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省是一个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省份,不仅旅游资源总量大、类型多,而且功能齐全、组合优良,不少指标居全国前列.青海省的绝大部分资源类型均具备,有的则属全国独有或稀有类型,其中寺庙类旅游资源居全国第一位.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化脚步日益加快的今天,城市的发展已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扩张与体上的扩展,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来引导城市开发战略。在城市化进程中,旅游结构从原有的单一旅游经济模式向多元化的、集合式的、综合性的旅游模式发展,旅游综合体这一集合式的土地利用模式及产业聚集模式也应运而生,本文就是探讨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旅游综合体的特质与其对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杨柳  王淑梅  梁翾 《经营管理者》2014,(28):113-114
人文旅游资源由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独具魅力。韩国庆州和我国河北省都以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著称,庆州的人文资源在稳步开发下已粲然可观。本文通过对庆州和河北人文资源的类别分析描述两地资源概况,进而剖析二者典雅厚重与博大多彩的特色,以求对河北省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俊 《决策咨询通讯》2010,(2):66-68,74
成都市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数量众多,特点鲜明,但是开发与管理不到位。根据成都市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应突出成都市旅游资源的文化元素,把成都市旅游形象定位为"中国草根文化、休闲文化体验之都",以可供游客选择的"旅游套餐"的形式重新设计旅游线路,重塑府南河,建立美女博物馆,利用体验式旅游、自助旅游、交换旅游等新形式,把成都市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5.
知识管理对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翔 《经营与管理》2007,(11):49-50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旅游景区已由当初的开发建设阶段过渡到发展完善阶段,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景区所面临的问题.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充分考虑旅游与自然资源、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前提下,把旅游开发建立在生态环境承受之上,谋求旅游业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并能造福于后代子孙的一种旅游经营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旅游服务文化是旅游产品的构成核心,旅游伦理则是规范人旅游活动的道德准则,二者关系密不可分,旅游伦理规范旅游服务文化;旅游服务文化中渗透着旅游伦理,旅游服务文化是旅游伦理的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旅游服务文化与旅游伦理关系的理性分析,提出发展旅游服务文化,提高旅游伦理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旅游商品作为旅游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旅游产业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本文通过研究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商品开发的关系,分析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商品开发中运用的现状,提出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商品开发中应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其对旅游经济的价值也日益受到重视。然而,保护和开发孰轻孰重的争论始终持续。人们普遍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笼统的对象,从各自角度出发,提出观点。却忽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项目存在较大差异,应当区别对待。基于这种认识,本文针对旅游开发,分析了保护与开发两种意见的分歧所在,同时提出了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并阐述了资源有别于遗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徽州文化是古徽州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也是一笔丰厚的旅游资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藴及旅游价值。本文阐释了徽州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徽州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万里长江第一镇——李庄,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极高的科学研究开发价值,近年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在发展迅速的背后,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关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问题。本文将以李庄古镇为例,深度分析李庄的旅游开发现状以及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探索出有利于李庄更好保护与开发的策略和方法,对于李庄将来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与方向,从而使李庄持续的发展兴旺下去。  相似文献   

11.
徐州市有丰富的两汉文化资源。如何提高两汉文化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两汉文化旅游知名度和旅游服务质量,是徐州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徐州市旅游收入在逐步增高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阻碍两汉文化旅游发展的因素。建议通过整体规划、重点兼顾全面开发、加强宣传、深度开发、形象再造、加强城市合作与理论研究,促进徐州市两汉文化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涛 《经营管理者》2013,(22):193-193
为了应对市场需要,开发商在开发地产项目时逐渐重视多元性、综合性发展,赋予项目更多的功能,其中旅游、文化是不可忽略的两个方面。本文通过对旅游地产及文化地产商业模式的研究,分析了二者的关系,并试图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旅游文化地产模式,为今后的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苏林忠 《决策探索》2007,(13):26-27
一、文化和旅游融合是事物的本质属性 文化和旅游这两种社会活动从产生之初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从没有像今天联系这样紧密.可以说人们进行的各种旅游活动都是文化活动的一部分,文化动机是人们旅游动机的核心和源泉.文化已成为现代旅游的灵魂,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是乏味和没有生命力的旅游.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旅游资源.这些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人们旅游活动的最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4.
赵琳  赵蕾 《决策探索》2009,(20):66-67
当前,影视产业的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的拉动效应越来越引人注目。优秀的影视作品,在制造优美故事、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往往也把这种文化所依托的拍摄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直观、鲜活地推介给了观众,给影视剧的观者一种别样的感觉,一种强烈而新奇的憧憬与向往,并产生潜在的吸引力。一旦旅游条件具备,观众就会到影视拍摄地游览,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位于黄河入海口的沿岸,是国家重点开发的地带,土地和海域面积大,交通便利,气候适宜,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旅游景区多,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现状分析,当前的大开发需要一种快速的发展经济方式,作为支撑,以此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因此开展旅游经济很有必要,它将对黄河三角洲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陶琼 《经营管理者》2011,(9):120+119
对于民族地区来说,旅游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很自然地就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概括总结了相关学者对二者关系的分析研究,并有针对性地从文化重塑、多种资源相结合进行开发、客观再现民族文化、动态保护、重视当地人的参与等几个方面就旅游开发当中的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7.
曲锐 《管理科学文摘》2011,(33):207-207
目前,文化旅游市场开发方兴未艾,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开发以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旅游活动内容,可以满足游客的高层次文化需求,是中国旅游面向国际市场和竞争的必然选择,推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才能使我国由旅游大国成为旅游强国。  相似文献   

18.
钱晓华 《经营管理者》2013,(18):351-352
"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中职语文教育富含着深刻的人文性内涵。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素养,还必须有意识加强中职语文教师"人文主义"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琴 《经营管理者》2013,(23):71-72
旅游商品是构成旅游消费活动的"广大要素"之一,又是旅游供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风景、旅游设施和旅游交通共同构成旅游业的四大支柱。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对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川作为旅游大省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商品开发也得到了高度重视。但在旅游商品开发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与难点。通过对四川旅游商品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现状,总结国内外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对四川旅游商品开发策略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从培养人、塑造人这一使命出发,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构成要素;同时也是是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强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主要有:奠定人文基础,培养人文精神;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人文与科技融合;营建大学文化,培育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