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立足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数字经济推动我国产业发展低端解锁的内在机理,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国产业发展低端锁定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能够直接推动我国产业发展的低端解锁;数字经济通过促进要素结构升级、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交易效率,间接推动我国产业发展的低端解锁;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以及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而这一效应在西部地区并不显著;在考虑不同的估计方法和模型的内生性之后,上述结论依然具有稳健性。本文研究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更好利用数字经济推动我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以2018年我国288个城市为研究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技术创新投入、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消费水平、人力资源5个因素对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的联合效应。研究表明(1)高效的数字金融发展具有“多重并发”的特点,即需要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而非单一因素的作用;(2)5个因素相互搭配组合的4条路径均能提升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这4条路径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人力资本驱动型、综合驱动型与技术创新驱动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杨勇  仝甜甜 《管理学报》2022,19(2):213-224
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分析数字创业平台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与分配过程,构建多Agent模型,利用仿真实验模拟平台企业的开放策略对系统演化及平台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显示:①当平台企业实施静态开放策略时,短期内平台企业的利润与开放度之间大致呈倒U形关系,而从长期来看,随着系统价值共创的增速不断提高,平台企业利润也将随着开放度的增加而增加;②与静态开放策略相比,平台企业通过实施动态开放策略,对有能力的数字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开放资源,并激励其创新积极性,进而提高平台企业的长期利润;③当平台企业实施动态开放策略时,不同的开放度激励对数字创业者的积极性及创新成果影响差别不大,因而提高开放度激励对平台企业的长期利润没有显著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高端制造业面板数据,应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并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引入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应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上升态势显著,呈“东-中-西”依次递减状态,空间上具有正相关性;数字经济发展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明显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通过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得出,数字经济发展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全国及东部地区显示为线性特征,中部地区表现为“N”型影响特征,西部地区则为“U”型影响特征。  相似文献   

5.
经过数年发展,我国数字政府建设成绩斐然,主要体现在高度重视顶层设计、以数字化重塑政府治理流程、持续打造良性互动的政企合作模式上。然而,我国数字政府建设也存在一些短板,即数据资源共享面临挑战、品牌运营能力亟须提升、数字平台使用体验欠佳、数字人才缺口不断扩大、数字政府建设差异显著、制度更新滞后问题突出。为此,新时代数字政府建设的改革应大力推动数据开放共享、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政务品牌形象、着力提升数字政务平台用户体验、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数字能力均衡化发展、建立高效的法律法规立改废体系。  相似文献   

6.
构建财政科技支出、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理论框架,借助2001-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测度我国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挖掘财政科技支出、数字经济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逻辑理路,结论如下:财政科技支出、数字经济显著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产生独立影响,且关联效应强化上述因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效应;财政科技支出、数字经济作用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经济实力、人力资本、政府干预强度及经济开放度维度异质性,并受自身水平调节。高经济实力、人力资本存量、经济开放度及适度政府干预强度地区,财政科技支出、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效应更突出。财政科技支出、数字经济跨越门槛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效应也明显改观;财政科技支出、数字经济对地理和经济距离临近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显著空间外溢性,但对经济距离临近省份的影响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赋能社区治理是数字社会社区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数字技术能够成为传统社区治理创新甚至变革的重要驱动力,然而,由于数字技术嵌入社区场域的底层逻辑存在偏差,数字技术在社区治理场域尚未实现真正的赋能,针对社区治理的赋能只浮于表面或只限于部分领域,甚至没有赋能只有“负能”,对社区治理的赋能实际成为社区在数字化转型板块的新增任务,并没有成为推动社区发生变革式增长的驱动力量。为此,实现数字技术对社区治理的有效赋能,就要实现数据开放与共享,发挥技术整合资源的真正价值;秉持以人为本动机,提升居民治理的主体地位;明晰政府角色定位,强化政府的兜底和保障作用;激活多元治理要素,提高协同治理的层次与效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金融资源错配缓解对商业银行工业信贷的影响,并讨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以来金融资源错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金融资源错配水平不断下降。金融资源错配缓解显著降低了银行工业信贷规模,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改善资金的经济绩效。数字经济发展对金融资源错配缓解程度与银行工业信贷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随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金融资源错配缓解对银行工业信贷规模的负影响减弱,对银行工业信贷资金利用效率的正影响加强。总体而言,现阶段商业银行仍存在对“民、小、新”企业不敢贷的现象,但这类企业通过数字经济应用、产业革新等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银行疑虑。  相似文献   

9.
服务业已经占据我国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数字化革命给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动力和新增长点,现代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将消除和打通我国经济内循环流通环节的痛点与堵点,成为双循环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保障。文章从服务业创新升级、融合发展、效率提升3个方面展开数字技术赋能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分析,并依据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从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公共性服务业3个方面分别论述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最后提出数字技术赋能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现代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先导和主体,其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合肥市在强化“工业立市”主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工业立市”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邓崧  申红梅 《领导科学》2023,(3):95-100
基于对TOE分析框架的改进建构TOE-D模型,分析数据解构、技术驱动、组织变革和环境优化对推动实现中国特色数字善治的作用机理。数字善治的中国本土化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方式,具有技术性、组织性、环境性和数据性。数字善治本土化的数据逻辑在于从政府—市场二元维度配置数据资源,解决数据垄断问题;T-D模型赋能数字善治本土化的技术逻辑在于推动政府管理技术变革,催生数字公民参与公共治理全过程,推进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全新合作;O-D模型赋能数字善治本土化的组织逻辑在于驱动组织结构从科层治理向数据治理转变,实现对内数据共享和对外数据开放;E-D模型赋能数字善治本土化的环境逻辑在于转变法律向度,向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共建共享的双重空间法治转型,同时优化制度环境,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  相似文献   

