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通过阶层理念、阶层福利、转型中国、福利国家、社会保障的价值、社会保障的“阶层化重构”,六个角度切入社会结构,可以得到社会福利为核心的阶层分析新视角。从理论模型上,运用“阶层”与“社会福利”两个变量分析“阶层的社会福利”问题,并通过分析得出中国各阶层福利分配不合理的结论;为使社会福利的“天平”平衡,为社会保障的健康、有序、科学、成功的发展,须对社会保障进行“阶层化”调整,而阶层化调整的成功要素就在于“中间阶层”的扩大和其社会福利的加强,使之成为中国人口的主体和社会保障所保障的主要方面,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完成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我国阶层结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先“两阶级一阶层”的社会阶层结构开始出现弹性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转型期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和个体工商户阶层等几个主要社会阶层共同构成了我国当前的阶层结构。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中存在的利益格局的非均衡性及其所导致的各阶层间利益关系的失调,主要体现在当前愈来愈严重的贫富差距上。协调当前阶层间利益关系需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即适度差距原则、普遍受益原则和最低需要满足原则。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政治整合先后经历了"改造式整合"、"运动式整合"、"无意识容纳"、"选择性整合"等阶段,并逐步显示出"全面整合"的特征.与此相应,中国社会在经过长期的"阶层合化"之后重启了"阶层分化"的进程."阶层分化"虽然有效释放了社会发展空间,但是整合机制的滞后性却制约了社会阶层的正常分化,造成"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之间的结构性紧张.目前,阶层冲突增多、阶层结构失衡、分化动力不足以及各阶层政治参与需求增长等,都对新时期的政治整合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八大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产业结构调整“动力”和市场化、城市化“拉力”的牵引下,我国社会阶层仍将呈现出多样化和高速度的分化、发展态势。这种分化的进步性在于社会流动性增强冲击了原“准身份社会”条件下不平等、固定化的社会格局,催生了公民权利意识萌发,并由此形成各种社会利益群体,使构建“国家—社会”双向互动的民主化与良性化成为可能。同时,中国的阶层分化也表现得更为复杂,“体制外”阶层与“中间阶层”的扩大、影响贫富差距的新因素介入、潜在的压力团体现象开始出现等都为政治发展提出新问题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丁守海  夏璋煦 《江海学刊》2022,(1):98-104+255
近年来,新经济蓬勃兴起,催生了大量的灵活就业者,亟需对灵活就业进行合理规制。我国早期的灵活就业以被动型非正规就业为主要形式,以舒缓数量型就业矛盾为目的,可以采用相对松散的规制原则。而新经济下的灵活就业在就业动机、就业属性、就业质量以及劳动者权益诉求等方面均已发生转变,以主动型正规就业为主要形式,以舒缓质量型就业矛盾为目的,应采用相对规范的质量优先的规制原则。因此,必须加强对灵活就业的正规化管理,包括规范企业灵活用工,从实质从属性角度认定劳动关系,健全灵活就业者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新业态下的灵活就业已经成为中国劳动力就业的重要力量,尤其在疫情期间,为稳定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社会各界对灵活就业和灵活就业中的学习效应,以及对灵活就业者自身和对城市的作用都还不甚了解。为此,以外卖骑手为例,利用覆盖全国范围的大样本数据可对灵活就业中的学习效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灵活就业时间里的“学习”显著提高了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工作满意度,并有利于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积累和未来的职业发展。研究结果提醒我们,需要重视灵活就业中的学习效应,看到灵活就业对于外来移民扎根城市、融入城市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内外社会阶层结构的比较研究,探寻各国在不同时期社会阶层结构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阶层结构变化的特征,有助于从全球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当前我国阶层结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出现由于政治制度、技术替代等因素影响阶层结构的稳定性和中产阶层的扩大,以实现我国社会阶层结构逐步合理化,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一个社会阶层结构是否合理是关系一个社会能否和谐的基本前提。本文先探明以中间阶层为主的橄榄型阶层结构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与助推器,然后,对中间阶层涵义、社会功能予以界定并阐释了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意在指明中间阶层作为转型中的新的整合因素.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努力促成中间阶层的壮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何玲璐 《天府新论》2007,(Z1):31-33
中产阶级是指那些在社会资源的占有上处在社会结构中间层的群体,在西方即指人口数量最多的阶层。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收入方面的概念,还是一个政治概念,即代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阶层。中国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转形,分化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但这个中间阶层不等于西方意义上的中产阶级,它在中国产生的时间很短,数量有限,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框定在经济范畴的模糊名称“中等收入阶层”,与西方意义上的中产阶级不是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10.
