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关于中国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命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等著作中都作了原则的、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要求无产阶级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在推翻封建统治之后,继续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命革,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最后争取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社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入门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真读一读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很有教益的。1880年,马克思在为这书写的“法文版导言”里,称赞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因此,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入门书。 这书是由《反杜林论》的三章编成的,它包括了《反杜林论》理论部分的最重要的内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恩格斯同马克思一样,在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创始人之前,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他们开始和完成这“两个转变”的时间、标志等问题,似乎早巳成为定论。但是现在看来,围绕这“两个转变”,还有一些重要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思想和“哲学共产主义”的关系,便是其中一个牵涉面较广、难度较大、学术界迄今认识很不一致的问题。本文拟侧重讨论恩格斯早期思想和“哲学共产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人共同创立的科学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长期以来,对于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过程中的作用,缺乏具体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从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和他的哲学思想,探索他在唯物史观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借以说明恩格斯思想发展的一个侧面,以期促进深入开展恩格斯哲学思想的研究。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中,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和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极力贬低和抹煞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他们有的人直接否定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存在,并大量引证恩格斯的话为依据,认为恩格斯是用实证知识代替或取消哲学,因而他不是哲学家,只是一位研究自然界普遍规律的实证主义者,是后来共产主义运动中教条主义和机会主义的理论渊源;有的人虽然承认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存在,但却否定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恩格斯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者之,充其量只不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发者、解释者。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是一部被马克思誉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著,在它对马克思创立的科学世界观的全面、系统的阐发中,无疑包含有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内容,只是这一方面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本文拟对《反杜林论》中恩格斯的人权思想作一粗浅的探讨,以期从马克思主义的这座宏伟的理论宝库中开掘出新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一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卓越的学者和无产阶级的导师.恩格斯为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教育和组织全世界无产阶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恩格斯对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贡献与马克思对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贡献是溶合在一起而不可分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共同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他们先是按各自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是殊途同归,达到一致的见解.从一八四五年起,他们二人密切合作,为共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而奋斗.  相似文献   

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形成自己科学世界观时的一部关键性论著;它是马克思第一次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学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由此建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轮廓。因而,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源头。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宣言>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而且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经典文本.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是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革命为前提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革命,表现为否定了从原理、原则出发的哲学立场,转向实证科学的立场,超越唯心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而创立"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的"新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在<共产党宣言>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今天纪念<共产党宣言>,不仅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更要理解他们的哲学革命.只有改变从原则出发的思维方式,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维方式,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的角度考察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发展过程.文章分析了恩格斯早年否定劳动价值论、主张"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而后来肯定劳动价值论的原因;论述了马克思由"接近劳动价值论"到在新的基础上科学地发展劳动价值论的过程;介绍了考茨基受恩格斯之托并在恩格斯的指导之下撰写<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传播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思想的巨大功绩;剖析了伯恩斯坦诋毁劳动价值论、鼓吹边际效用价值论的错误;论述了列宁反对伯恩斯坦及其俄国"学生们"的折中主义价值论、捍卫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伟大斗争.同时,文章对胡义成先生的有关观点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0.
价值论的产生和发展能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能否对我国的哲学教科书的改革带来启迪,是本文思考的出发点。文中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世界观过程中选取的历史起点为轴心,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实践为基本范畴的思维痕迹,尝试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价值观的关系是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历来注重自然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科学的一系列光辉论述,雄踞时代的高峰,向无产阶级揭示出自然科学的伟大革命力量,揭示出自然科学与共产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现出无产阶级革命与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而必将迎来的新时代的曙光。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传统之一是科学传统。  相似文献   

1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共产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标志。马克思和恩格斯超越了以前对于共产主义的单纯的形而上的理解的层面,开辟了共产主义的实践途径,并形成了共产主义观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理想性三个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维度的雏形,从而形成了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不同的更为合理和科学的共产主义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资本论》和其它一些著作中,把共产主义所有制,有时称作个人所有制,有时称作公有制。杜林对此进行了攻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批驳了杜林的攻击。以往理论界,有的人依据马克思的论述,把个人所有制理解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有的人依据恩格斯的论述,把个人所有制理解为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从这两种理解看,好象马克思和恩格斯赋予个人所有制范畴的涵义是不一致的。如把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综合理解,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赋予个人所有制范畴的涵义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费尔巴哈论》(即《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专门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问题的主要著作之一。它不但在理论上系统而科学地回答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是如何从黑格尔哲学“出发并且怎样同它脱离,”以及费尔巴哈如何成为“黑格尔哲学和我们的观点之间的中间环节”等重大问题,并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史和最基本的原理,而且更主要的是,在这本著作中恩格斯运用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的辩证科学方法,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通过由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由  相似文献   

15.
马蓥伯 《中华魂》2010,(4):14-17
列宁是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顶住第二国际机会主义修正和背叛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狂潮,坚持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各个领域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复兴了共产主义运动。他的名字已经不可分离地同马克思结合在一起。他把马克思主义发展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马克思以其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面对世界,不是简单地解释世界,而是以改造世界为己任.阐明了马克思从现实中的人出发去解析当下的世界(资本主义社会),并在批判中阐发人的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共产主义).指出了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以改造世界为其哲学宗旨.  相似文献   

17.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作指导,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共产主义制度必将最终在全世界实现的科学结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问世到现在已有一百三十年,在这一百三十多个春秋里,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得到广泛的传播,共产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现在世界上有二百多个共产主义政党,有党员六千多万,环球一百五十多个国家中,已有六十多个国家的执政党宣称自己是在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尽管这些执政党之间有很大区别,甚至有的和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但可以看  相似文献   

1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发端,按照学界流行的观点,马克思在《手稿》中最早系统阐述了共产主义学说。为了纪念《手稿》发表170周年,本文紧紧围绕笔记本III中"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的相关论述,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进行解读。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自己所阐述的共产主义学说的经验基础是私有制内部资本和劳动的矛盾运动。以此为依据,马克思系统地批判了以往的共产主义理论,进而正面提出自己的共产主义学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从对《手稿》原文的理解出发,探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此学说的人学维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践行群众路线提供哲学层面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和谐马克思主义:一个被长期遮蔽的视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自身各个方面之间的激烈冲突催生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宗旨,认为共产主义是上述冲突和矛盾的真正解决,是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和谐。和谐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目标,冲突只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使用的手段。1848年前后,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经过阶级斗争、暴力革命实现共产主义,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他们在晚年转而主张无产阶级以合法斗争途径实现自己的目的。俄罗斯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出于实践需要对暴力革命重要意义的长期强调,使得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与和谐相关的思想被遮蔽起来了。今天是人类走向和谐的时代,时代变化把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与和谐相关的思想凸现了出来。对“和谐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将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40年代初至1848年革命爆发前,马克思、恩格斯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建立共产主义理论。在这期间,他们接触并分析民族问题,有许多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是构成新世界观——唯物史观的重要材料,也是他们此后关于民族问题理论的出发点。一、从经济生活入手分析民族问题,揭示历史上和资本主义制度下民族问题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