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送”     
王竞 《中华魂》2012,(5):38
八十五岁生日时,老战友茂老送我的贺礼是一幅中堂,上面写着"求阙"二字,他见我似有不解之色,就说:"在古文中‘阙’与‘缺’同义。你现在没有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情,但世界上的事,总是祸福相倚、顺逆相随、圆缺相生的,这是一条客  相似文献   

2.
月,阙也     
“月,阙也”那是一本二千年前的文学专书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那解释使我着迷。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那斋名也使我着迷。“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9,(4):13-23
"诣阙讼冤"源远流长。原始时代,有"明台""衢室""欲谏之鼓""诽谤之木"等讼冤方式,周朝有路鼓、肺石制度,用于贫苦而告状无门之人讼冤于周王,春秋战国时期,有"啧室之议""下令求谏""不毁乡校"等形式表达冤情、申诉冤案。演变到汉代,"诣阙讼冤"成为汉代冤情、冤案表达及平反的一种机制。"诣阙讼冤",即讼冤人奔赴君王所在的宫阙,直接将冤情讼之于最高统治者。由于汉代法律制度、专制制度的问题和政治上的黑暗,导致大量冤情、冤案在地方上无法处理,"诣阙讼冤"者络绎不绝,受冤者本人、亲属、朋友、学生、治民甚至是与受冤人毫无关联之人,皆可"诣阙讼冤"。"诣阙讼冤"的对象为最高统治者,包括皇帝及称制之太后。"诣阙讼冤"的处理机构是公车司马和尚书台,处理方式有"覆""录囚""省章或面见"。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和社会稳定,最高统治者对于少部分冤情、冤案会平反,对于少数造成冤情、冤案的百官吏民会加以处置。但"诣阙讼冤"有其局限性:一是"诣阙讼冤"的高额费用让贫苦百姓望而却步;二是官吏的推诿、腐败、敷衍,使得"诣阙讼冤"效果很差;三是"诣阙讼冤"多见属吏、学生讼师长之冤,很少有百姓讼冤,这是由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探月卫星引来"科技热" 箭起神舟入苍穹,玉字楼前遇天公.殷勤问语去何处?欲访嫦娥广寒宫. --寄语"嫦娥一号" 这是一个网友写的诗.最近像这样的诗,在网上、在各家报章杂志中还有很多.类似"运载火箭""登月舱""发射塔"这样的"探月词汇"占据这几周最火爆词排行榜的前列,即使去问一个小朋友,他也知道地月距离平均是38.4万公早.  相似文献   

5.
正汪曾祺是当代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1920年出生在江苏高邮城内的东大街,1939年离开家乡到昆明,以后在外辗转飘荡40余年,但19年的家乡生活给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的作品,有不少就是以高邮为背景写的,比如他在小说《受戒》里就写了这个一住就是半年的小庵。汪老曾经说道:"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乡长大的,耳目所接,  相似文献   

6.
知心对话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那么,青少年这棵"苗苗"的成长又该如何引导?用"太好了""我能行""我帮你""你真棒""我要学""我思考"六句最简单明了的短语作为六章的题目,运用当代青少年生活  相似文献   

7.
<太平经>是中国道教的第一部经籍,因文本艰深晦涩,现有注本及相关论著在一些特殊语词的理解上仍有不明之处,这对于道教研究和语言研究都是不利的.文章择取"乐欲""欲乐"忽忘""摇手""簿""前后会""小差""空穿""十百"等语词,利用传统训诂学手段加以解释,对现有注本在句读及释义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辨正,可正前人之误读,亦可补大型语文辞书之阙.  相似文献   

8.
八个字的信     
戴瑞吉 《老友》2009,(5):53-53
从前,有户人家要为孙儿聘请一位先生,来应聘的人不少,但都不合主人的意。有位年轻书生想去应聘,朋友劝他说:"你不要去碰钉子。""碰什么钉子?我是去应聘的。"朋友说:"难啊!那家主人要面试,题目怪异。""那怕什么,我一定要去试试。"  相似文献   

9.
王本勋 《老友》2010,(5):39-39
我退休后住进汇景花园小区,小区里进进出出的汽车,使我萌生了开汽车的念头。然而,我心存疑虑:66岁了还能考驾照吗?和我一道晨练的小郑是赣东驾校的教练,他说:"能考,70岁都能考。""难吗?""不难。""大概要学多长时间?""一个多月。"  相似文献   

10.
运动全能的我,功课却有点儿差。上中学以后,最讨厌的就是考试了。为了让我们好好复习,考试前一天学校提早放学,我向外婆哭诉:"阿嬷,我英语都不会。""那,你就在答案纸上写‘我是日本人’。""可是,我也不太会写汉字  相似文献   

