售商才能获得比仅提供退货服务更高的利润。(4)在有限理性行为的影响下,只有运费险保费设定低时,消费者才能在网络零售商推出运费险服务时获得比无运费险服务时更多的消费者剩余。此外,本文还分析了网络零售商针对消费者退货所采用的“相机策略”,发现“相机策略”无法增加网络零售商利润。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渠道权力结构和联盟策略下风险规避型闭环供应链的决策问题。考虑到产品需求和废旧产品回收的不确定性及决策者的风险规避特性,在制造商主导、零售商主导及制造商和零售商势力均衡三种情形下,分别构建了制造商和零售商联盟与不联盟时的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获得了六个博弈模型下的均衡解,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型下产品定价、废旧产品的最优回收价格和供应链及其成员的期望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在制造商和零售商不联盟的情形下,决策者的风险规避程度增加能够缓解双重边际效应,供应链期望收益与风险规避程度正相关,而在制造商和零售商联盟的情形下,供应链期望收益与风险规避程度负相关;制造商和零售商不联盟时,制造商和零售商势力均衡的渠道权力结构对消费者最有利,而制造商和零售商联盟时,制造商和零售商势力均衡的渠道权力结构对消费者最不利;制造商和零售商权力结构不对等时最优价格决策之间的关系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程度有关;供应链期望收益在制造商和零售商势力均衡下最大,制造商期望收益在制造商主导的渠道权力结构下最大,零售商期望收益在零售商主导的渠道权力结构下最大。  相似文献   

19.
消费者的策略性行为使零售商的生鲜农产品的定价和库存决策面临更大挑战。本文基于报童模型,综合考虑消费者的策略性行为,对生鲜农产品价值下降进行离散化处理。刻画策略性消费者的决策行为,构建零售商的单阶段和两阶段定价及库存决策模型,分析了产品价值剩余率对消费者行为、零售商最优定价、最优库存水平以及零售商利润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在单阶段模型中零售商最优价格和最优库存水平均随产品价值剩余率的递增而递增;而在两阶段模型中,第二阶段最优价格随价值剩余率的变化趋势可能存在阈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冷链运输体系的日益完善,乳制品的双渠道销售体系已搭建成熟,但现有定价机制并未考虑线上和线下渠道的销售成本差异以及线上渠道的不确定随机需求,导致两个渠道间的需求存在价格替代效应。基于此,本文构建基于质量损失和价格的联合随机需求函数,建立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的利润最大化模型并求解最优均衡解,分析一次性出清折扣策略的最优折扣率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乳制品企业应在产品过期前采取一次性出清折扣模式来获取更高收益,不同渠道的折扣策略选择会因企业的市场地位存在显著差异。对一般企业而言,线上折扣要大于线下,但龙头企业可利用混合定价销售策略,采取线上折扣小于线下折扣的反向定价策略,避免陷入线上渠道的红海战略陷阱;以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时,企业应利用高效的配送效率来制定高位定价,以物流品质间接提高产品价值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