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学网站的产业化与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具有影响力的原创文学网站逐步跨进产业化的进程,通过整合传统文学制度因素形成新型的文学制度模式,为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产业化可能给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带来诸多陷阱,使之失去文学发展的内在自律性,从而错过网络文学的实验性机遇,因此建立产业化与网络文学发展的良性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论文学网站对网络文学的制约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网站是当下网络文学的主要写作与阅读园地,也是由商业资本介入的以公司方式运营的网络媒体.这一网络媒体在组织网络文学的生产与销售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给写手们提供作者操作系统,以工厂化的方式组织文学生产,以量化的标准衡量产品质量,同时有专业的营销系统,力图以戴尔式的互动系统设置来营销,形成文学产业链和迪斯尼化的消费环境.文学网站作为生产和销售平台以结构性的力量渗入文学写作过程中,促进或造成网络文学作品(尤以网络小说为代表)浓厚的大众化色彩、类型化、超长化或"太监"、"烂尾"等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3.
杨梅 《东岳论丛》2005,26(3):123-127
1994年,国际互联网进入中国大陆,接着中国开始有了本土的文学网站,开始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文学蓬勃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网络文学批评也逐步开展起来。但网络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内容、形式极为丰富,网络文学批评大都以经验式评论为主,情绪色彩较重,很少对网络文学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学理分析与把握。本文将对网络文学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归纳网络文学的创新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志雄 《中州学刊》2014,(5):157-162
网络媒体带来了文学写作与阅读的商业化和大众化,形成了新的文学生产商业机制。商业化机制对网络文学写作带来多方面的影响,网络写作者在跨过"谋生的焦虑"之后,需要在商业化和艺术追求之间找到平衡。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趋向是20世纪90年代文化脉络的延续,是我们时代文化转型的一部分。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运作机制为文学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蕴含着新的活力。我们不应简单地批评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而应反思网络文学商业化的水平,正视网络文学在商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警惕商业化对网络文学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阳光与阴影的街上——网络文学现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文学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网络文学 ,可以看到网络意识的审美倾向和价值认同。网络文学是一种游历于网络之间的个体生命对于理想网络的渴望 ,这种追求不是技术性的未来展望 ,而更多的是感性而具有人道主义的精神需求。本文试图从网络文学的作者、作品、读者三方面入手 ,思考网络给文学带来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学的五种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下的网络文学创作可分为五种类型 :BBS网络故事型 ,这是网络文学的原始形态与基本形式 ,它完全依附于网络———故事背景是网络 ,主人公为网人 ,交往方式以网络聊天为主 ,故事结局也像网络一样虚幻 ;传统文学型 ,认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是一样的 ,二者的区别仅只是载体不同 ;大众参与型 ,认为所有发在文学网站上的帖子都可称为网络文学 ,它体现了网络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人数众多 ,作品繁杂 ,但缺乏有特色的代表作品 ;接龙游戏型 ,此种形式最能体现网络广泛接纳、变化多端的特点 ,它打破了作者与受众的界限 ,每一个阅览作品的网友都能轻易变受众为言说者 ,按照个人的意愿去发展故事情节 ;完全网络型 ,此类型实现了网络与文学的最亲密接触 ,由于其对网络的完全依赖 ,文字逐渐退隐 ,而“超文本”型、“非线形”型、“多媒体”型等正悄悄攻占传统观念中的文学领域。  相似文献   

7.
周静 《浙江社会科学》2012,(7):146-150,160
目前的网络文学评论面临如何纳入现代文学理论框架的难局:职业读者没法启用惯常的文本批评方法;媒介要素对网络文学流通的作用远大于作品生产,媒介批评在市场供需原则之外无所建树;大众趣味相当程度上折射了当代市民社会的多元与混杂,专属的标准审美体系的引领作用日益式微。网络文学批评需要借助媒介批评带来新方法,通过市场原则下的文学制作人角色带来新任务,认同大众趣味的混杂不是降低文学的品格,而是将文学拉到更现实、更接近读写真相的新位置。在表达复杂的当代经验这个目标上,网络文学批评和传统职业文学批评及当代文学创作的努力是贯通的。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是什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华 《人文杂志》2002,(1):107-111
要恰如其分地评价网络文学 ,就必须首先追问 :网络文学是什么 ?先前的大多数研究者直截了当地将网络文学理解为网络上的文学 ,但由于任何文学样式都可以在网络上存在 ,因此 ,此定义无法概括网络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根本特征。网络文学只能被如其所是地理解为其特质仅属于网络的文学。这种文学样式有两个特征 :1、社区性 ;2、多元互生性。所以网络文学是 :1、独特的社区文学 ;2、多元互生性文学。网络文学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欠缺都蕴涵于其特性中 ,这是我们评价网络文学时必须注意的。  相似文献   

