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月12日,正在北京访问的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艾亚尔在北京宣布,中印两国已经签署了"加强石油与天然气合作"的5个备忘录,这是被媒体称为"印度和中国锁定能源合作、避免冲突的关键一步".文件的签署表明,中印这两个能源消费大国正由竞争转向合作,而且合作已不是权宜之计,而将成为一种战略性的制度化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1月12日晚,印度石油部长艾亚尔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中印双方已正式签署了能源合作谅解备忘录,为中印两国在海外能源勘探、生产、开采、存储以及研发等领域全面合作提供了法律基础。艾亚尔的到来,使得多年来中印能源合作的坚冰终被打破;协议的签署,也标志着“中印能源同盟”的正式建立。中印能源合作并非偶然。据估算,15年后,印度进口石油在其总消耗量中所占的比例,将从现在的70%上升到85%左右。而中国目前也有一半的石油供给来自进口。严酷的现实让中、印两个高速发展的能源消费大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竞争激烈。然而,这种竞争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却是中印双方为第三者埋单。  相似文献   

3.
1月12日晚,印度石油部长艾亚尔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中印双方已正式签署了能源合作谅解备忘录,为中印两国在海外能源勘探、生产、开采、存储以及研发等领域全面合作提供了法律基础.艾亚尔的到来,使得多年来中印能源合作的坚冰终被打破;协议的签署,也标志着"中印能源同盟"的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4.
中美中东石油关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居世界前两位的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中美都离不开中东石油。中美在中东必然因石油而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双重性——事实上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在中东石油领域,如果两国展开过度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双方可能走向“零和”或两败俱伤的“负数”结局;如果两国开展对话、合作或实现竞争下的合作,则完全可以在中东石油甚至其他能源领域实现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5.
作为居世界前两位的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中美都离不开中东石油。中美在中东必然因石油而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双重性——事实上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在中东石油领域,如果两国展开过度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双方可能走向“零和”或两败俱伤的“负数”结局;如果两国开展对话、合作或实现竞争下的合作,则完全可以在中东石油甚至其他能源领域实现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以来,中国和印度两个东方大国密切交流,中印两国首脑实现互访.在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印携手共创“亚洲世纪”的倡导下,中印关系进入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习近平强调,中方视中印关系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致力于推动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曾月郁 《老年人》2003,(8):10-11
2003年的五六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和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三次握手。5月底,两人相会于俄罗斯的圣彼得堡;6月初,他们应法国总统希拉克的邀请,共同出席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6月底,瓦杰帕伊总理又应邀正式访华,双方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一时间,两大文明古国跨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的屏障,发展“健康的竞争关系”(瓦杰帕伊语),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印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共性颇多。比如两国历史悠久,都是文明古国,又都是人口大国。两国人口总计约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目…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中国与叙利亚的能源合作一直是空白。直到2003年3月,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CNODC)对戈贝比(Gbeibe)油田进行二次采收,才使这一局面出现重大突破,并带动相关产业项目的相继中标,与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联手完成幼发拉底(Al-Furat)石油公司38%股份的收购。鉴于中叙两国历史联系悠久、政治基础坚实、经贸关系发展迅猛,且叙利亚的天然气开发又具有广阔的前景,故双方未来的能源合作必将充满机遇。但叙石油产量下降、出口减少以及叙美关系的日趋紧张又对双方未来的能源合作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叙利亚的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中国与叙利亚的能源合作一直是空白.直到2003年3月,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CNODC)对戈贝比(Gbeibe)油田进行二次采收,才使这一局面出现重大突破,并带动相关产业项目的相继中标,与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联手完成幼发拉底(Al-Furat)石油公司38%股份的收购.鉴于中叙两国历史联系悠久、政治基础坚实、经贸关系发展迅猛,且叙利亚的天然气开发又具有广阔的前景,故双方未来的能源合作必将充满机遇.但叙石油产量下降、出口减少以及叙美关系的日趋紧张又对双方未来的能源合作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0.
俄白能源之争硝烟再起 新年伊始,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两国围绕着石油问题再起争端,并且矛盾迅速激化.而在此之前,在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俄白两国刚就天然气价格达成共识,签署了2007年天然气供应协议,舆论普遍认为虚张声势的俄白两国能源之争已经结束.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作为世界能源大国,石油、天然气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0%、33%。中、日、韩是能源消耗大户,三国分别是世界第二、第三、第六大石油消费国,占据东北亚地区油气资源需求的绝大部分。为了保证本国的能源安全,中日韩不约而同地把自己的能源战略选择投向邻国俄罗斯,三国都渴望与相邻的俄罗斯加强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印度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相似的经历和可比性。近代以来,中印两国都遭受了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奴役。到20世纪中叶,两国先后获得独立,并以各自的方式谋求国家的发展。 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两国经济与科技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成为亚洲新崛起的大国。21世纪  相似文献   

