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长期以来受政府的行政性管制,资源产品价格相比国际市场价格明显偏低,客观上导致了对资源的粗放利用.对此,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方法对资源性产品价格调整的波及效应进行量化分析,测算部分资源性产品价格调整对PPI和CPI的影响.不必过分担忧资源性产品价格调整对价格上涨的影响,而应抓住机遇,加快资源性产品市场化改革进程,逐步完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推动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工程招投标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招投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承发包交易的主要方式。工程招投标价格是建筑产品的市场价格,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工程招投标交易方式在建筑产品价格形成中的功能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运用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博弈模型分析了建筑市场上工程招投标价格形成的机制,指出我国建筑产品价格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依据博弈论的激励机制设计原则,提出了我国工程招投标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市场机制缺位下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权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资源配置低效率相伴随,有其深刻的体制根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意味着改变要素组合,提高配置效率。该文对于现阶段政府和企业为什么存在“粗放”偏好、政府和企业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边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体、市场价格机制何以扭曲等问题给予了回答,并做出了将政府资源配置量控制在适当水平,推进政府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环境污染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负产品”。过去我国控制污染的主要手段是技术、管制和宣传。但是,环境污染是竞争市场所造成的外部性引起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当然不能离开市场。当前,在我国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的条件下,更多地利用价格机制,采取一些市场经济手段来控制污染行为和减少污染损害,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目标的重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国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性产品定价不合理导致经济社会中资源配置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也带来很多消极的社会后果。在分析资源性产品价值构成的基础上,提出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来形成反映资源价值和稀缺程度的价格,明晰资源性产品的产权归属,有效分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成本和环境成本,改革现行税制,完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土地、淡水、能源等资源性产品供给紧约束条件下,集约型消费增长有利于引导和激发企业的集约型生产,推动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内涵式发展,最终实现人口消费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该文通过分析经济增长所面临的经济发展困境的发生机制,认为居民消费模式影响和制约消费增长,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资源性供给紧约束条件下,通过改善居民的消费模式,是实现居民消费增长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定价≠涨价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方案《关于深化价格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见》已获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原则通过,在征求地方意见后即将上报国务院。如获国务院批准,中国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将在2007年之后面临一场全面调整。  相似文献   

8.
利率市场化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为解决现行利率制度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在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培育金融市场、正确把握改革方向、强化监管能力、完善内控机制和相关配套改革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当前经济形势下,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及主要城市的共识。构建包含绿色产业打造与绿色增长方式两方面的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美国匹兹堡、丹麦哥本哈根及日本北九州三座绿色经济发展典型城市的具体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从而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研究认为,我国应从绿色产业和绿色增长两方面入手驱动绿色经济发展:绿色产业发展方面应注重财税约束与激励、市场化改革等政策工具的使用,注重引导产业结构合理升级与多元化发展,注重培育绿色发展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绿色增长方式方面应持续改进城市环境与居民生活条件,强化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能力,积极引导民众文化素养与绿色意识提升。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临日益突出的资源性约束矛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先决条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融合有赖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够引导技术进入生产过程、促进社会分工、影响技术创新的方向。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的贡献比较低,反映出了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的特征。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关键是推进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