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人口迁移角度而言,城市化即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镇)人口或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城镇人口比重低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受阻的注脚.受阻原因可以归结为政府的缺位、错位与越位所致,分别体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制度性障碍;城市化盲目追求速度、忽视质量;市场力量推动的大城市扩张受抑.城市建设和发展应以市场化为主要手段,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提供系列制度保障,实现农村劳动力彻底转移.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指的是农村人口不断地转化为城镇人口的一种过程,城市化水平的高低通常用城市人口的比重来衡量。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城市化过程中,随着人口的集中,出现了生产的集中、消费的集中、财产的集中和政治的集中。如果说城市的特性是集中,那么农村则体现了分散性。城市化是由社会分工所推进的,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城市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它会极大地推进  相似文献   

3.
农村城市化的内涵及其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城市化的内涵,包括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农村城镇聚集、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活方式、农业生产力水平发生根本性变革等方面,农村城市化模式包括“就地消化”、“次级化发展”、“据点发展”等。  相似文献   

4.
<正>巨额农村剩余人口的城市化是未来几十年经济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城市化的趋势如何,应当采取怎样的对策,本文拟就此谈点看法.一、中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趋势二元结构转换的人口空间变动特征是分散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是二元结构转换的一个过程.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的转移.(一)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的溢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先是工业部门的扩张,后是第三产业的扩张,农业部门劳动力人口要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规律.农业部门劳动力人口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新增农业劳动力人口需要向非农业产业转移,二是原有的农业劳动力人口也需要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农业部门对劳动力人口需要的相对减少和绝对下降决定于:1.工业化、城市化占用大量的土地,交通体系及民宅的建设占用大量的土地,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滞后对经济增长的制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其根源就在于农村部门中存在着大量剩余农业劳动力,如果把这部分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出去,其总产量不会因此减少,即使是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前提下也是如此。由于这部分剩余农业劳动力和其他劳动力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从而降低了整个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及其收入水平。针对这种情况,摆在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将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中去,将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这种转化的中心是工业化,而工业化的表现形式和落脚点则是城市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二元经济转化问题,实质上是农村剩余劳…  相似文献   

6.
城乡矛盾一直是中国现代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产生了城乡二元的概念。重视工业轻视农业,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牺牲农村发展城市。相反,工业的发展却未能推进农村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农村人口的庞大,我国城市化发展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中国的工业率(工业产值占GNP的比重)比城市化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出16个百分点,城市大大滞后于相应的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步入市场经济后,工、农业的发展体制越来越展露出很大的不足,如何使工业、农业能够协调地发展,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深…  相似文献   

7.
“三农”与城市化,是事关我国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按照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构想,我们绝对不可能通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工业的转移,实现城乡二元结构向一元的转变。农民人口多,农村土地广,这是我们的现实国情。我们只有在城市工业化、现代化的同时,开辟广大农村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建立城乡二元工业化结构体系,才能实现农村劳动力无限转移,并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最终解决二元向一元转变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对农村进行现代化改造,提高农民的富裕程度和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城市是现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农村建设可视为城市文明向农村扩展过程.以城市为中心,新农村建设主要呈现三种模式:近郊农村城市化,融入城市;远郊农村城镇化,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形成新型小城市;偏僻的山区福利主义生态化,以现代技术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实在不适宜人居的深山村落另择宝地重建新村.  相似文献   

9.
赵煦 《兰州学刊》2007,3(9):60-63
英国城市化的发生离不开工业化和贸易的发展,但其基本的前提条件却在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状况.英国城市化的第一前提是英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正是"农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为英国城市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前提是英国农村劳动力的剩余与转移,人口压力、"农业革命"以及乡村手工业的衰落都造成劳动力的剩余,而工业化的吸引力使得其中大部分转向城市.  相似文献   