9.
解构的文本--简析网络文学的超文本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文学是今天理论界讨论的热点。新的文学载体赋予了网络文学新的文学特质 ,而超文本性是其中鲜明而突出的代表。超文本链接技术的应用 ,使得网络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接受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文学作品 ,也使得网络文学体现出一种对传统文学的“颠覆”性的改造 ,成为解构主义思想的不可多得的生动“例示”。而这既是文学发展的一个推动力和宝贵机遇 ,同时也体现出网络文学自身潜存的深层矛盾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6,(1):94-100
文学经典是代表文学标高的典范,文学的发展必须走经典化的道路,无论是纸质文学还是网络文学都概莫能外,网络文学经典化是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文学经典观念、网络文学经典范式、网络文学经典化途径等问题,认为传统经典观念与当代新经典观念相辅相成、互补与融合,二者可以兼收并蓄;只有既体现网络媒体自由开放风格,又具有较大思想深度、文化蕴涵和较高艺术水准、审美品位的网络文学作品,才能成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之作;网络文学经典化的途径涉及网络文学的主体建构、精品诉求和生态优化等。  相似文献   

11.
杜治国 《齐鲁学刊》2002,1(2):66-71
“五四”前后,中国文学观念发生了大的变革,这给当 时文学史的编写带来深刻影响。传统文学观念下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大都非常博杂,近似国学 史。而二三十年代编写的文学史多持“纯文学”的观念,集中于真正的文学作品上,更能显 示文学的艺术特性,是很大的进步。但是矫枉过正,也存在着论述范围过狭的弊端。  相似文献   

12.
有关社会时尚与文艺创作互动关系的考察,是文艺社会学与文艺文化学研究的一个交叉领域;这一命题为中西方不同时代的思想家、艺术史家与文化学者所探讨;自然环境与时代风尚分别对文艺产生共时性和历时性的深刻影响;文艺也以自身与社会时尚发展的不平衡、对读者趣味的引导而对社会时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这种作用经过审美文化心理的中介得以发生。  相似文献   

13.
文学类型的划分、文类概念的确立以及分类标准的制订必须以文学传统为依托。根据历来批评家积极论证、作家共同践行和读者普遍认同,所谓“文学类型”或“文类”应理解为文学体例的类别,既包括语言形式的体例,又包括题材内容的体例。文学批评推动了文类概念的确立;文学创作是文类发展的开路先锋和不竭动力;文学接受的介入影响着文学类型的再生产。这三者与文学传统之间复杂多变的辩证关系展开了文类发展史上多彩的画面。  相似文献   

14.
重写现代文学史有五大问题:一是作家在现代史中的政治表现与其作品的文学价值的关系问题;二是现代文学中的救亡与启蒙问题;三是“左翼文学”、“抗战文学”、解放区文学、新民主主义文学与自由主义文学的关系问题;四是对鲁迅与胡适的评价问题;五是现代文艺思想论争问题。应辩证地、妥善地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试论周作人的文学批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利 《北方论丛》2001,(5):54-59
周作人的文学地位不仅在于散文的贡献,而且在于文学批评的开展,他的文学批评具有西方近现代人文主义思想的特征,即对“人”的关注,并由此理解与持持新潮的出路的作家作品,开拓一些文学样式的新的美学风格,同时,周作人的文学批评又具有中国古典美学的特点,即以平淡自然为文学批评标准去衡量作家作品,其文学批评的风格也与中国传统的文评风格相似。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论由于偏离民族文化的源流,在欧美文学理论的强力挤压下近乎"失语".本文通过历史分析的方法探讨新世纪中国文学与文论的发展策略和前景展望,即立足民族传统文化基石,批判性借鉴外国文学理论,兼顾全球化语境文化氛围,以民族性、原创性和现代性原则、以宽容的文化心态和普世性价值观重构当代中国文学理论体系,重塑民族文学新形象.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文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现代和后现代两种范式.两种范式在一系列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上有所冲突,因此形成了对立的理论立场和价值观.现代范式建立在启蒙精神的基础之上,强调普适价值和理性原则,彰显文学的语言审美功能;而后现代范式则更偏向差异性的价值观,更关注文学的政治意义.两种范式相互纠缠抵牾构成了文学理论的不和谐音.反思这一范式的冲突,如何超越现代/后现代的对立,探寻文学理论发展的未来路向,乃是当下理论界需要思考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代云红 《学术探索》2012,(8):130-133
从现代学科分类情况来看,"文学人类学"主要被放置在人类学、比较文学、文艺学三个学科里,成为三个学科的亚分支,这反映了"文学人类学"目前的现实状况及地位。本文无意争辩学科从属的问题,而是从知识话语学角度探讨现代学科分类体系对"文学人类学"可能造成的遮蔽性。  相似文献   

