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和军战史的一个专题,红军长征史的研究近几年来取得的进展很大,成果汲为丰硕。1986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这一年出现了长征史研究的高潮。继后的1987年中,仍不断有长征曳的专著,资料出版。诸如:《三军大会师》二册,《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中央部分)》,郑广瑾、方十可著《中国红军长征记》(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长征史专著),曾志主编的《长征女战士》第二卷,《红军长征在怀化》等。论文发表更在百篇以上,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前一年研究成果的陆续发表。 近年来红军长征史的论著涉及范围颇广。对其中继续阐发的重要观点和新提出的见解作一综述,亦能窥视出红军长征史研究的概貌。  相似文献   

2.
红军长征是中共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来.红军长征史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陆续出版了一些资料、回忆录、专著,发表了论文多篇。但在许多重要关节性问题上尚存在疑窦和不同看法。现将红军长征史研究中一些重要问题的争论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史和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是中国共产党85年波澜壮阔历史最惊心动魄的篇章。长征精神可谓中国共产党之魂。现在,我们国家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朝着新的伟大长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的目标阔步前进。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就是要继承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向着新的伟大长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7,(6):134-141
国内外对红军长征的研究,很多集中于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而对红二十五军长征的研究相对薄弱,有待于深化。红二十五军在长征中最先到达陕北,成为三大主力红军的开路先锋,显著增强了陕北苏区红军的力量,为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在陕北安家创造了有利条件。与其他红军队伍相比,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具有鲜明的特点,创造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奇迹。  相似文献   

5.
李巍妍  白雪峰 《理论界》2007,(2):188-189
伟大的红军长征,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伟大的红军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伟大的红军长征,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伟大的红军长征,形成了中国革命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就要继续弘扬长征精神,牢记长征精神的深刻启示和深远意义,深入挖掘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以长征精神搞好部队财务供应保障□曾宪国在红军长征胜利60年之际,重温当年红军长征中财务供应保障的基本做法和经验,学习长征财务供应保障的优良传统,这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艰苦创业的工作作风,高标准地搞好新时期部队财务供应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红军长征...  相似文献   

7.
张闻天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杰出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闻天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杰出贡献张寿春(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南京210004)60年前进行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什么红军长征能够从初期的被迫转移到最后以胜利开辟革命新局面而告终,这不是任何个人单独的功劳,而是以毛泽...  相似文献   

8.
提出毛泽东诗词创作史“长征诗词创作”命题,其开始于1934年,结束于1936年,开篇之作是《清平乐·会昌》,终局之篇是《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共创作词9首、诗3首。分析长征诗词创作与红军长征相辅相成的4步路程;论述长征诗词诗意创新:描绘中华山河新画,塑造中华巨人和民族群英形象,筑建长征精神;评价长征诗词创作文学史意义:使杰出革命诗人毛泽东成为中华民族一代诗魂  相似文献   

9.
中央红军长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刘维菱红军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全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本文试就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对红军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一历史的叙述。一、长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长征胜利的实践,离不开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0.
长征在四川是长征史诗上光辉的篇章吴启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衣红军,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万里长征。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光辉历程,在整个红军长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共中央在四川境内多次召开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政治局会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长征研究中两个问题进行再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一,关于红军长征前和长征中是否知道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问题,过去许多研究者认为中共中央在长征前和长征中就知道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笔者认为中共中央在长征前和长征中知道陕甘边苏区和红二十六军,但对陕北苏区和红二十七军却并不知晓,这主要与陕北苏区形成的时间有关;第二,关于红军长征战略方针转变的问题,有人认为是“湘西—川黔边—川黔滇边—川西—川陕甘—陕北”,笔者认为红军战略方针经历了“湘西—川黔边—四川—川陕甘—陕北”的转变,除此之外常常被研究者认为的“战略方针”,实际上只是一些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12.
红军长征途中,为了保障后勤供给,采取了打土豪筹粮款,缴获敌军物资、生产自救和艰苦自筹等措施,解决了红军战斗和生活需要问题,保证了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曾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称作“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①,翻开这部史诗,我们不可能不注意到红二十五军在这壮阔史诗中独具特色的光辉一页。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整整10个月中,这支不足3000人的队伍,在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艰苦转战,独立完成了长征。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不仅保存和发展了自身力量,还对主力红军的长征起了巨大作用,有力策应了主力红军的长征,与主力红军会师陕北后,又在坚持和巩固长征落脚点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而对整个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一、红二十五军的长…  相似文献   

14.
陈文  周忠瑜 《南方论刊》2023,(3):110-112
青海班玛是红军长征唯一经过青海的地方,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且是少数民族地区,因此,在传播长征文化的路径上形成了具有班玛特色的方式。笔者通过调研发现自红军长征离开班玛后,长征文化一直在班玛不间断地传播着,特别是寺院和民间团体的传播,这在其他长征经过的少数民族地区是少见的。探析长征红色文化在青海班玛的传播途径和现实价值对新时代长征文化的传播路径探索和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过去,史学界对于南方八省十五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为配合和策应主力红军战略转移(长征)、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三年之久的游击战争,反映得不够,尤其是没有把他们的活动与红军长征的全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加以总体研究。其实,这是红军长征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从这方面作些探索性的尝试,以期引起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十年来红军长征研究综述(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上下篇,将十年来有关长征研究中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和争议性的成果,分十一个专题进行综述.上篇内容有:红军长征的准备、出发地和时间;北上战略方针确立;长征中的民族宗教政策及工作;长征中的会议研究;长征中的筹粮问题研究;长征中同错误路线和倾向的斗争;其他红军队伍的长征研究;长征胜利会师与长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长征前期周恩来在“三人团”中的地位和作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刘中刚孔凡铜在红军的长征史上,“三人团”作为前期的最高领导核心,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周恩来作为“三人团”成员之一,更是在其个人乃至我党的历史上写下了至关重要的一...  相似文献   

18.
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朱昌平,巴岱今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60年前,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甘肃会宁和宁夏西吉将台堡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长征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已经突...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甘肃,是红军长征到达的第十个省份。红军长征在甘肃从一九三五年八月红二十五军进入甘肃到一九三六年十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结束长征,前后历时一年多。从岷山到六盘山,从甘南草原到陇东高原,到处都留下了红军光辉的战斗足迹。在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俄界会议、腊子口战役、哈达铺整编、榜罗镇会议、会宁会师等等也都发生在甘肃广阔的大地上,因而,红军长征在甘肃的这段历史,在整个长征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于最后实现伟大的战略转移,到达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对于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习和研究红军长征在甘肃的这段历史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是长征期间进入甘肃的第一支红军部队。  相似文献   

20.
《红军长征全史》评介□黄干周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的日子里,吉林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柏福临、刘喜发总主编的《红军长征全史》(以下简称《全史》)。《全史》洋洋165万字,分为《铁流滚滚》(刘喜发主编)、《百川归海》(柏福临主编)、《雄关漫道》(周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