13.
世界能源的生产和供应形势目前世界主要有4种主流能源渠道,依次为: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1999年全球石油资源的探明储量约为1400亿吨。作为另一个重要的现代能源矿种,1970年以来,世界天然气以每年平均6%的储量增长。目前,世界天然气储量已达到404万亿立方米,年开采量为2.3万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龙”与“象”分别是这两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近代以来,两国关系历经许多风雨,既是近邻、伙伴,又是竞争对手。如今,随着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21世纪“龙”与“象”的竞争与合作问题,不仅关系到亚洲地区的安全、稳定与经济发展,而且也  相似文献   

15.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消费量增长最快的石油进口国。沙特需要为其巨大的能源储量寻找新的市场,中国需要海外能源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因此,两国在能源领域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正是这种相互依赖关系推动着中沙关系的稳步发展,本文力图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法对中沙石油合作做出理性分析与判断。  相似文献   

16.
试析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消费量增长最快的石油进口国.沙特需要为其巨大的能源储量寻找新的市场,中国需要海外能源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因此,两国在能源领域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正是这种相互依赖关系推动着中沙关系的稳步发展,本文力图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法对中沙石油合作做出理性分析与判断.  相似文献   

17.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既需要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考察全球的变化发展,更需要用全新眼光和思维看待和思考同样发生着重大变化的中东,进而抓住中国中东外交的新机遇。在重大变化方面,美国以战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并将中东作为开展对华战略竞争的重点区域。美国在中东的主要目标是阻止中国“填补权力真空”,将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合作限制于低端层次。中国不认可美方关于战略竞争的定义,继续稳步推进既定中东政策,同时积极回应来自美方的围堵打压,维护自身利益。在外交新机遇方面,中国与中东国家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加强能源合作,遵循“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的战略构想,准确把握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并推动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承担着大国责任。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中国深度参与中东安全事务治理,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的中国中东安全治理观逐渐成熟,中东安全治理进入新时期。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石油价格一路高涨、原油供给链日显脆弱的今天,寻找更多或未知的石油来源成为了绝大多数国家共同的愿景。日前,美国地质勘探局历经5年研究才出炉的北极地区资源评估报告指出:北极拥有900亿桶未发现的石油储量及与俄罗斯已知全部储量相当的未探知天然气储量。这份美国首份政府区域资源评估报告不仅让人类看到了缓解石油资源压力的希望,更有可能使美国加快在北极“圈地”的步伐,从而使北极地区国家层面和商业层面的竞争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9.
转向低碳经济的生活方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气候灾变看“低碳经济”的紧迫性 “低碳经济”,是最近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自工业革命以来的250年间,世界经济发展依赖的主要动力是碳素矿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迄今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这三种矿石能源的比重仍占87%左右。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约占69%,石油和天然气约占24%,发电能源结构中燃煤发电比重高达78%。  相似文献   

20.
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内容。气候治理的本质是发展治理,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受害者,同时又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因此,成功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之一,是实现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低碳转型。中国和沙特阿拉伯都是发展中大国,各自又是化石能源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具有强烈的低碳转型意愿以及较好的科技和资本基础,属于全球气候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关键国家。中沙两国基于双赢动力开展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同时也存在问题。在两国“双碳”目标约束下,更加符合各自资源和技术禀赋特点的提升化石能源能效、氢能、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将成为未来双方合作的重点。伴随两国合作从产能向联合研发核心技术等关键领域拓展,中国与沙特阿拉伯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也将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领域发挥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