11.
文冬 《可乐》2007,(12)
我手机电话簿里,存着很多号码,都是名人的,比如作家、演员等,分布在全国各地。别人看我的手机时,总会惊讶地说:"你认识他?他是著名作家。"我轻描淡写地笑笑,说:"他是我朋友,我们很熟。"有时,我还会主动介绍:"这个是武汉的,文章写得很棒;这个是北京的,在中央电视台得过票友大赛金奖……"  相似文献   

12.
古人提出的"唐诗四分法"中盛唐一段就是指开元、天宝年间,杜甫也长期被当作盛唐时期的代表诗人。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杜甫的绝大多数作品并不是写于开元、天宝年间,这种时间上的错位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如他的诗歌趣味与盛唐诗人相比有无差异性?经历战乱的盛唐诗人中为何只有他能后来居上而获得"诗史""诗圣"的头衔?他在开天诗坛的地位与评价究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只能从杜甫现存的乱前诗歌入手。  相似文献   

13.
朱景敏 《今日南国》2007,(16):13-13
听到一对母子对话:"妈,对不起,我没考好,让你失望。""傻儿子,你尽了力啦,问心无愧。""我真的很难过。""一次失败,不等于一生失败,有什么好难过的?不就差那么3分吗?明年再考!或者……""或者我就去读高职。""那也很好呀,我支持,我会说服你爸的。""那我不就成了一棵草了吗?""不不不,你永远是我的宝贝。要说‘草’,也是‘冬虫夏草’。"母亲的深切理解和轻松调侃,让儿子不禁"咯咯"笑出声来。我敬佩这位母亲,和蔼可  相似文献   

14.
近期话题     
抽屉该不该被"考核"? 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一天晚上我正在写作业,妈妈突然问我:"你抽屉里怎么多了两个小东西?"我马上猜到一定是妈妈翻了我的抽屉,要不他怎么会知道?我便回答:"你为什么翻我的抽屉?小孩也应该有自己的隐私  相似文献   

15.
儿子的创意     
正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我看也不看地说:"关于宗教,你懂得多少?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  相似文献   

16.
我的小情人     
正"你爱我吗?""爱。""那你爱我有多长?""爱你从我这里到你那里。""我爱你从地球到火星,是不是我的爱更多呢?"我的小情人,总是怕爱给的不够多。时间不紧不慢地走着,小情人却慢慢长大。六年的生活里,从一张白纸上面写上问题,有勾有叉。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不同的教育教育出不一样的孩子。在我的小情人成长过程中,我跟他一起学  相似文献   

17.
正毛里西奥·迪亚斯是哈佛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读书时,他的理想是毕业后进华尔街,当银行家。大学毕业后,迪亚斯曾去华尔街面试,可几经努力,只有一家小公司看中了他。说句实话,去华尔街,进一家小公司,拿着微薄的薪水,真的前途渺茫。但不去华尔街,迪亚斯觉得面子又挂不住。有一天女朋友说:"我们同事都夸你给我擦的皮鞋亮。"原来,迪亚斯女朋友的皮鞋都是他擦的,突然他灵光一闪,老师曾说:"在华尔街,皮鞋不亮的人,得不到提升。""对,去华尔街擦皮鞋。"女朋友以为听错了,"什么,你要擦皮鞋?""对!""你疯了?这多丢人啊。""当一个小职员,我觉得没意思。""你要擦皮鞋,应该去火车站,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他是个死人,你为什么要写他?我说,我就是要写他,因为人民怀念他。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应以人民呼声为准则,哪能分死人、活人!  相似文献   

19.
幽默与笑话     
《老友》2007,(4)
经验"妈妈,我发现他很爱我。""你是怎么知道的?""每当他拥抱我时,我都听到他的心在怦怦地跳。""傻女儿,你要当心啊,当年你爹就是藏一只怀表使我上当受骗的。"(柯一梦)  相似文献   

20.
幸福参照系     
《可乐》2006,(12)
最近接二连三收到好友们的喜讯:我有女朋友了、我要结婚了……祝福他们的时候,难免会想,我的幸福在哪里?郁闷之后很快觉悟:自己的幸福怎么能用别人的尺子去衡量呢?人总是容易和别人攀比。人的惯常思路是"他有什么,我也应该有""他因为有这些东西,所以比我幸福",我们时常赞叹:"瞧,那家伙有一辆宝马跑车,多漂亮!"继而我们想:要是我能拥有一辆那样的跑车该多好!那时,我该有多幸福!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