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型社会"建设为实现农民增收、怎样实现农民增收指明了方向,农民增收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与农民增收是高度统一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应推行农业清洁生产,缓解资源压力,实现农民规范增收;做好"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实现农民科学增收;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农民稳步增收;树立"两型农业"发展意识,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增强农村"两型社会"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保障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与理论背景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户进入市场的重要组织载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仅是独立的市场主体,而且还承载着为农民和农村社区服务的特殊使命,即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社会责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责任理论的提出与构建是农村市场经济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农民是农村社会管理和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而农民能否担当起管理农村社会和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重任,关键在农民的素质.反映农民素质高低的基本因素是农民公民性的成熟程度,但公民性的成熟程度是由公民意识和公民能力所决定的,因此,要提高农民的公民性成熟程度,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能力.提高农民公民意识和公民能力有诸多途径,其中,社会政策在提升农民公民意识和公民能力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与抽象的理论不同,现实中的环境污染具有内生性.中国农村环境污染的内生性在于,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结构使经济主体之间难以平等、有效地进行财产权利的交易,资源环境的扭曲性定价机制激励厂商和农民过度使用相对廉价的农村资源环境,环境监管套利使环境污染持续地转嫁到农村,而农村环境污染的整个过程缺乏内在的有效约束机制.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关键在于纠正扭曲性的分配关系,并且能够塑造有助于实现科斯谈判的制度环境和建立有效的环境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基层的风险正在迅速形成。从可行能力的分析视角来看待我国的农村社会风险,可以发现其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农民的可行能力匮乏,即改变自己状况和应对农村社会风险的能力相对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农民健康生存能力匮乏、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匮乏和农民社会参与能力匮乏三个方面。在导致农民发展能力不足的原因中,有个人先天禀赋的影响,但更多的是政策因素。这种政策因素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城乡二元分割的公共服务供给。为此,要实现对中国农村社会风险的良性治理,核心在于通过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来加强农民的可行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与理论背景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户进入市场的重要组织载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仅是独立的市场主体,而且还承载着为农民和农村社区服务的特殊使命,即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社会责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责任理论的提出与构建是农村市场经济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证所有农村人口都能老有所养是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关系到中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探索,可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在全国推行和普遍实施.江苏是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目前只有部分地区试行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否有条件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行这一制度呢?本文从主要经济指标、农民缴费能力、财政补助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经济可行性分析,得出结论:江苏总体上已经具备了全面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理论的引入丰富了区域经济差距的研究思路,是对传统经济学研究经济增长的补充和发展.社会资本是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并存的一种资本形式,社会资本可以节约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区域社会资本的差异是造成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经历了早期的痛苦磨练和原始积累后已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积极作用也开始显现.应该说,正是因为有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引导,才改变了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也使农民增收有了实现的可能.基于黑龙江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的缺陷,我们必须不断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并在发展和壮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过程中助农增收.  相似文献   

10.
史月兰 《学术论坛》2005,(11):81-83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我国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农民合作。农民要自己建立合作组织是需要交易费用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大大减轻了政府与农民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建立的制约因素。发展农民合作组织需要政府降低交易费用支持农民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主体,是指能自主参加农村经济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农村新型经济主体,则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育农村新型经济主体,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很多农民的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走向分离,并引致农民的主体性价值冲突,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积极探索农村新型经济主体的培育方式方法,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工经济与农民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现代化是个大课题。实现农民现代化需要各种现代性因素的综合作用。本文的主旨即是探讨当代中国的民工经济发展对农民现代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民工经济是以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获得城乡差别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经济形态。笔者认为,我国当代民工经济的发展壮大不仅在促进农村社会结构变迁、为农民现代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直接促进了农民现代性的成长,加速了农民角色的现代分化。  相似文献   

13.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农业生产越来越市场化、农民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的条件下,要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减少农民市场交易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就必须建立健全一个能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来充当农民和市场的中介.文章通过调研和理论分析,认为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降低农业生产和经营风险,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领域,社会群体对政府政策的反馈过程经常被忽视。在政府与社会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社会谈判中,阶层所具有的谈判能力而非其需求才是决定其公共服务获取程度的关键。谈判能力的差距决定了均等化战略所能达到的界限,也构成了该战略发展的突破点。如何加强社会相对于政府的议价能力,对社会力量的弱势地位进行制度性补偿,将成为影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社会资本变迁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地位的逐步确立,我国农村社会资本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即由单一传统社会资本逐渐转向传统和现代社会资本并存,进而向现代社会资本占主导的趋势发展.从专业化、分工和交换角度解释这一变迁,并用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分析了社会资本变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出结论:社会资本变迁能提高交易概率,同时也可能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的增加.为了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效应,避免其消极影响,必须引入正式制度.  相似文献   

16.
农民社会养老保障能力及其提升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民社会养老保障能力,是指农民在退出劳动力市场以后或者没有收入来源的情况下,能够从政府或社会得到帮助以抵御养老风险获得基本生活和健康生活的能力.通过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障能力现状、问题以及成因的分析,农民社会养老保障能力不足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从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角度探寻路径.创新与健全相应的保障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经办能力不足以及社会参与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从而提升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盛龙飞 《浙江社会科学》2012,(12):18-23,159,160
本文论证最低工资标准可矫正劳动力社会成本从而促进实现经济效率。如果企业使用劳动力而不进行足额的补偿,那么社会整体将为企业的生产活动付费。个别劳动者与雇主谈判能力不对等以及劳动力市场不完全竞争是诱发劳动力社会成本的重要因素。矫正劳动力社会成本是政府进行劳动力市场规制的重要依据。最低工资迫使企业承担足额的劳动力成本而非转嫁给社会整体从而实现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8.
农民就业和农地流转与农村社会进步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进步的经济基础是农村经济发展,而农村社会进步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农民就业和农地流转,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农村社会进步也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是增强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收入。高校肩负着服务区域经济的神圣历史使命,高校要发挥育人功能,培养农村经济建设人才;发挥科研优势,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撑;突出服务社会职能,积极探索科技扶贫新途径;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强化政策支持,提高师生服务农村的积极性,强化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应该是农民。由于历史因素和农村体制的改革,使农民的社会资本萎缩,农民的合作能力低下,无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功能。从加强农民的公共精神教育、培育农村社会组织、规范基层政府行为着手,提升农民合作能力,增加农民社会资本存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