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专家治国论的专家主体,学界有三种不同理解:一是认为专家仅指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二是认为除了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外,还包括社会科学专家,特别是经济、管理专家;三是把专家等同一般知识分子.治国专家从科学家、技术专家扩展到社会科学专家乃至人文知识分子是唯科学主义不断扩张、工具理性不断渗透和社会技术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专家治国论是西方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它主张技术专家全面管理社会。它的合法性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培根把科学家视为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圣西门认为科学家代表实业社会的理性原则;现代工业社会论认为技术专家的权力源于生产领域技术的要求。当代技术统治论已经陷入难以解决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的独特的质的规定性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就是不断发展生产力并增长物质财富。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作为能够最有效地发展生产力和创造物质财富的社会生产体制的同时,也作为社会分化体制而加大了两极分化、贫富不均等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把握社会主义财富生产的功能性要求与合法性要求的同时,确立起与从"如何增加财富"到"如何支配财富"的历史转变相适应的社会财富生产观。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中的劳动理论是关于财富生产的理论 ,而价值理论是关于财富分配的理论。决定财富生产的是要素的组织与运用 ,而决定财富分配的则是要素的所有权制度。传统劳动价值论的逻辑是 :商品都是通过劳动制造出来的 ,商品就都应该归劳动者所有。这样 ,传统劳动价值论就混淆了财富生产与财富分配的区别 ,因而它不能解释分配格局多元化的现象。另外 ,传统劳动价值论还将财富局限于物质生产领域 ,因而它也不能对广大非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参与财富分配的原因给以解释。因此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教学必须在澄清价值概念的基础上 ,从理论与教学方式两方面尝试改革。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劳动价值论是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基础的科学。指出正确认识劳动价值论应澄清两种误解 :第一、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即只有体力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或认为劳动价值论中排除了科技工作者的劳动 ;第二、将马克思的价值论与财富论混同。阐明科技工作同样属于生产商品和价值的生产劳动 ;论证了马克思的价值论与财富论既有统一又有区别。特别指出要结合新的现实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专家治国运动"在苏联的兴起主要缘于社会主义工业化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在当时能够胜任这一任务的只能是来自旧政权的资产阶级技术专家,"新经济政策"为提高知识分子的物质待遇和政治地位提供了可能。帕尔钦斯基和恩格迈尔是这场运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为了能让工程师在国家恢复和建设中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最终在苏联实现专家治国的目标殚精竭虑。"专家治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局对技术专家的不信任,一系列冤假错案不仅导致国家建设人才匮乏,也使苏联工业化走了不少弯路。如何客观认识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和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苏联"专家治国运动"的兴衰为我们提供了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第三次技术革命,生产机械化向自动化高度发展,六十年代出现了工业机器人,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并引起了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某些变化。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又一次鼓吹“机器创造价值”的谬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学说受到了新的挑战。他们宣称技术越进步,机器越发达,资本对财富生产的贡献就越大,而劳动对生产财富的贡献就越少,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了;他们甚至宣称,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是资本家剥削工人,而是工人剥削了资本家。早在1958年,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者路易斯·凯尔索和摩铁麦·杰·阿德勒在他们合著的《资本家宣言》中就认为,今天美国工人对财富生产的贡献不到10%,资本工具对财富生产的贡献是90%以上,而70%的收入却分配给劳动的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生产部门也创造国民收入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民收入指标是社会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也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的核心。近年来经济理论界和统计学界有人对国民收入指标的涵义提出新的见解,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民收入不单是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而是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共同创造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收入的概念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理论问题,它直接涉及到国民收入指标的计算和应用。本文拟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看法。关于国民收入的涵义,马克思在批判亚当·斯密把年生产物价值和年价值生产物混淆时,明确指出:“每年生产的商品的总额,即全部年产品。是过去一年发生作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构建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相当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治国方略、其要旨包括:民族本位的政治思维,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战略,“三个面向”的民族、国家发展的参照取向,“两手抓”的战略方针,以法治国的法治主义,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及从严治党的思想等。邓小平同志的治国方略论,是中华民族百年来争取民族振兴思想的集结,是以对中国国情的深刻透辟分析为客观基础的,是以世界发展的“一体化”和时代发展的主题为重要依据的、是在总结中共党史和国际共运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它具有务实性、开放性和战略性的特征。学习邓小平的治国方略,对于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和提高防“左”反右的自觉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劳动、生产劳动是马克思科学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的研究和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和生产劳动发生了新的变化,搞清这一新的变化,不仅涉及到坚持和发展科学劳动价值论,而且,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增加社会国民财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意义.本文着重研究如何准确、完整地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劳动的性质,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以及对价值创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近一两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问题,又在进行着热烈讨论。在讨论中,许多同志否认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管理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是生产劳动。这种意见究竟对不对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就教于理论界。  相似文献   

