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川 《中国藏学》2012,(2):58-66
文章介绍了新发现的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政务科科长戴新三先生居藏4年的日记——《拉萨日记》(1940—1944),作者从中节选和整理了1942年10月至12月的10余日日记,并作了必要的注释,以为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提供基本史料。  相似文献   

2.
一九四九年七月八日西藏地方反动当局曾以国民政府驻藏人员中有共产党员为借口,要求国民党政府驻藏人员和内地在拉萨工作的某些人员离开西藏。本文就已经收集到的材料,试将该事件的原委作一初步探讨。 (一) 关于这一事件的经过,已故的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主任秘书、代处长陈锡章曾写道:“一九四九年七月八日噶厦派员请我去有要事面谈。我去到那里,在座的有三噶伦,  相似文献   

3.
简论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政府在拉萨设置的办事机构.虽然只存在了十几年,而且人员不多,但是这一机构在民国时期的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的关系中,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民国时期中央在西藏行使主权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和这一机构的设立过程、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进行分析,简要阐述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历史作用,从另一个侧面来重新看待国民政府西藏工作的成绩与失误,以及其内在的历史惯性.  相似文献   

4.
我第一次见到邢肃芝君是在一九四四年的拉萨。当时我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英文秘书,初到西藏,人地生疏,我们只匆匆一面,再未接触,印象不深。但我记得邢君已在哲蚌寺学经多年,告一段落,正准备返回内地。又记得就在那年,他去过一趟山南的扎里名山。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一部份在缅甸经商的云南商人退入西藏,加上原来在拉萨的内地人,人数不少,但据我所知,去过扎里的  相似文献   

5.
驻藏帮办大臣温宗尧在西藏任职只有一年两个月,他在筹藏策略方面与驻藏办事大臣联豫产生较大分歧。温宗尧筹藏最令人注目的行动,是与西藏地方上层统治者谈判,并达成七条协议。此协议不被联豫认可,亦最终被清中央政府否决。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十三世达赖出走拉萨,得知消息的温宗尧建议联豫迅速采取行动进行阻拦,这反映了他筹藏时还有强硬的一面。温宗尧《咨请川督代奏维持西藏大局折》,对当时西藏地方所面临的英、俄两国威胁与侵略的形势,均有相当准确的分析与判断,这与他关注英俄对西藏地方博弈情形及通晓外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有泰,字梦琴,蒙古正黄旗人,姓卓特氏。为大学士富俊之孙.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初三(1902年12月2日),清廷派为驻藏大臣,二十九年冬十二月二十四日(1903年2月9日)始抵拉萨。三十二年查办大臣张荫棠劾其贪婪昏聩,贻误事机,诏革职发往张家口军台效力。三十三年三月初六(1907年4月18日)离开拉萨。其驻藏日记涉及藏政、外交、历史、宗教、风俗、地理等均属身经目击之谈,信而有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十九世纪后期,沙俄、英帝加紧对我国神圣领土西藏的侵略活动,西藏边陲岌岌可危。英帝在一八八八年武装入侵我西藏地方之后,相隔不过十五年,于一九○四年对西藏地方又一次悍然发动武装侵略。面对英帝的武装挑衅,以十三世达赖喇嘛为代表的西藏地方政府,领导西藏僧俗军民,英勇杀敌,抗击英国侵略军,最后藏军失利,十三世达赖喇嘛拒与英人交涉,离开拉萨奔赴内地。然而清朝驻藏大臣有泰认贼作父,为虎作伥,对帝国主义侵略者采取屈辱投降的路线,英藏私立条约,丧权辱国,莫此为甚。有泰日记中反映了这一非常时期的情况,虽然有时记述仅片言只字,甚至语焉不详,但是透过字里行间.可以窥见当年西藏人民抗英斗争的正气凛然的英雄事迹。和英国侵略者的凶残、狡诈的反动本质,以及清廷驻藏官员在大敌当前时卖国求荣,沉湎声歌酒色、腐败堕落的丑闻。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全部日记手稿共十六卷,经吴丰培先生整理,近期将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现就《有泰驻藏日记》第五、六卷中有关一九○四年西藏人民抗英斗争的部分评述文字摘抄如下。  相似文献   

7.
冯翔  喜饶尼玛 《民族学刊》2021,12(6):82-94, 125
五世热振活佛是近代西藏历史上一位倾心内向的活佛,曾为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的改善做出过贡献,并戳破了英国人在“西藏问题”上苦心经营的“道德”形象,但热振辞去摄政职务时,国民政府对此的反应却是轻慢的。当1942年“外交局”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在治藏政策方面进行了调整。沈宗濂作为蒋介石属意的官员出任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处长,曾积极投身藏事,改善了西藏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对国民政府的西藏政策发挥了较大影响。但是,20世纪40年代末,西藏地方发生了若干事件,国民政府却无所作为。对此,沈宗濂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然而在沈宗濂态度转变的背后,更本质的原因则是国民政府的消极治藏政策。  相似文献   

