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青藏高原是我国文化生态和地理生态比较重要的地区,研究这一地区的文化地理要继承优秀文化成果,为民族地区的进步、发展和稳定提供智力支持,因而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科学地研究青藏高原的文化源流;坚持将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放到中华民族大文化的背景之下并不断改革与创新;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主义史观并对这一主题深化研究;坚持各民族文化分类研究,以体现各民族的历史创造;坚持历史发展联系的观点,深化各民族文化交流研究;坚持世俗文化第一的价值判断,勇于触碰宗教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融的部分;坚持青藏高原是中国统一格局形成重要地理成因的研究等观点。以此观点研究青藏高原文化地理,方能够定位好青藏高原区域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反映好人民群众、各民族的历史创造和贡献,建设好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家园。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极地建筑与人居环境研究起步于青藏高原藏羌民族建筑研究,经历青藏高原地域民族建筑研究的丰富和完善,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拓展成为青藏高原极地建筑与人居环境研究,正在逐步成为中国建筑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青藏高原极地建筑与人居环境研究中,历史维度的建筑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问题,现当代维度的规划设计理论与城乡建设问题,以及面向未来维度的青藏高原极地人居环境和绿色建筑问题,逐步成为其3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文章以青藏高原极地建筑与人居环境研究的概念探讨为基础,梳理青藏高原极地建筑与人居环境研究发展的历史进程,阐述其与建筑学、藏学等学科关系,总结青藏高原极地建筑与人居环境研究的学科价值和研究方向。意在探索以青藏高原地域民族建筑为典型对象,以青藏高原地域传统建筑理论体系现代化为目的,以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相结合的中国建筑研究的特色学科领域和典型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3.
对青藏高原牧区城镇化特殊性与政策取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正  闵文义 《中国藏学》2008,(1):139-144
对青藏高原牧区城镇化特殊性研究的不足导致了政策与实践相脱节,牧区城镇化效果不明显。本文认为青藏高原牧区城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要以政府为主导进行"自上而下"的城镇化,以城镇为依托、畜牧业为主导产业,以人口聚集和产业聚集为发展目标,对畜牧业进行同心圆扩展布局,加强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区别地进行牧区城镇化建设,才能摆脱不利因素,逐步引导牧民融入牧区城镇化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4.
藏传佛教诸教派中影响最大的格鲁派寺院——塔尔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被树为鲁沙尔镇、湟中县乃至青海省发展旅游业的特色品牌,在实现“旅游兴青富民”的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开发和利用塔尔寺蕴藏的丰厚文化资源,具有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交通运输发展的环境背景,既是影响交通运输发展的特殊环境,又是促进其成长崛起的基本发展条件之一。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以及城镇的建设兴起等,均有赖于高原交通运输的发展;而交通运输的发展布局、线路规划、投资建设、运网结构、客货流量以及规模流向等,又深受政府作用、国家  相似文献   

6.
邹立波 《中国藏学》2023,(4):177-186+218-219
青藏高原东缘歇家、锅庄与旅马店等族际贸易中介的形成和发展根植于互惠交换传统。互惠交换传统主要依托贸易伙伴关系,为藏族商人、农牧民与外来交易者通过贸易中介从事族际贸易活动,提供了本土的物资交易逻辑和社会交往渠道。青藏高原东缘族际贸易中介的形成路径同中有异,出入于经济与社会之间,分化出以歇家、锅庄为代表的区域类型。在近代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族际贸易中介和各族商人群体习得、效仿互惠交换传统,走出城镇,将贸易伙伴关系反向运用于青藏高原东缘农牧区,开拓出双向的族际贸易途径。青藏高原东缘农牧区互惠交换传统的发展趋势出现分化,产生出新的族际贸易中介。族际贸易中介的形成揭示出青藏高原社会经济东向发展的内部动力和历史进程,以及藏族与中华各民族之间社会经济深度交融的多元面向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7.
有幸拜读了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的陈亚艳、先巴两@位先生合著的<黄教圣地--塔尔寺·鲁沙尔镇>一书,  相似文献   