12.
有关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论 ,虽然马克思主义早已提出 ,但是 ,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并结合中国现实社会发展 ,由邓小平作出的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 ,发展了社会主义学说的阶段论 ,更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立了现实道路 ,因而在这一阶段的中国文艺生产具备了向多元化与产业化方向发展的全部可能。  相似文献   

13.
深化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必须解决好四个问题。一、自然资源作为自然财富和生态财富要真正转化为经济财富和社会财富,必须使自然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资料进入生产过程,树立为了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生产目的,并建立与自然资源相一致的发展方式和生存方式,制定系统完善的生态补偿制度;二、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这要求我们树立系统论、整体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把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建立生态文明发展方式和确立“德法兼备”的社会主义生态治理观有机结合起来;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仅仅满足于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是不够的,其关键与核心是如何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生态化;四、脱离对环境权问题的研究,片面强调对“环境民生论”的阐释,既不能准确理解“环境民生论”的完整内涵与价值,也无法真正践行“环境民生论”,故强化对环境权问题的研究与阐释,是当前我们理解和践行“环境民生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深化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必须解决好四个问题。一、自然资源作为自然财富和生态财富要真正转化为经济财富和社会财富,必须使自然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资料进入生产过程,树立为了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生产目的,并建立与自然资源相一致的发展方式和生存方式,制定系统完善的生态补偿制度;二、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这要求我们树立系统论、整体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把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建立生态文明发展方式和确立“德法兼备”的社会主义生态治理观有机结合起来;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仅仅满足于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是不够的,其关键与核心是如何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生态化;四、脱离对环境权问题的研究,片面强调对“环境民生论”的阐释,既不能准确理解“环境民生论”的完整内涵与价值,也无法真正践行“环境民生论”,故强化对环境权问题的研究与阐释,是当前我们理解和践行“环境民生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结晶和财富,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非物质经济又称符号经济,本文基于其理论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必然性,试图让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达到双赢,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不仅要求物质资料生产有计划地进行,而且要求人类自身的生产也有计划地进行,以实现人口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之间的平衡。在人口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局部的不平衡现象是经常出现的,这就要有计划地进行调整。只有人口增长与物质资料生产之间保持协调的比例关系,社会主义经济才能持续而稳定地发展。 把人类社会的生产划分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以及关于两个方面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恩格迈尔是技术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优秀的机械工程师、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本文介绍了恩格迈尔在技术本体论、技术认识论和技术社会学等领域所做的若干探索,评述了他的技术主义、创造学和专家治国论等技术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及其实现手段李明泉.孙宁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创业时期的生产目的生产目的问题是政治经济学动力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研究一直未能深入展开,至今仍是一大理论难题。一般说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总结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重新肯定并一再强调科学技术在物质生产中的重大作用,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把发展科学、发展教育、大力培养各方面的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看作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这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可是,由于左的思想的长期影响,人们对科学技术在物质生产中的巨大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致使那种只重视有形财富——物质产品  相似文献   

20.
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 ,提出资本主义后期金钱资本权力下降而知识文化资本上升 ,提出“专家治国论”,统治阶级不是金融资本家而是各行业专家。本文认为无论社会分层如何变化 ,只要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性质不变 ,资产阶级政治家掌权的性质就不会改变。贝尔企图用对后工业社会的划分来抹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