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发展是"五个现代化天津"的核心战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雄安新区的大时代背景下,天津应该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和巩固自身定位,推进区域性的产业价值链,创新资源链和市场资源链的三链互动,实现天津与雄安新区的错位发展,通过价值链输出,分享雄安新区的政策红利。  相似文献   

2.
高质量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化区域合作机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治理方向。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的"不平衡""不充分"难题亟待破解,天津滨海新区应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统筹推进改革开放、产业转型、产业聚集的高质量发展,在对接服务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中发挥比较优势,从"创新协同、开放共享、多式联运、人才引进、产业互补、金融协作"六个方面对接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准确识别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前瞻分析雄安新区功能需求的基础,雄安新区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需要做好"七个结合",抓紧制定承接方案和配套政策,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制定差异化的政绩考核标准,增强承接"引力",高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雄安新区的设立为天津与雄安新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合作发展契机,探索一条推进天津与雄安新区协同创新的发展路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一重要问题首先应从思想上破除地方利益保护,共同建构互助合作型府际关系。在此思想指导下尽快实现交通一体化与生态环保共责共建,积极推动产业合理转移与协同创新发展。天津应紧跟中央战略部署,积极支持和推动雄安新区建设,乘势而上,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5.
雄安新区作为河北省乃至全国重点建设的经济区域,必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然而当前雄安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正确的规划和指引,同时导致人力资本集聚动力不足。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产业集群与人力资本集聚理论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雄安新区目前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适合雄安新区产业集群发展以促进人力资本集聚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6.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多中心空间结构可以有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在人口分布上呈现出多中心性,但其功能多中心性明显较弱,城市群内部不平等程度较高。作为核心城市的北京极化作用较强,河北地区增长乏力,京津冀内部不同城市产业之间未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叠加行政力量分割的原因,共同导致上述问题的产生。未来,京津冀地区应加强多中心性尤其是功能多中心性的建设,科学定位各个城市的功能,增强产业间的联系,破除行政壁垒,以助力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辉  李占平 《河北学刊》2015,(1):146-149
交通问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跨区域轨道交通建设有利于城市健康良性的发展与扩张,形成轨道交通经济带,打造产业新区域,消除环京津贫困带,激发京津冀经济圈发展活力,促进京津冀地区的有效融合。京津冀都市圈交通发展现状存在"一个断裂、两个滞后、三个落差"等问题。因此,应在跨区域交通发展模式、建设组织体系、交通网络规划、法律及其他配套政策与制度方面综合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难点在河北。寄希望于通过“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来治理北京日益严重的“大城市病”是不可能的。要通过提升北京周边中小城市的功能,逐步缩小河北中小城市与北京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进而起到拦蓄进入北京人口和产业的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并不仅仅是承接北京和天津的产业转移,而是承担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战略区、环渤海地区科学发展的核心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推进区、世界级都市圈的重要支撑区等功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快实现绿色崛起。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6,(3):75-80
本文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局部自相关LISA分布图,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同时采用网络分析法,建立两两区域VAR模型,构建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空间关联网络,剖析京津冀各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研究发现,京津冀人均GDP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但集聚效应整体偏弱,各城市间的分工特点不够明显;京津冀每个城市在空间上是普遍联系的,但各城市空间关联的紧密程度总体偏低,经济协作与产业分工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进一步密切京津冀各城市间的内在经济联系,应提升产业分工层次和水平,巩固提升"京津唐"发展轴,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对非首都功能的承接能力,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10.
美国纽约都市圈作为世界五大城市群之首,其演变历史和发展模式一直是城市发展研究者关注和深入探讨的对象,其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完善的结构功能,有其内在发展和演变的推动力。文章据此对纽约都市圈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空间结构功能、空间功能演化的动力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化是都市圈形成的源动力,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是都市圈发展的基础,产业集聚和扩散是都市圈演变的内在动力,政府决策是都市圈经济得以持续的外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