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赵精兵 《唐都学刊》2004,20(3):51-55
陕西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但旅游产品长期处于浅层次开发阶段,没有适时推出更多的有特色的新产品进入市场,以致旅游业收入增长缓慢,旅游发展总体效益相对低下,没有更好地发挥出旅游业收益高、产业关联度大及带动性强的优势。借鉴国内外培育和建设旅游产品的成功经验,结合陕西实际情况,应该注重对陕西的人文景观进行深度开发和改造,进一步开发绿色生态型旅游产品,大力开发科技旅游,树立品牌经营理念,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客源市场。  相似文献   

2.
赵精兵 《唐都学刊》2005,21(1):81-83
陕西镇安历史悠久 ,地位重要 ,镇安木王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丰富 ,发展潜力大。加快镇安旅游业的发展 ,要找准市场 ,突出特色 ;创新观念 ,提高投资回报率 ;加快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 ,实现旅游开发投资的突破 ,把陕西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建设成具有竞争力和远近闻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相似文献   

3.
陕西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症结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精兵  张丹 《唐都学刊》2002,18(3):100-103
陕西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 ,但旅游业发展总体效益相对低下 ,旅游产品相对滞后 ,没有适时推出有特色的新产品进入市场 ,以至于旅游业收入增长缓慢 ,没有发挥出旅游业收益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优势。为了改变此种状况 ,政府应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 ,注重高品位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推出名牌产品 ,深化旅游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服务 ,形成与旅游相配套的公路网、铁路网、航空网  相似文献   

4.
禹杭 《社科纵横》2023,(1):150-154
旅游供给侧视角下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研究的话语转向业已出现,然而现有成果主要集中在国外,且缺乏对形象建构具体话语策略的深究。以隐喻这种话语实践中常见的形象建构策略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内旅游大省陕西在对外宣传中介绍旅游目的地时的隐喻使用情况以及通过隐喻建构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发现:陕西政府外宣网站在旅游目的地介绍中常用人体隐喻、珠宝隐喻、植物隐喻、建筑隐喻和食物隐喻,它们共同作用,突显了陕西旅游的历史文化特色,最终建构起了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优势独特的陕西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海外旅游者对陕西旅游的兴趣点相契合。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9,(7):57-60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国与国之间联系与合作日益紧密,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互通、增进了解也变得日益重要。涉外文化旅游是增进文化了解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等方法对陕西涉外文化旅游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本研究对促进陕西涉外文化旅游的发展,以及陕西文化走出去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藤草工艺品     
, 《今日辽宁》2012,(6):146-147
桓仁藤草工艺品是以大自然中的藤草和农作物秸壳为主要原料,有280个品种。藤草工艺品清新秀丽、千姿百态、形象逼真,既可作为西方国家圣诞节和复活节的吉祥物,也可作为小礼品馈赠亲朋好友,因此一直深受消费者欢迎。由于藤草工艺品采用天然材料加之没计新颖精美,在广交会上也深受欢迎,在欧美地区亦有一定市场。  相似文献   

7.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越来越受到旅游地的关注,本文从分析苗族饰品的文化及特征入手,提出了饰品文化中的旅游商品设计与市场文化接轨.苗族银饰浓郁的乡土民问气息,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设计要与传统文化的对接产生的旅游商品设计,及文化的传承,如何更好的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8.
崔琰 《唐都学刊》2013,(6):104-108
“十二五”期间,随着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关天经济区发展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等政策的拉动,陕西旅游业步人转型和升级攻坚阶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对此,应转变旅游开发理念、调整省内精品景区旅游业发展定位,对潜力景区提升与改造,扩大旅游资源范围,提升旅游产品品位,落实陕西省“168”旅游发展战略,分层次、分重点地建设一批精品旅游景区,通过精品旅游景区的建设,形成主题突出、功能齐全、层次丰富的具有震撼力的国际、国内冶内多条精品旅游线路,以点带面,延伸旅游产业链,最终促进陕西旅游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崔琰 《唐都学刊》2014,(3):107-110
在实地勘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陕西宜君县旅游资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宜君县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历史、民俗、文化艺术等旅游资源具有特色,在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梳理出宜君旅游发展的功能分区和形象定位,并提出相关旅游形象推广的建议,力求促进宜君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东部地区游牧民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旅游吸引力强,该种旅游方式也顺应了当今低碳环保的理念。文章在对区域内游牧民俗旅游资源分布、结构和优势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之上,设计了资源和市场相适应的旅游开发空间布局和民俗旅游产品谱系,并对某些具体民俗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方案进行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秦岭品牌与陕南旅游的区域协作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陕南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目标,提出了秦岭旅游品牌概念并对其文化内涵、整体优势和区域协作方略等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在分析陕南旅游对于秦岭品牌认识不到位、概念不清晰、缺少创意性和推广意识等问题的基础上,指出秦岭品牌应该更好地统领陕南旅游业的规划与建设,并促使陕西省的旅游内涵更加丰富、旅游产业链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蓉珍  陈西蕊 《唐都学刊》2002,18(3):104-107
陕西省旅游资源内涵丰富 ,种类繁多 ,不少人文景观历史悠久 ,独具特色 ,旅游业已具一定规模。然而 ,旅游资源破坏严重 ,深度开发还不够 ,整体吸引力不强。在今后旅游业的发展中应突出其特色资源 ,以人文景观为主 ,积极开发自然风景资源 ;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多层次提高旅游整体效益 ,以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世泽 《创新》2007,1(1):24-28
区域旅游合作的兴起标志着区域旅游竞合时代的到来。区域旅游竞合模式以旅游市场为切入点,将竞争与合作共同作为区域旅游发展两种并重的推动形式。在旅游交通、旅游资源、旅游客源、竞合机制等方面,广西具有实施与东盟旅游市场竞合模式的有利条件。为此,提出构建广西与东盟旅游市场竞合模式的对策建议:旅游产品互动是广西与东盟旅游市场的竞合基础;旅游营销互联是广西与东盟旅游市场的竞合核心;旅游政策互通是广西与东盟旅游市场的竞合保障。  相似文献   

14.
西安旅游产业在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上缺乏统一性,不经济现象较为突出,保护不力,旅游产品结构不够合理,服务质量较差,缺乏"大市场、大旅游"的经营理念,旅游产业集群效能难以发挥。做强西安旅游产业须优化西安地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发挥集群效能,实施多元化旅游产品战略,实行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建立旅游效应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入境游客消费决策行为影响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感知是入境游客消费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根据2004年的旅游市场调查资料,以北京入境游客研究为例,从旅游目的地环境感知因素对旅游消费决策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入手,对诸因素的重要性及入境游客对其评价的差异性选择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并对旅游市场的拓展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秦岭沿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平 《唐都学刊》2002,18(3):108-110
西安市秦岭北坡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文化积淀深厚 ,森林公园数量多、面积大 ,但目前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仅处于起步阶段 ,许多问题仍有待解决。深层次开发这里的旅游资源时 ,需遵循一定的思路和原则 ,并且必须加强规划 ,突出特色与个性 ;同时 ,应与环保工程协调发展 ,重视资金的筹措和市场定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