19.
胡朝雯  方长安 《河北学刊》2007,27(4):121-124
近二十年的中国文学发生于新的历史转型期,既回响着五四以来"人的文学"余音,又激荡着新世纪人们新的渴求,老、中、青和少年作家几代间相互冲突与对话,各种宣言、旗帜布满文坛,传统创作与新媒体写作同在,作家、批评家、媒体相互炒作与合谋,同时又彼此抱怨,美女文学、网络作品、少儿写作和影视文学更是令人眩晕,文化怀古与下半身写作并存,单一化的文坛格局被彻底打破。所有这些对文学史写作形成空前挑战。近年来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作,均从特定的角度,以不同的篇幅对这一时期的某些文学现象作了卓有成效的表述。然而,仍有许多重要现象尚未引起编纂者的关注,如已进入文学史的某些作家作品在话语表述和文学史定位上尚可进一步斟酌,某些文学现象从命名到文学史意义的界定尚需更深入讨论。直面近二十年的中国文学,我们深切地感到在现代语境中建构起来的文学史模式苍白无力,急需走出传统言说模式,探讨新型的述史方式,即与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实际情形相符合而又能体现出新世纪眼光的文学史结构。该时期文学有着较之以前完全不同的文学生态环境,各种新的现象、矛盾纠缠在一起,各类作品拥挤于不同的媒介,传统的传播空间、阅读秩序被打破,意义在质疑中碎片式生成,这就需要文学史著述者站在历史高度上甄别优劣,遴选出能真正体现这一时期文学成就的作家作品,以及具有开启、引领意义的作品。这其中应尽可能不受当事人观点的影响,不为其五花八门的旗号、宣言所左右,尽可能地拉开审视距离,作出独特的审美判断与意义定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本组文章从各自角度对近二十年一些中国重要文学现象的入史问题进行了反思,以期引起同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石国庆 《河北学刊》2007,27(4):127-129
近二十年的中国文学发生于新的历史转型期,既回响着五四以来"人的文学"余音,又激荡着新世纪人们新的渴求,老、中、青和少年作家几代间相互冲突与对话,各种宣言、旗帜布满文坛,传统创作与新媒体写作同在,作家、批评家、媒体相互炒作与合谋,同时又彼此抱怨,美女文学、网络作品、少儿写作和影视文学更是令人眩晕,文化怀古与下半身写作并存,单一化的文坛格局被彻底打破。所有这些对文学史写作形成空前挑战。近年来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作,均从特定的角度,以不同的篇幅对这一时期的某些文学现象作了卓有成效的表述。然而,仍有许多重要现象尚未引起编纂者的关注,如已进入文学史的某些作家作品在话语表述和文学史定位上尚可进一步斟酌,某些文学现象从命名到文学史意义的界定尚需更深入讨论。直面近二十年的中国文学,我们深切地感到在现代语境中建构起来的文学史模式苍白无力,急需走出传统言说模式,探讨新型的述史方式,即与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实际情形相符合而又能体现出新世纪眼光的文学史结构。该时期文学有着较之以前完全不同的文学生态环境,各种新的现象、矛盾纠缠在一起,各类作品拥挤于不同的媒介,传统的传播空间、阅读秩序被打破,意义在质疑中碎片式生成,这就需要文学史著述者站在历史高度上甄别优劣,遴选出能真正体现这一时期文学成就的作家作品,以及具有开启、引领意义的作品。这其中应尽可能不受当事人观点的影响,不为其五花八门的旗号、宣言所左右,尽可能地拉开审视距离,作出独特的审美判断与意义定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本组文章从各自角度对近二十年一些中国重要文学现象的入史问题进行了反思,以期引起同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