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丁堡学派建构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强纲领"质疑理性主义,开创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方向,建构的理论背景非常丰富,但主要受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知识社会学和建构论等理论的影响。具体来说,维特根斯坦关于语言和思想的分析为强纲领的建构在哲学层面提供了理论基础;知识社会学所关注的信念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是强纲领需要回答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其蕴含着的"社会决定论"理论成分也极大启发了爱丁堡学派;建构论从哲学领域进入社会学领域,为爱丁堡学派科学知识社会学强纲领的建构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2.
规则悖论是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第二百零一条,主要讨论规则和行动的关系问题.SSK以布鲁尔为代表对规则悖论进行了怀疑式的解读,认为社会约定和利益决定了规则和行动的一致性;而后SSK以林奇为代表对规则悖论进行了反怀疑论的解读,认为规则内在于实践.这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展示了后SSK与SSK理论之间的分歧.通过分析,规则内在于实践才是对维特根斯坦的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3.
规则悖论是维特根斯坦构建的一个由语言游戏、家族相似性、私人语言、生活形式等一系列论题组成的意义理论体系,它阐明了在语言游戏中规则遵从是动态开放的实践行为,其意义由日常语言的规则所限定并实现.语义的确定和不确定性源于对日常语言规则的遵从和违反.模糊语义研究的语境转向不仅提供了理解规则悖论的新视角,为模糊语义学提供了语用-语义的研究方法,同时消解了模糊语义的逻辑研究所面临的诸多诘难.  相似文献   

4.
科学知识社会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并迅速产生了国际性影响.科学知识社会学流派中发展最为成熟、最具代表性的爱丁堡学派有以下主要理论观点:一是其理论核心"强纲领",二是其说明模式"利益理论",三是其建构方法"有限论".  相似文献   

5.
维特根斯坦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研究》是学界解读其后期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其中的"语言游戏""规则""家族相似性"等概念是维特根斯坦哲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通过以往研究者对"规则"概念的不同解读分析相关概念的内涵意义,尝试在理论层面发掘"语言游戏""规则""家族相似性"等概念之间的关联,结合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最新英译本及其中的"语法"概念,对比Kripke、Wright、McDowell等人的观点,可以总结出维特根斯坦有关语言游戏和规则的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6.
从统计学历史到导弹防御系统,再到金融市场、碳交易、信贷风暴,麦肯齐以数学知识贯穿其中的研究主题从不仅是狭隘的学术研究。若将一个看似相当有限的技术问题置于社会、文化、科技、历史的脉络之下,即可解释清楚那些关乎人类生存的重要议题。有限论与描述指涉活动的“操演性”概念对于科学知识社会学、特别是经济学研究大有助益。贯穿爱丁堡学派理论主轴的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以及由此发展而来并补强了强纲领的有限论。强纲领就某种意义上而言是方法论的,而有限论运用于科学上时,实质上更像是理论性的。建议中国科技与社会学界不要把STS想得太窄,这个领域最令人兴奋之处也许就是那些从传统议题中超脱出来的部分,应该将目光放在像这样的知识的良机上。  相似文献   

7.
由于默顿的开创性贡献,科学社会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研究纲领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占据着科学社会学研究的统治地位。但是,自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后,默顿科学社会学的理论面临诸多挑战,最终在20世纪70年代遭受到爱丁堡学派的全面解构,科学知识社会学取代了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理论,成为了主导的理论。不过,这种变化与科学的发展实际是相应的,也顺应了主流哲学观的转变和科学社会学本身理论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相比早期的指称论和图像论,维特根斯坦后期提出的语言游戏学说,结合语言的生活性、规则性和意义与使用的关系等思想,重构了迥异于早期理论的语言哲学观。本文从维特根斯坦早期理论入手,对其后期的语言游戏理论作了一番探索与思考,认为,语言犹如游戏,是生活中的规则性使用,语言源于生活,行于规则,意于使用。  相似文献   

9.
国际关系的历史社会学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点。本文从学科、学科性和跨学科等概念入手,以国际关系的历史社会学知识谱系下的法国学派的历史社会学方法、英国学派中的历史社会学特点、批判理论和世界体系论中的历史社会学方法和思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一跨学科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有什么样的特点、解释力和缺陷。  相似文献   

10.
维特根斯坦在批判其前期逻辑图像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意义使用论,主张从"语言游戏"中确定词语的意义,使对意义本真的追问成为其哲学思想研究的主题;以人类学和社会学为基础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也强调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和功能。因此,从意义观、语境观、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等方面,系统综合分析维特根斯坦意义使用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异同,探寻导致其差异的根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