10.
人口城市化是城乡社会经济和人口分布演变的一般规律.人口城市化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密切相关.一般说来,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事第一产业即农业的劳动力比重会日益减少,从事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即工业商业等行业的劳动力比重会日益增多,从而使农业人口比例下降,非农业人口比例上升,促进人口城市化.可见,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应基于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升级发展的基础之上,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发展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经济发展水平愈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就愈高,所以,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是该国该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反映.广西人口城市化水平如何?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是否能相互促进、持续发展呢?本文想就此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1949至1978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城乡间的人口流动呈现由城市向农村逆向流动为主的特点。30年中,国家确定一系列制度,堵住了农业人口流入城市的路;另一方面,城市人口向农村的疏散与流动极为频繁。这使农村承受过多压力,成为一个被封闭的区域,农民改变命运的机会极度稀缺。这种人口流动特点是城市化进程缓慢的表现,它使农村成为缓解城市压力的一个缓冲区,加重了农村发展过程中的承载力,延缓了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世界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的重要产物,也是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据联合国1989年11月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41%,并呈上升之势,其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占其总人口的72%,而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城市人口仅占其总人口的32%。但是,发达国家大约经历了200多年时间才完成了城市化发展过程,即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城乡二元化封闭社区转变为城乡一体化开放性社区。因此,对中国而言,推进城市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完成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3.
陈跃华 《南方论刊》2004,(11):12-15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动与迁移是一种必然趋势,而农村人口的流动首先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在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中,只有政府、市场、企业和农村劳动者共同作用,才能实现流动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城市化道路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前提的,而工业化的结果是城市化的实现。在这一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战略是至关重要的。从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和劳动力在城乡间、产业间平衡的层面看,在我国,特别是像辽宁这样较为发达的地区,现有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容纳度已经饱和。因此,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采取区位和非区位中间的多层次模式,走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并通过城乡一体化实现农村城市化的道路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指农业人口大量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城市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的社会历史过程。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以说,农村城市化,是各国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不过,西方工业化国家的那种城市化历史在我国不会重演,因为我们具有自己特殊的国情。 一、我国城市化道路的总体选择 城市化道路问题,主要包括城市化的出发点、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等内容。从理论上说,城市化道路一般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聚集型。它在工业化初期主要表现为人口和各种生产要素向城市中心的集聚;工业化后,大型城市带或大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的概念及其制约因素是城市化研究的基本问题,学术界目前对此大致有三种看法。①所谓城市化,就是指工业化、非农产业化,即指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城市经济体系逐步渗透到乡村去的过程;②城市化就是变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过程;③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不断向城市“趋同”的过程。我们认为,所谓城市,它是随着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形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社会学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学家认为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按照西方发展经济学家的观点 ,城市化就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他们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问题时得出一种解释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主要是解决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在这一方案下 ,现代化与城市化是同一过程。然而 ,当今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急进化过程。因此 ,在城市化进程中 ,农业劳动力转移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 ,有必要针对“理性选择”等问题对其进行社会学意义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城市化的道路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现农业现代化、市场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实质是城乡经济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城市化过程是农民身份市场化、就业方向非农化、生活方式现代化、居住和生产生活范围非农村化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消除城乡差别,较快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尽快实现共同富裕.为此,必须将城乡置于统一的空间下,谋划城乡一体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构筑有利于城乡一体的发展环境,逐步实现工业发展、市场建设、城乡科技和社区建设一体化,使城市和农村在地域、形态、功能等方面实现有机结合,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依据适宜性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培育具备现代化综合性功能的国际大都市的同时,要积极推进中、小城镇建设,走使人口和其他资源在特定小城镇及区域内相对分散配置从而推进大都市圈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一要协调农村城市化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二要使城市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三要正确规划和管理农村人口与劳动力的转移;四要构建城乡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发展,本质上是保持城市化水平与一二三次产业的发展速度相协调。产业结构的升级是指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和产值比例,由低水平逐步过渡到高水平。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然会使农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下降,农业产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降低。城市化与工业化是同步的,聚集效应使得工业集中分布在城市,并提高了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伴随着工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持续动力,在城市化的加速阶段,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增加,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持续上升。要保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应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20.
论城市化模式与我国城市化道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社会历史进程。它不仅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更重要的是经济社会的进一步集约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标志着一个国家 ,一定地域现代文明的历史性变化。城市化作为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伴生物 ,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社会演变过程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归宿。然而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城市化不只是国家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结果 ,而且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战略 ,可以把城市化作为一种动因去推动工业化和经济社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