8.
建筑文化遗产是在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普遍价值的建筑物,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传承价值,应结合时代发展进行合理保护。文章通过对瑞士多个地区城镇建筑文化的参观学习,总结瑞士建筑风貌及主要特点,研究瑞士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理念与方法,结合中国贵州省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发展现状,思考中国城镇建设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和谐共存,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城镇建设过程中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同美 《民族学刊》2015,6(5):15-27,98-100
通过对象雄与嘉绒的族源关系、嘉绒口语中的象雄语活态词汇,以及象雄文化在藏青藏高原东南部边沿遗存等诸多事实的考察发现,象雄十八王国作为象雄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其历史在青藏高原西北部被终结的同时,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得到了延续,最显著标志史称嘉绒十八王国。象雄王国的空间地理范围,尽管各个历史时期文献记载不尽一致,然而有一条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无论象雄王朝的历史有多么悠久多么漫长,无论象雄王朝涉及的疆域有多广变化有多大,给人的整体印象是象雄王国历史舞台的中心始终在青藏高原,其历史舞剧的影响力时而远及青藏高原西北部边缘的广泛地区,时而远及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的岷江上游地区。今天的藏东嘉绒地区、岷江上游,乃至于成都平原的广汉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仍然有不少远古象雄文化的印记。一句话,象雄文化最能反映藏文化的整体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城镇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社会经济实体。城镇的出现,是一地区社会经济日趋繁荣的标志,城镇是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或成为一区域的经济都会。明清时期,国力强盛,海宇一统,为青海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并使其达到了一定的繁荣程度。本文试图通过对明清时期青海城镇兴衰过程的研究,为现今青海城镇的建设,提供一些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1.
“青唐羌”冶铁技术在宋代的科技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本文从其历史源流、主要成就及传播三个方面论述了“青唐羌”冶铁技术的历史发展过程,旨在说明“青唐羌”匠人所创造的冷锻铁甲法不愧为一项杰出的锻造技术成就,它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增添了新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2.
马经 《回族研究》2007,(2):59-63
赛典赤.赡思丁的身世事迹,在谱牒和史志记载中存在着一些差异甚至悖误,疑点主要集中在二十六世祖所非尔入华至赛典赤附元这一段。本文结合家谱、史传资料以及时人研究,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并寄希望于对赛典赤家谱更新的发现和考证,以利于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以经济现代化为核心的一种生产社会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为基础的新型文明.现代化有丰富的内涵,它是一个动态概念,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历史现象.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会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民族经济学之路--发展轨迹与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聚焦中国民族经济新学科短暂而精彩的发展历程,概括论述了这一新学科的兴起、发展、学科所具有的鲜明中国特色、一些重要的研究领域与理论创新等.力图透过全新视角回溯与勾勒出这一新兴交叉学科所经历的独特发展轨迹,并且希望从中折射出中国民族问题研究与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实践的一些宝贵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5.
探析西部大开发与少数民族法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本文试图探析在新的形势下 ,如何加强民族法制建设 ,以促进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苗族传统服饰传承与发展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苗族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空间的日益狭窄,很大程度上是历史演变的结果。由于历史演变是不可逆的,因此,苗族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寻求新的措施和路径。这些措施和路径包括:经济功能的转换、价值观的传承和制作的进一步分工等。  相似文献   

17.
《波斯历史文化与伊朗穆斯林风情礼仪》又名(《走进伊朗》)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第一部研究伊朗历史文化与现实风情的专著。作者运用独特的视角透视伊朗社会的古代文明与当代社会现状,并从多层面、多角度揭开了伊朗神秘的面纱,为史学界和社会学界同仁研究伊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今后中伊两国发展各种外交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教与回族服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是回族文化的源头与核心。伊斯兰教对回族服饰文化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影响的途径和方式有多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伊斯兰教仍不失为回族传统服饰文化传承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近20年来西北回族教育史的研究现状和成果进行归纳梳理,目的在于从史学的角度来审视西北回族教育的发展历程,从而为西北回族社会史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对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和差距 ,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 ,以及国内外实施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指出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必须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作者认为 ,目前民族地区实施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 ;我国民族地区实施跨越式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即 :解放思想 ,推进制度和机制创新 ;加大开放力度 ;从实际出发确定工作新思路 ;实施新的人才发展战略 ;建设得力的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