8.
刘公亭原在拉萨东郊,即今河坝林拉萨市委大院附近。是为纪念原民国政府蒙藏委员会驻拉萨办事处处长刘朴忱而建的。刘朴忱,字棫,山西省神池县人,生于公元1882年。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期间在日本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发起的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西藏地方之动乱最先在拉萨爆发,且此后该地一直为主要战场,故而这场以拉萨为主要战场的整个西藏地方的动乱局势被通称为"拉萨动乱".该乱事虽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发生,但其性质不同于内地各省响应革命的行为,难以归于"革命"范畴,更不属于辛亥革命起义的一部分.所谓辛亥"汉藏冲突"这一定性并不妥当,称其为清驻藏陆军与藏族民军间的混战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0.
张双智 《中国藏学》2016,(2):170-176
国民政府深信藏传佛教在治藏中具有的举足轻重作用,尊重和团结藏传佛教高僧和喇嘛,委派黄慕松、吴忠信入藏,广结善缘,布施西藏寺庙和喇嘛。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也承担了布施的重任,每年传召法会时,都按照惯例,熬茶放粥发放藏银。国民政府也不定期的以蒋介石名义捐赠锡德寺、木鹿寺等重要寺庙,展现了中央德意。以三大寺为代表的寺庙是支持中央,反对英国侵略势力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研究九世班禅大师生平历史、西藏政治制度史、西藏地方史、西藏与中央政府关系史提供第一手历史资料,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作编辑的《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一书,最近已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923年11月15日,九世班禅离开西藏,出走内地。此后,他在内地居住和生活了十四年之久。在全国各地,除进行佛事和宣化活动外,他为反对外国侵略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展开了不懈的斗争。其间形成的大量历史档案,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对这些宝贵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编辑出版,对于研究西藏近代史,对于研究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历史关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学者在研究九世班禅返藏时多采纳档案材料,大都忽略了传媒中的各类资料。班禅返藏作为国际热点问题《申报》《大公报》《中央日报》等日报,《东方杂志》《蒙藏月报》《蒙藏旬刊》《康藏前锋》《开发西北》《边事研究》《海潮音》等期刊都及时跟踪报道,报道中央政府、西藏地方政府、宗教人士对班禅返藏的策略和态度,并介绍了达赖与班禅、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中国政府与英政府之间的交流与斗争。通过这些报刊我们可以了解九世班禅准备返藏的复杂过程,及其返藏失败的原因,把握当时的舆论导向和达赖班禅两个系统利用报刊进行斗争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十三世达赖、九世班禅圆寂致祭及其转世灵童的寻访玛鼐一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1933年12月17日在拉萨布达拉宫圆寂。12月20日,西藏地方政府驻京(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下同)总代表贡觉仲尼,代表阿汪坚赞、阿汪扎巴、曲批图丹向蒙藏委员会呈报了这一噩耗。...  相似文献   

14.
王晓云 《中国藏学》2023,(1):151-158+218
驻藏大臣是清中央政府派驻西藏地方的最高行政官,其施政的举措,直接关乎中央政府政令的畅达与执行,关涉边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驻藏大臣在驻藏期间除公务活动外,也创作了一定数量的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藏事诗。将驻藏大臣作为诗人群体,考察其创作的藏事诗,发现诗中蕴含着比历史文献更为鲜活丰富的政治文化价值:充分展现了清中央政府治理西藏地方的措施及成效,多角度描绘了清代各民族文化的大交融和国家的大一统,昭示了文人士大夫对国祚苍生的使命与担当,多维度呈现了清代西藏地方多姿多彩的人文与社会。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记者讯 ] 我国著名藏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柳 祺先生 ,因病于 2 0 0 3年 3月 1 9日与世长辞 ,享年 95岁。柳先生 1 90 8年 3月 2 7日出生于浙江兰溪县。 1 930年毕业于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本科。 1 931年进入国民政府财政部所属盐务管理局 ,1 940年到光华大学成都分校执教英文。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 ,先生不辞辛劳 ,毅然于 1 944年进藏任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英文秘书 ,工作 5年。 1 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 ,先生辞职离藏赴印 ,受聘于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  相似文献   

16.
邓锐龄 《中国藏学》2007,1(4):33-50
本文依据《廓尔喀纪略》等原始史料,扼要地叙述清乾隆五十六年至五十七年廓尔喀第二次侵略西藏及清廷遣军入藏收复失地,深入廓境,接受求和的全过程,并清晰地交代作战期间清中央、清驻藏官员与西藏地方当局三方面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适为笔者《第一次廓藏战争(1788—1789)中的议和潜流》(载本刊2007年第1期)的续篇。  相似文献   

17.
1642年顾实汗打败藏巴汗并在拉萨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权,这在西藏地方历史发展进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事件.但在甘丹颇章政权的性质和地位问题上,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并有明显盲点.文章从蒙藏历史文化传统和当时具体情境出发,试对这一问题再作探讨.  相似文献   

18.
罗布 《西藏研究》2023,(5):22-31+159
18世纪西藏地方政局可谓起伏不定、动荡不止,却有一个主流趋势日益清晰可见:清朝在西藏的统治从间接到直接不断强化。其大致过程是,借蒙藏上层矛盾和冲突之机,逐步加大直接干预力度,以驱准保藏终结蒙藏联合执政格局,改变当时地方治理运行不畅的局面,逐步推行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模式,最终形成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完备形态,得到西藏僧俗的衷心拥护,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成为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9.
公元13世纪,西藏已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公元17~18世纪,清王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掌权时期,更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地方的治理,全面行使了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力.西藏地方事实上是一个行省.西藏地方政府完全隶属于清朝中央政府.本文试图就清代中后期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治理政策进行探索,总结一些历史经验教训,并通过历史事实说明西藏地方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清朝中央治理西藏地方政策的制度化和系统化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设立驻藏大臣办事衙门,派遣驻藏大臣总理西藏事务,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清末入藏之俄国人崔比科夫的游记《佛教香客在圣地西藏》为蓝本,结合舆图与方志资料等,具体考证从库伦到拉萨这条朝圣之路的蒙藏地名、所处方位、大致走向及其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