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洁 《学术探索》2014,(1):8-12
区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和历史前提,对于正确理解和科学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非常必要。这种区分绝不是割断历史、制造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相互否定,而是为了在相对客观认识和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基础上,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只有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既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性,又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继承性;既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又为其社会主义属性正名。  相似文献   

2.
刘大年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历史研究的许多领域都有开拓性的贡献,学者们对其史学成就,已进行了不少阐述、总结和探讨,但对其历史人物评价的思想与实践,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刘大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主要呈现为四大特点:将历史人物融入历史情势中去分析评价、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反思,庶几将对历史人物评价方面的研究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的性质、特点、道路及其历史前提?这是学术理论界在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重大历史时刻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得出科学的认识,不能求助于远离中国实际、中国问题的西方理论。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框架内,结合新的理论资源和  相似文献   

4.
曾耀农 《天府新论》2005,(4):127-131
新历史主义诞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英美文化界。新历史主义对西方、乃至中国影视文本的影响是普遍的。新历史主义特征的影视常常将古代生存的丰富性简化为一个个亦喜亦乐的情节化故事,将历史上多元的权力关系简化为一次次爱情的游戏,将无情的历史真实简化为善恶分明的道德寓言,企图调和空间距离与时间进程的分离,为观众制造一个又一个的狂欢场景,从而满足他们实现社会认同或本能欲望的白日梦。20世纪90年代之后,许多学者对西方新历史主义对中国新时期影视的影响表现了一定的担忧。其实,尽管新历史主义影视编导采用了游戏历史和消费历史的策略,使时间与空间产生了错乱,但我们在评价此类影视文本时,仍然要有历史尺度:我们在欣赏此类影视时,应考察它们是否能将历史进行重现,并以历史主人翁的身份回顾历史和改造现实。  相似文献   

5.
历史与记忆     
记忆研究是当代西方史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影响至今方兴未艾。记忆研究在史学领域中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社会学、心理学和心态研究都对之作出了应有贡献,但其在史学研究中地位的确立则是法国年鉴学派第三代学者的贡献。促使记忆的观念转变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概念,关键在于历史学科内各种思潮的汇流,以及相关的历史方法和主题所产生的影响,西方当代文化政治,尤其是大屠杀对记忆研究无疑具有推动作用。记忆研究及其与历史的关系必然引起人们对历史知识、历史意识乃至历史性质的反思,这对于形成一种新的历史观念,进而以一种新的方式再现过去无疑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管理思想古今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管理思想的历史起源 管理思想在东西方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探究其起源有必要首先对比一下东西方的社会发展历史。 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这里就不再赘言。简而言之: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作为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奴隶社会的开始,商鞅变法(公元前359年)标志着中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19世纪70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就西方文明而言: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开始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圈地运动(15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40…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学界关于“历史中国”相关问题的讨论中,存在一种概念使用上的“转义”现象,即西方学者基于西方学术语境、历史与现实经验,在理解中文相关概念时,为其导入了某些不属于它的异质因素。在这种导入背后,存在一种概念转义、概念互文、叙事置换的整体策略。本文以“王朝”与“empire”、“中华民族”与“Chinese nation”、“边疆”与“frontier”为例,探讨“历史中国”相关概念中的话语“转义”现象,并探究其背后隐藏的史学范式转向。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历史的重大进程,是决定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大事。现代化是近代中国百年以来的梦想,革命为这一梦想扫平了道路,改革开放则让这一梦想成为现实,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加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历史经验的研究极其必要,可以成为当代中国现代化史研究的一个着力点,可从现代化理论、现代化战略、现代化动力、现代化指标、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生态现代化、区域现代化、国际现代化等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东 《河北学刊》2002,22(4):124-128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 ,人们对于历史的态度 ,主要有三种类型 :西方式的、中东伊斯兰式的和东方中国式的。在中国式的历史思维发生和发展过程中 ,先秦时代无疑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时段。中国传统史学后来所呈现出的一系列风格与特征 ,或多或少都可以在先秦时代找到其蛛丝马迹。本文以先秦时期历史意识的演进为主线 ,通过对这一时期中国古人历史意识的系统梳理 ,以揭示中国式历史思维赖以产生的历史文化缘由及其对后世史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长期持续高速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面对繁荣局面,学者们从各个方面来探究它的原因。文章从唯物史观出发,从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所走道路以及塑造历史进程的历史主体的自觉性能动性等方面来阐发中国发展奇迹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