阶层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阶层的分析单元是与阶层特质密切相关的群体,而不是什么个人或家庭;阶层是“实体”与“分析工具”的统一;揭示社会结构纵向序列的人群现象是阶层的主体;社会阶层是一个有着多个维度的结构体。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认识中国新社会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既受政府引导、市场推动 ,又是社会结构转型的结果。相对于过去的二元社会结构 ,我国日趋多元化的社会结构可称为“新社会结构”。其中 ,知识阶层、私有阶层、管理阶层都是新兴社会阶层 ,他们和工人阶层一样都呈扩张态势 ,只有农民阶层的规模在不断缩小。新兴社会群体的阶层化、基本阶层的局部弱势化、先富群体的政治化、中等收入者群体的扩大化 ,是新社会结构的主要发展趋势。新社会结构的运行机制 ,表现为人力资本日趋制度化的显性升值 ,同时也出现了部分权力“资本化”与非制度化的隐性升值现象。当前 ,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目标 ,是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的规模 ,形成中层较大、底层与高层较小的“橄榄型”结构。同时 ,促使社会结构进一步弱化刚性、扩大弹性 ,增强社会阶层的“换位机制” ,建立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对现阶段中国中间阶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继90年代以来推进的一系列体制改革,促进了中国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上升;引起了社会资源配置机制的重大变化,并导致了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与重组,出现了一些新的“准阶层”,“白领阶层”。他们是谁?从访谈及大众的经验中看“他们”,已有了现代社会结构中“中产阶级”的印像;一个可以被识别出来的“中间阶层”地位分层群体的雏形已经出现。尽管其行为边界目前还不很清晰,阶层认知尚处于萌芽状态;90年代以来出现的社会资源重新聚敛及其社会分化过程,有可能撕裂“中间阶层”,或使之重蹈20、30年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命运。但只要改革开放继续沿着“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推进,调整社会资源配置机制,提高机会结构的平等化效应,这一地位群体必将顺势而发,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化社会结构的一支定型力量。  相似文献   

13.
促进收入公正分配与阶层合理分化,是政府核心责任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非均衡发展导致的巨大收入差距引起人们的警惕和关注。政府应当从在初次分配领域提高劳动者收入的份额、运用税收手段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提高贫困群体收入水平、鼓励慈善事业等方面入手,最终建构起一个公正的分配体制,形成合理和谐的社会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14.
论城市化进程对中国阶层分化和阶层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是培育合理社会阶层构成和收入分配结构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 ,工人将由“分化”进入以“整合”为主的阶段 ,并将由此形成一个统一的、规模巨大的工人阶级队伍 ;农民将进一步加大分化力度 ,农业劳动者的数量会持续减少。在这一进程中 ,还必然出现一些新的社会利益矛盾 ,如农民工与城市低收入者的矛盾等。处理这些矛盾 ,对政府既是压力 ,也是调整城乡关系的机遇。为处理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关系问题 ,必须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公民的人权保障等方面做出有一定力度的公共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业态催生了新就业形态。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是新时代我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的具有前沿性、复杂性的重大课题。平台经济的兴起及劳动者工作理念的转变等因素促成了新型灵活就业群体的产生,这也导致传统用工关系中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二元论”划分模式不合时宜。劳动关系归属模糊、劳动风险加大、缺乏社会保障支持等问题,让该类群体劳动权益面临“保护网络的缝隙跌落”困境。大部分灵活就业群体实际上处于企业和社会“双重体制保障”之外的状态,现实中既被“经济性接纳”,又被“社会性排斥”,主要表现为他们实际上是平台企业的“核心”资源,却被企业挡在“外环”。同时,他们也是享受城市公共产品资源的体制外群体,与标准劳动关系形式上的差异性和劳动权益保障力度的不均衡性等引发数量较多、案情复杂化的劳动争议,从而影响了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也不利于“稳就业”“保民生”等重要目标的稳步推进。为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下灵活就业群体劳动权益,应重新厘定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对不同类型的灵活就业群体采取分类别差异化保护措施,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综合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共生论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新阶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急剧的社会转型,社会阶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此产生重新划分社会阶层的必要性。社会共生论认为,社会阶层应该主要依据对社会资源的占有和分配关系进行划分,于是就出现了新资本阶层、新知识阶层和新劳力阶层三个新兴阶层。这三大新阶层对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缺陷。只有不断优化各阶层间共生机制,使新资本资源、新知识资源、新劳力资源以及其他社会资源能够得到较好地整合和配置,在社会各阶层间有序合理的流动和分享,才能达到新阶层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如何实现这个战略性的任务,从社会结构理论来说,就是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和制定恰当的经济社会政策,推进户籍、就业、人事、社会保障等方面体制的改革,调整城乡、区域和就业结构,使该小的农业劳动者阶层逐渐缩小,使该大的社会中间阶层的规模逐渐扩大。这是培育形成一个合理的、开放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今后要特别加以重视并做好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张永春  王力 《人文杂志》2004,(4):167-174
本文从社会分层的角度来综合分析转型时期我国的就业问题。我国有就业需求的人群已呈现出阶层化、个性化、联动化的特征。我国目前就业的形势非常严峻 ,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已进入攻坚阶段。造成我国巨大就业压力的社会阶层包括待业青年、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党政机关分流干部、复员转业人员、离退休人员、谋求第二职业人员、农民工九大社会阶层。我们应遵循“集中—分散—集中”的原则 ,发挥各自阶层的优势 ,实行阶层互助和联动 ,全力抓好就业这一民生之本。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的一般规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考察世界各国社会阶层结构演变的历史过程,分析当前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现实状况,我们认为中国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存在这样一些一般规律:1.从其外在形态看,社会转型期的阶层结构将从金字塔型转向橄榄球形;2.从其内在依据看,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的直接依据将从无形资产转向有形资产;3.从其历经过程看,社会转型期的阶层分化将从分化型分化走向整合型分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变迁是衡量社会运行的动态指标 ,作为结构性变迁的社会转型是中国当前社会阶层分化组合的重要隐性背景。社会阶层大分化与新组合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急剧分化 ,旧有的社会结构整合机制变得相对滞后 ,本文在传统社会分层理论基础上介入一种社会变迁的变数指标 ,将中国阶层划分为精英阶层、中产阶层、一般阶层和渐进阶层 ,并力图在中产阶层基础上阐述一种新的社会结构整合机制 ,以协调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