12.
蒙丹 《管理现代化》2023,(1):177-184
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市场主体推动。基于数字平台的价值创造与捕获特征,文章揭示了数字平台作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更有效的组织载体,以技术+组织的力量成为产业竞争力的新核心。数字平台模糊供需、开放互补、协同两化的价值创造过程,围绕数据要素的价值生成特点以及特殊的“平台锁定”战略,为产业升级带来了双轮驱动、融合创新、数据主导的新动力,使产业结构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协同共演中实现升级,形成了参与数字平台的企业升级新推动。但平台驱动效应会受到数字平台企业平台建设能力、平台参与企业平台利用能力,及行业专业技术积淀的影响。同时有赖于数据连通与平台外部治理水平。相对于现有研究关注数字技术作用而忽略了技术影响力的组织载体,本文从组织视角丰富了对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升级动力的理解,为健康平台生态建设的产业升级路径探索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杨佳  陆瑶  李纪珍  薛芮 《管理科学》2022,25(11):43-68
中央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数字技术驱动金融的高质量供给,使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本文运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提升创业概率,其中信贷业务对创业的促进作用最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的影响渠道是缓解个体融资约束,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和传统金融发展落后地区中表现尤甚.但是上述作用影响存在地区间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只集中在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其次,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人们之间信任程度越低、风险偏好越高时,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的促进作用越弱.此外,本文还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存在“数字鸿沟”现象,其对受教育程度低和年老的个体创业的促进作用影响更小.上述发现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但是其经济效应存在局限性.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在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政策时,要完善地区政策配套实施,因地制宜,推动金融同经济的均衡发展,为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4.
对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福州经济发展还存在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失衡,产业结构调整强度不够,发展的新旧动力接续不稳,市场营商环境优势不足,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尚未形成等问题。推动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转向中高端消费品工业、新兴产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加快高水平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型的"汗水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的"智能经济""智慧经济"转变;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5.
数字交易模式的井喷助推制造业范式变革,全要素碳绩效提高是产业结构转型下绿色经济发展的使然。基于超效率SBM-DEA模型,测度2013-2019年中国30省市全要素碳绩效,应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偏差校正LSDV模型及结构分位数模型等,检验数字交易水平、制造业范式变革对全要素碳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全要素碳绩效水平在样本期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区域差异性明显;数字交易水平的提高会显著提升全要素碳绩效水平,其驱动效会应随分位点的上升逐渐增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的上升会削弱数字交易水平对全要素碳绩效的促进效应;当前我国制造业范式变革中存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间的不协调因素,制约着数字交易水平对碳绩效提升作用的发挥。因此,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提升制造业在二产中的份额,增强制造业的科技化效应,以提升区域全要素碳绩效,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测算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应用Super-SBM模型计算生态效率,在对二者进行时间、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回归模型就数字经济对生态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文章就实证结果提出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注重资源的配置利用、打破区域壁垒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由大型互联网企业驱动的数字金融新业态,因门槛较低而让商业银行排除在外的众多长尾客户享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在近年来获得快速的发展。一个基本而无可回避的问题是:数字金融的发展会促进还是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本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我国1326家商业银行地级市分行的贷款数据匹配后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同时存在显著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具体地,数字金融广度发展会促进商业银行信贷,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银行贷款增加18.64%;数字金融深度发展会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银行贷款减少11.94%。本文分别将上述两种情形称为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在考虑内生性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两种效应依然同时存在。本文还从区域差异性和银行异质性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的差异性影响,并对数字金融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内在机理进行了验证。本文的研究对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商业银行转型和金融业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层面分析数字贸易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利用201 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在作用机理方面,数字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促进效应;在影响机制方面,数字贸易通过提高技术进步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异质性方面,数字贸易的红利溢出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更加显著。建议增强数字贸易的支持力度;加强技术进步的驱动效应;发挥数字贸易的“引擎”效应。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2-2020年31个省市面板数据,从要素配置视域切入,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正向作用;要素配置是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传导机制,数字普惠金融可经由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助益城乡融合发展;要素配置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存在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双重门槛效应。故应推动前沿技术赋能数字普惠金融、提振要素配置效率、深入挖掘欠发达区域数字普惠金融潜在优势,以发挥金融与市场要素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越来越多的学校正逐步开展数字化校园管理设施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管理的成效。为全面贯彻落实数字中国、教育强国战略,本文以曲阜师范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例,探索多维度提升高校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赋能能力,从数字化服务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维度,结合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展开全面调研,总结校园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存在的3个突出问题,研究相应解决方案,系统解决学校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为奋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总结了可供借鉴的工作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